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氓和流氓间的抉择

This blog was published on 5 November 2010 and may be out of date.

先说点我的背景。虽然我还在大学里,可在中国的“网民”中间,我有着和年龄不相符的资历。小时候刚接触互联网时,各个省的“信息港”才初步建立,中国互联网域名刚刚从.co.cn转换为.com.cn。至于我的经历,可以说我是看着腾讯长大的,当时我还认识这个公司里的不少员工。而至于3721 ,这软件我还主动去下载过 (当然,那是3721没有流氓的时候),觉得用处不大就删了。我做过聊天室管理,管理过不大不小的论坛(这家公司至今依然存在),有着很多和年龄不太相符的经历。

虽然对我来说,这些已经几乎是半辈子前的记忆,但很多有意思的细节依然记得清楚。当然我不能说太详细了,免得被以前的老冤家认出:)这不是倚老卖老,我想老网民对于360和QQ两家的本质都有着很清晰的认识:他们都不是好东西。腾讯这些年来的行为就不用说了;至于360,客观的来说,的确帮助了很多中国人使用电脑。但对于我来说,周鸿祎的历史让我永远无法信任这个人,从3721转型360并不是周真的开始诚心要保护你我的电脑,这只是一个商人见风使舵的本能罢了。06年360出现时正好是流氓软件退潮时期,而雅虎中国做了冤大头。把360请入自己的电脑,在我看来无非是请了一个大流氓潜伏在自己家里。大流氓能够镇住小流氓这并没错,但这并不表示你就安全了。而360滥用自身优势地位的案例和腾讯一样的多。

其实这就是我觉得最近两家之间争吵中最滑稽的部分 —— 对于正常人的抉择,他们通常会在本质上很不同的选项中选择,而今天,普通中国网民,屁民面对的抉择是,你是选择姓马的流氓呢,还是选择姓周的流氓?虽然他们都是流氓,但至少,你有选择闯入你家里的流氓姓啥的权利?而更滑稽的是,这种本质上只有一种选择的问题在很多人眼中真的就成了一道有效的选择题,各家企业,甚至网民都纷纷主动站队(中国人的好习惯),表态支持一方,把这场争论变成了一个非此即彼的较量。回顾下历史就不难发现这是为什么。今天还占市场主要份额的各大网站和腾讯背后的五大帮手,几乎个个都有流氓的前科,百度,新浪,搜狐金山,你想得到的,我就都还记得他们干过什么流氓行为。要挑一个完全没有做过恶的网站,还真是很难,我印象中只有网易似乎没有做过大恶。所以既然大家都是流氓,都没有道德底线,在别人的电脑上互掐,电脑的主人看上去也确实是没有更好的选择,只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流氓支持。

我一直认为网络和现实联系紧密。网络反射,并且放大社会现实。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是我们很多人都会觉得我们在网上敢说的话,在网下却不一定敢说,虽然我们的总体观点并没有变。从这一点来看,360和腾讯之间的问题和所谓的选择就不难理解了。现实社会中能找到更多类似的不是选择的选择,例如各地的城管打警察事件,几家电信公司之间的“竞争”和我朝的“民主选举”——选来选去都是选流氓。中国的很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某个团体的直接领导或者间接示范作用,但问题是我们恰恰还没有治理这个根本的勇气,或者我们已经习惯了把这个团体作为正常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样的,在网上,我们已经习惯了把流氓,剥夺用户选择的手段作为了网络常态的一个部分,并且习以为常,反倒忘了一个干净,正常和安静的桌面乃至整个社会长得什么样的。我朋友亲戚间很多所谓的“初级网民”,觉得我对软件弹窗感到反感表示不可思议。

但刚开始可不是这样的。这归根到底还是用户养出来的,人都喜欢占便宜,喜欢免费,盗版的东西,但中国人很少有“某些成本是必须支出”,一个人不能把所有便宜占完这样的觉悟。单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短时间可以成功,但就长期来看,社会利益的动态分配还在持续,只不过方式变了,网民只不过是在通过被各种流氓行为霸占电脑还债而已,这种没有选择的选择是网民自己创造出来的。当初选错了方向,觉得这条路是可行的却没有考虑到种种可能的不良后果,所以至今就深陷其中找不到出路,反而产生了依赖感,这种选择的幻觉,和社会现实有着非常诡异的相似度 —— 虽然归根到底的本质都差不多,可他们看上去差别的确很大,的确给人非常真切的幻觉,而且还很难脱离。(看着是不是像某段历史?)

对于很多网民来说,360和腾讯的抉择就像“手心手背都是肉”的难题,虽然都有流氓背景,但谁也抛弃不了。同样的,有关部门也面对了一个相等的难题,再让他们争吵下去,无论哪方被彻底抹黑,都有暴露有关部门作为的危险;可直接插手的话,作为两个中国电脑上装机量最高的软件,这同样的“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我可以说,闹一下,把这件事变成娱乐新闻,让这件事不了了之是对三方都最好的结果。唯一有可能受惩罚的是背后最先挑起这件事的那一方 —— 很多人觉得是360,其实不然,腾讯通过QQ强迫推销那个什么电脑管家挑战了几家公司之间的默契我觉得才是根本原因(至少是之一),不然不会玩这么大一把火。实际上两方都很反常态,360首先触及敏感话题,而腾讯一反在争端前保持低调的惯例下了如此重手,我觉得都是料准了对方已经玩到头了,不敢继续揭老大哥的底。

但反个方向来想,当那家公司为了自身信念而退出中国市场时(顺道说一句,比起今天的这些小丑,那的确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我们很多人都期待Google公布手中的敏感词列表和真理部的指令。Google没有选择这样做 —— 她说她以前的员工还在中国国内。但握有真理部秘密的不仅是Google呀,国内的这些大小公司同样的拥有这些东西,虽然这一次没有直接揭露秘密,可做的可比当时的Google更进了一步。也许,我们可以期待他们和类似于维基泄密这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