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不含三聚氰胺,请放心访问

国家认证,放心食用。
国家认证,放心食用。

北京乳制品企业9月18日前生产的尚未出厂的乳制品,经检验合格后将统一加贴“未检出三聚氰胺”标识再上市。9月18日后生产的乳制品,消费者只需查验包装上的QS标志和生产日期即可放心购买。(9月25日 新华网 via 163.com

这是前几天的新闻,不过我一直没什么时间打字。今天想起这条新闻是因为这篇blog里的图标,也就是你在这里看到的。

想起来就可笑,所以我也搞笑一把。我相信牛奶里乱七八糟的东西绝对不止三聚氰胺一种,下回什么化学物质再闹出问题里,是不是又要贴一层标签?想起那一起又一起的毒食品的事件,我觉得要不了多久,中国人吃任何食品之前,要花上至少半小时揭开那一层层的标签。

另外不太相关的一件事是,最近这个blog的搜索引擎流量中多了几个类似于“三鹿事件 思想心得”之类的关键词——看上去我天朝已经在抗毒救婴战线上取得了全面胜利?

唉。

“恒天然反应太慢”

关于三鹿事件,总理海伦克拉克(Helen Clark)今天第一次批评了恒天然(Fonterra),说他们应该早一点公开事件。

新西兰先驱报的报道原文在这里

今天我没时间,不好意思,就不翻译了。里面有些新资料,例如新西兰驻中国大使馆是在8月14日收到的消息,但负责人员觉得收到的消息不足够,没有及时向新西兰本土请求指示。

这也就意味着,恒天然肯定在这之前就知道了消息。至于具体是哪一天,是否和8月6日之后的质量改善有关系,还不得而知。

就现在的资料显示,恒天然是在8月初的某一天首次得知奶粉有毒的消息。那也就是说,恒天然的反应速度实际比我们事前想象的要快,而不是等了一个月才向新西兰官方报告。当然,除非恒天然也说了谎。

其实海伦大姐别说别人,她自己也一样的。有人问我为什么她9月5日收到消息,要等到8日才要求大使馆向中方报告。原因其实很简单,去翻翻日历就知道了——9月5日是星期五。很多新西兰人的习惯是,假期必须休息,就算天塌下来也不管。我想她可能也没有立刻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否则牺牲一个周末绝对是值得的。

受人钱财,替人消灾

虽然三鹿那份公关稿因为被泄露出来,无法证明其真伪性。但我们可以从其中透露的信息进行间接证实。

那公关稿中有一句“目前在百度上享受新闻公关保护政策的企业有蒙牛、伊利、汇源等……”。如果是真的,百度肯定是很郁闷了,保护人家吧,就等于自己露馅了;大公无私吧,拿了人家的钱不办事,那是会产生问题的。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曲线公关保护

新浪的惊叹号
(点击看大图)

这个伟大的惊叹号是新浪荣誉出品的。而腾讯的做法是空格

给不懂这方面知识的朋友,伊<!>利中间的<!>是网页注释符号,是供开发者参考用的说明,只能通过源代码查看。虽然它不显示在网页中,但对搜索引擎的收录似乎有影响——我对这一点不太确定,因此我也在这句话中加了句注释,看看对搜索引擎有没有影响。

但我至少可以确定,如果这个社会继续这样烂下去,牛奶革命的时刻已经不遥远了。

关于……牛和奶

这是闲扯,没兴趣的人可以忽略。

我在这里访问过几次奶农的农场(不是旅游目的),也动手挤过奶,所以对整个流程稍微有些了解。

农场主一般在每天早晨挤牛奶。他们一般都算好了时间,等挤得差不多的时候,恒天然(Fonterra)的冷罐车也就来收货了。如果当天冷罐车出了什么事情,没来,一般的做法是把牛奶倒掉以保证最终成品的质量,再说一般的农场也没那么大的储藏空间。

搞这一行业至少就我看上去并不难,只是有点累。但如果想获得高质量的牛奶,那还是有点难度的,要对奶牛像老爷一样养着。农场主介绍了很多方面,我只记得那些在外人看来比较夸张的要求。要给奶牛吃最好的草,尽量避免让奶牛长期吃干草(但在冬天这很难避免)。为了达到这一点,一些农民有冬夏两个牧场,季节一到,或者其中一边的草被吃光了,就把自己的奶牛转移。

畜牧场还要选择土地肥沃,地势平整的土地——不能让奶牛整天爬上山丘去吃草,一旦把奶牛给累着了,奶的质量就不好了。

另外虽然下雨对草的生长很重要,但如果雨量太多,吃草太快,会导致地面成为一团烂泥,也不好。具体是什么原因我忘了,好像是奶牛要花更大的力气在烂泥中行走(更累),或者还是导致奶牛心情不好之类的。

至于牛奶到达Fonterra之后的处理过程我并不是很清楚,有空我得去参观参观。

新西兰普通家庭一般是喝超市冰柜里包装过的鲜奶,除了婴幼儿之外,极少遇到有人吃奶粉的。我并不喜欢喝牛奶,所以并不像很多人那样“每天一杯”。但只要你喝过这里的牛奶,你都能意识到这和在中国喝到的牛奶的口味完全不同。

当然,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中国国内市面上的鲜牛奶或多或少的都掺了点水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但喝点水至少对身体无害吧?

呵呵,一点闲扯,仅供参考。不过你将来要来新西兰旅游的话,如果你来自城市,我建议必须去体验一下剪羊毛,挤牛奶,摘葡萄之类的农民生活——这个国家值得骄傲的就包括这些东西。

哪里出了问题?

这两天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又有了新的发展。

首先是质检总局查出22家公司的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类似伊利之类的大品牌也有上榜。这下有点恐怖了,婴幼儿奶粉都如此,成人的新陈代谢更强,谁敢想象成人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含量?

中国外交部虽然很不好意思,但还是间接证实了新西兰对于事件前后经过的描述。我常说,很多时候,中国人的福祉是要靠洋老爷来争取的,很遗憾,这不幸又成为了一次事实。

这也说明了,河北省地方政府,在处理三鹿这件事上是有猫腻的。具体是什么,不好猜测,这是他们共党内部的事,就让他们共党内部自己决定让谁负责吧,反正我们也改变不了什么,共党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我所感兴趣的是,三聚氰胺是如何进入奶粉中的。在网上的大量资料已经显示了该化学物质只是微溶于水,如果是在原材料阶段被加入的,应该很容易发现。特别是三鹿把牛奶从奶农那里运走时,都应该是使用的低温的冷罐车。有一丁点化学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三聚氰胺更不容易溶解,而更有机会导致沉淀。

在网上看了很多人的猜测,我觉得这个猜测是最合理,最符合已知事实的:

大家注意这次三鹿奶粉事件,受“污染”的都是最便宜的18块钱一袋的婴儿奶粉,显然,三鹿为了占领农村奶粉市场这块最后的肥肉采取了低价倾销战略,但是卖这18块钱一袋的奶粉连本钱都不够,大量生产岂不亏老本了吗?于是三鹿为了节省成本,在奶粉中添加廉价大豆蛋白粉来替代奶粉,这大豆蛋白粉本来也没啥大事,但是,恰恰这次里面被添加了伪造蛋白质的三聚氰胺这高科技玩意,于是最终制造出这起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当然,成人奶粉中肯定也添加了这种高科技玩意,因为成年人的代谢能力比婴儿强大得多,除了特殊的病人,自然也不会有中毒事件发生。另外,如果你想知道三聚氰胺这玩意在中国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应用的广泛性,“蛋白精”也许就是这个玩意!

我对行业不熟悉,但抽查不合格名单中的很多品牌我都没听说过,我想也不会是什么高端奶粉。这也合理解释了为什么问题没有被发现——大豆粉一般都是在最后才加入奶粉。

另外,这个猜测也能够合理解释“三鹿主动加入大量三聚氰胺”这条假设的不合理之处。三鹿是免检产品,它没有必要冒着酿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风险去达到那个基本没人会去检查的标准。

另外抽查报告的结果也似乎应证了这一点,虽然很多样品都查出了三聚氰胺,但只有三鹿的样品是异常的高——别人是100毫克或者更低,而三鹿是上千毫克。我想专业人士不敢如此下猛药。

当然,如果还有更合理的解释,我会放在这里或者文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