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很多地区的民宅没有水表。法律意义上水费是地税的一部分,每年在地税里包含一个固定金额(今年是$700),理论上可以无限用水。
尤其是对奥克兰人来说,这可能听上去很好。不过实际生活中来看,无论从公共政策还是个人生活成本来看,都是最差解。
Hawke’s Bay 比较像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就个人感觉来说,很多房产有自动灌溉系统,不然夏天时草坪会枯死。 不过干旱季节容易供水不足,而地方政府一旦限水,首先受限的就是它们 —— 上周本地区刚刚宣布禁用所有喷水器。所以我一直不想装这玩意儿,冬天没必要用,夏天一旦干旱,最需要用的时候,大概还是用不了。
公告中提到整个城市地区一天用掉6千万升水。整个地区城市人口大约5.2万,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一天消耗上千升水。这个数字有多么吓人 —— 查到一个奥克兰的数据说,2020年单日用水最高峰是5.6亿升,但人口要多差不多20倍。过去几天的高温中,充气泳池拿出来充水,灌溉草坪和花园再正常不过。但是大家一起做同样的事,基建就跟不上了。
政治光谱某一边的乡民大概会说,“减少浪费”,钱省下来搞基建就行了。但这无法解决公地悲剧的根本原因。用水量多少对我没有任何经济后果的话,如果提高供水量那我为什么不多用 —— 我的草坪也需要天天浇水。反正我的费用都是一样的,我越环保,就等于补助了更多敞开用水,或者水龙头不关的人。
而要是大家都敞开用,只会导致需求和基建成本越来越高,平摊的固定水费继续上涨。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其实大家都知道 —— 装水表。user pay 会天然降低不必要的用水(搜到的一个例子说水表导致用水量下降1/4)。但没有政客敢提,毕竟对每个人来说,这会导致个人利益受损,再也不能无限用水。所以谁也不知道怎么办,就继续这样耗着,kick the can down the road。
其实新西兰很多现实问题都是这样。哪怕是某“懂经济党”,本质上也是对自己选民实行社会主义,对非选民群体实行市场经济 —— 比如说农业用水比城市里限制还少,更没有任何节约用水的的经济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