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政治献金

虽然在新西兰提到这个问题时,背景通常都是某宇宙强国,但我觉得讨论海外政治献金的根本起点应该是,选举应该是观点,而不是资金实力的比拼。作为一个脑子里还残存得有class blindness,fair go这种观念的老派岛国乡民,“谁的钱多= 他就是对的”是一个很奇怪的概念。商业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做出的每个决定都是对的,或者这个人是无所不知的全能神。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但这个国家现在正在经历政治献金所带来的后遗症 —— 比如说枪支促进部吸烟促进部两个部门。其实在2023年以前,类似大麻合法化之类,可能影响其他国家议程的公投,已经出现海外资金的影子了

新西兰的另一个问题是体量小,所以购买政治影响力其实并不需要多少钱,十几万纽币就算是大额捐款了。而对类似宇宙强国这种“海外势力”来说,相对于可以购入的影响力,几十几百万纽币的成本着实不算什么。这并不是什么假设的可能情况,某侨领的判决书中,已经明确说了捐款是宇宙强国打过来的。虽然最后案件因为捐款者本身没有得利而被推翻,那他捐款是干嘛呢?圣母?

哪怕对宇宙真理党充满幻想,觉得让他们来解救资本主义水深火热的人民也不是坏事,今天又多了一个禁止海外政治献金的理由:

如果这货打一个亿纽币过来给任何政党,选举基本上可以结束了。

我个人看法所有选举活动都以一个纳税人提供的资金池支持。虽然这会给纳税人增加负担,但却是总体成本最小的那个。私人捐款并不是圣母无偿奉献的,最后所追求的回报将远大于最初投入。对纳税人来说,我最根本的利益所在是确保公平竞争的选举,也包括听到那些我不喜欢的政见,并提供最低限度的资金保障。虽然岛国的民主卫士党坚决反对,但相比于结果来说,民主的这一点成本实在是算不上什么。

哪怕这个观点过于激进,无论是“反共”还是“反美”,禁止海外政治献金,避免把选举搞成代理人战争,理应有足够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