几件和华人有关的新闻

简单快速说一下。

第一是关于一个叫薛娇的人。如果你在奥克兰,前段时间看过地方报纸的话,你应该看到过这个人。她开设了一个理财网站,据说很好很创意,但我不懂这个而且要收费,我也就没去试了,只看了这个人的最新玉照。今天看到Herald网站上说她赢得了梅西大学的合同,可能要做大,所以说一说。

当然你可能在一起新西兰华人事件中看到过薛娇这个名字,不过这是两件不相关的事,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不太符合基本新闻道德,我就不说她以前的事了。如果你没听说过,本blog下的标签中有一个人名和她相关。

另一件事情是马欣欣绑架案。法庭宣布庭前听证会将会在……明年5月时开始。是的:(

然后就是我们可爱的华人政客了。今天在先驱报网站上有一篇文章,关于简绍武教选民投自己的。我要先声明一下,我对这个人有极大的偏见,所以不要说我误导你。就我了解,如果把四位华人候选人的相对人品从高到低来排,大概会是这样的:

王小选…….黄徐毓芳….霍建强…………….简绍武

(又在无意间累积了关键词……)

简绍武前段时间宣布放弃New Lynn选区,参加Botany选区的竞选,因此这个选区有三位华裔候选人同时参选。但这选区好像是不能随便我说换就换的吧?至少应该在选区内有置业,才有参选资格。例如我的选区议员是总理海伦大姐,她就住在选区内,准确的来说,在Mt Albert。

要换选区也容易,像John Key这种富人,房产遍地都是,不过以前也因此而惹过麻烦。至于简绍武,你自己思考吧。

不过不管新闻再怎么炒,有一个事实是忽略不了的,这个选区就算移民再多,华裔也没有过半,只是相对比较多而已。所以选举的决定因素还是候选人所属政党和政见,而不是哪个人是华人。

再说我本来就极端厌恶那种依靠种族因素拉选票的政客,无论是Winston Peters,The Maori Party还是这些华人候选人。就像那些商家大吼买中国制造(意思就是说买我造的)等于爱国一样,这些政客也擅长于混淆概念,例如“对华人有利就要选华人”。

不过当谈到他们为华人社会做过的一些“事情”,我估计这四个人中至少有一个要开始紧张了。

我依然坚持我之前的预测:黄徐毓芳和霍建强通过党票进入议会,其余统统没机会。如果有人侥幸进去了,我希望他们能认真履行就任前的郑重宣誓,效忠新西兰女王。如果连自己的誓言都无法履行,这些人说的话我完全就当不存在。

【2008大选】海伦大姐发钱啦

工党党魁,总理海伦·克拉克今天在奥塔哥大学的讲话中宣布,如果工党成功连任,他们将会逐步取消学生津贴中的父母收入限制,直到于2012年将限制完全取消。这也就是说,只要是18岁以上的学生,就可以申领学生津贴。

如果要申领学生津贴,现在需要参考父母的收入(不管他们有没有资助自己的子女),超过一定限额,学生就没有申领的资格。

当然很明显这是买选票的策略,但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聪明的策略。这很明显不是针对今天的学生的政策——等到完全实行之时,他们基本上也成人了。再说学生一般是工党的稳定票仓,不用太在意。

这项政策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中产阶级家庭,父母40多岁,孩子马上要上大学,包里有几个钱,但又没有太多钱的那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拖累自己的生活,但他们的收入又刚好超过了学生津贴的要求。对于他们来说,John Key 40多块钱的减税肯定比不上学生津贴的诱惑力大。

可以说海伦大姐的方向是对的,中产阶级基本上是每次选举的中心(除非两大党干了非常对不起他们基本票仓的事),把他们争取过来了,也就赢得了选举。

现在还没有最新的民意调查,估计这项政策又能让工党和国家党的差距拉近一些。

就我来说,这项政策让我在大选中更倾向于工党。主要的原因是,左翼的社会主义工党基本上表里如一,你虽然不同意它的观点,但它也不会为了你的选票而说你喜欢听的话。右翼就不一样了,给我的印象是:阴险的资本家,表里不一。国家党的发钱政策(减税)可以刺激经济,而工党的发钱政策就是选举贿赂——难道那些学生们拿了津贴之后就把它们放在自己的灶台上供着?还不是要花的嘛,富人的钱刺激的经济,学生的钱就只会打水漂?我看到的是,学生是最需要花钱的群体。

既然都是刺激经济,那我更希望能有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而不是加大贫富差距。高收入阶级还是贪婪了点,把穷人养起来有什么不好,多交2%的税,换取廉价劳动力,减低自己被流氓无产阶级绑架的机会,没有比这更好的交易了。

【2008大选】关于 … 减税

是的,我已经看了国家党昨天的减税政策。怎么说呢,的确让那些期望获得大礼包的选民们失望了,每星期最多也就多20多块钱,而更多的减税要等到下次选举时.这对中产阶级和富人阶级吸引力一般.而且已经通过Working for families之类福利政策获益的人们暂时还没有资格享受减税。 这意味着国家党抢工党传统选票的能力又降低了。

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John Key减税政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有些人一直说,这种减税政策是政客拿我们后代的钱买我们的选票。

不过John Key要聪明一点,没有这样做。两项最主要的裁减是KiwiSaver,和对私人公司进行科学研究的退税

给国内的朋友,KiwiSaver是政府推出的一项储蓄计划(新西兰人是储蓄能力最差的,人们都是拿着钱就花),主要目的是让人们老有所依。储蓄账户有三个资金来源,你自己的工资,雇主的补贴,和政府每年最高$1000左右的补贴。John Key 的政策是取消政府补贴,减低每周强制存入4%工资的限制,到2%。

但这样仔细一想,感觉又不对了。你储蓄账户里的钱,不管是谁存的,最后都是你的——而这个减税政策,虽然的确没有从你子孙的钱包里掏钱出来,但还是从你养老的钱包里掏钱。如果是这样的话,还是从我子孙的钱包里找钱比较好,哈哈:)

政客的政策就是这么奇妙,工党推出KiwiSaver,让你把你的钱存政府那里时赚了一次吆喝;而现在国家党在把你账户里的钱发给选民,又赚一次吆喝.这选民的钱转了一圈,就能产生这么多的作用.

至于怎么投票,如果你认为你的选票价值$1000 x 3,国家党的确是最好的选择.不过对于已经参加KiwiSaver计划的人们来说,国家党的减税计划甚至会让这些人损失储蓄账户里的钱.

【2008大选】民主,对我们来说太难了

先驱报(New Zealand Herald)今天有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是关于Botany选区的。这是主要媒体第一次对这个对华人意义重大的选区的民调。在街头的人100人随机调查中,结果不出意料,国家党的黄徐毓芳(Pansy Wong)获得了50%选民的支持,而紧随其后的工党候选人只有13%。

当然,只有100人的调查误差会有点大,但总的趋势是对的。前段时间一直上新闻的王小选(Kenneth Wang)只有不到8%的支持率。

这篇文章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很多亚洲移民不知道各个党派之间的区别,例如认为John Key是优先党(New Zealand First)的党魁,因为这个政党名和”National Party”一样是N打头的.而且还有一人准备投工党的原因是“不投工党,下届政府如果还是工党执政,移民部会据此拒绝我母亲的移民申请。”

所以为什么说胎教最重要半途所接收的观念肯定没有打从娘胎里出来就开始“唱爹亲娘亲不如”所受到影响的来得自然。

而奥克兰大学亚洲系的叶宋曼瑛(Manying Ip)副教授则认为,这是大陆移民对政府的一种恐惧,就算这些移民很多人本身是很聪明的人。”

【2008大选】要王还是要黄,这是个问题。

Botany/Howick选区似乎出了件小插曲。行动党The ACT Party的华人参选者王小选(Kenneth Wang)在选区里竖起了如此的广告牌:

Botany voters cant go wrong -  Vote Kenneth Wang, get Wang + Wong!
“投王一票,让王黄一起进议会!”

当然,不用多说,后面那个Wong指的是国家党National Party的议员黄徐毓芳(Pansy Wong)。

根据去年通过的选举财务法,类似于“选民请投XXX一票”的竞选广告,是要在广告中提到的这一方的同意下才可发布的。而根据黄的说法,王的这个广告也在暗地里为她做广告,因此威胁王小选撤掉广告,否则法庭上见。

理论上这是没错。选举财务法是有些讨厌,理论上我也要声明一下上面的图片来自王小选个人网页截图,不是广告牌本身,是为介绍事件本身而合理使用,不是竞选广告。不过没多少人看我的blog,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不过黄徐毓芳还是过敏了点。王小选不是不分区议员,要在选区里投他一票,就肯定投不了黄徐毓芳的票,这样的话“这广告鼓励选民投黄一票”的逻辑就说不通了。另一方面,真正把黄徐毓芳送入议会的选票,不是因为她本人,而是因为她所在的党派。

不过我倒是同意黄的另外一个观点:“选民根据候选者的能力投票,而不是他们的皮肤颜色。”

——

另外先驱报的这新闻是Lincoln Tan写出的。不得不说,笔太毒了,当我看到下面这一段时,还是忍不住笑了出来:

Act candidate Kenneth Wang and his billboard, which he says offers a ‘two for the price of one’ deal for the Botany electorate

买一送一?议员原来是卖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