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毛利人收入差异

新西兰统计局最近发布了一个新的数据工具,方便对比不同社区和族群之间的差别,并且包含了2023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今天玩了一会儿。

众所周知新西兰华人的中位数收入是低于毛利人的,2023年也不例外($35k / 36.1k)。但是就解读数据而言,除了中位数不是平均数之外,常常看到的两个误区是,统计局并不依靠税务资料,逃税与否理论上不影响数据(当然不排除有天朝人觉得所有政府部门都会联合起来“歧视”自己,普查表上故意写低收入)。 另外Income 和 Salary 也是不同的。前者包括15岁以上人口的所有收入来源,也就是说包括失业救济和各种政府补助,后者才是纯粹的搬砖收入,且只统计搬砖人。

工具提供了按年龄和收入阶层划分的图表,可以更直观的看到差距在哪儿。

华人年轻人中的高收入比例高过毛利人。另一方面最年轻的那部分(15-29岁)收入更低。至于为什么,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如果在上高中/大学,收入更有可能是0,不像乡下更多人可能高中没读完就开始工作了。加之毛利人口更加年轻(中位数年龄相差将近10岁),排收入中位数时,最底部的0收入更少,中间那个数字自然就更可能更高。

如果只按年龄段划分,这个趋势更加明显。在30-64岁人群中,华人的中位数收入第一次超过了毛利人。

这个现象在“华人区”和其他区之间的对比也可以大致看到,比如说我随便选了首先想到的奥克兰两个区—— Pinehill 和Manurewa。虽然前者中位数收入显然更高,但“穷区”的年轻人更有可能提前开始工作:

普查数据最后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新西兰各种炒房网站的“工具”,但解读数据并不是只是对比两个数字谁大谁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