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政策并没有多少好说的。新西兰两个大党其实都并没有发展经济的任何新主意,还是和过去三十年一样,进口人类,进口资金,或者两者同时进行,用来给GDP 和房价灌水。至于这能否发展经济,过去三十年引进的“投资移民”达到了什么效果,有哪个公司因为这个投资获得成功,反正我是没听谁或者哪个政府说过 —— 毕竟买政府债券能达到什么效果?
可能对天朝人来说,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前任政府限制海外资金进入房市的做法,是把居民房产定义为海外投资法中的sensitive land。这一条似乎现政府还不敢动。而这意味着,任何想“投资”地产的天朝土豪们,只要需要海外投资办公室批准,就必然会被公开详细资料,成为媒体和乡民挖掘信息的工具。如果经济专家党意识到这个程序是引进他们的巨大阻碍,会牺牲信息公开的原则,为他们保驾护航吗?当然会了。
不过真正想说的是这种行为的社会影响。新一代的移民可能不知道,但上一次2000年初“投资”移民放水时,奥克兰也不缺各种精彩的花边和小道新闻。当年的各种帖子现在有点难找,但大致来说,主要是三条线,用钱解决一切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装傻,然后觉得岛民低人一等。
一个大概的类比是,前些年如果新闻曝光那个房东搞十个人挤一个房间的群租房,或者搭环境恶劣的违建高价出租,永远都可以听到的一个解释是 —— 我这是在解决住房危机。言外之意当然是没有锦旗就算了,居然还要罚我,天理何在。当然现在房价跌了,blame someone else 的这群人的说法也从政府导致住房危机,变成了政府建了太多房。‘
虽然不仅仅是天朝人有这种心态,但他们毫无争议地是专家 —— 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我都是高人一等的恩客。卖居留权这回事虽然不喜欢,但就程序来说,只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两不相欠我并没什么意见。但通过这个程序进口的价值观却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 钱是可以买来优待的,可以不用英语能力,移民也不用真的居住在这里。进口一堆恩客造成的社会后果不是短时间内可以体会到。
除了天朝人,美帝现在的tech bro 要拿出1300万纽币也确实不难。上次一路开绿灯引进的Peter Thiel 说是在国际上为新西兰发声,带来利益,还有人记得究竟给国家带来了什么嘛?那为什么还要继续进口更多只是为了给自己留退路的Thiel ?
可能没人想谈的政治影响是,这其中的任意一个tech bro 要是想下场玩玩新西兰政治,本地资金是绝对无法阻挡的。但是对于国家党来说,进口更多自己的金主,污染未来的政治又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