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政治宣传 – 简例

今天一则新闻提到了广告标准局(Advertising Standards Authority)裁决国家党一则facebook广告涉嫌部分误导[pdf]。广告声称工党政府上台以来每星期生活成本了上涨了$100,并且列出了每一项上涨名目和具体数字。

具体裁决就不复述了。不过广告中列的名目挺有意思也简单易懂—— 用来做“如何阅读政治宣传”教材的例子倒是挺适合。作为吃货,我详细研究了下这一条:

过去一年,奥克兰,惠灵顿和旦尼丁家庭若要满足基本的健康食物需求,他们每周食品开销最多上升了$21” (basic healthy food costs for a family of four in Auckland, Wellington and Dunedin increased by up to $21 a week over the past year. )。

广告内容源自于党魁在今年6月21日的一则新闻稿。新闻稿中提到这一数据的来源是奥塔哥大学每年的食品价格调查(Food Cost Survey)。简单来说调查的并非实际开销,而是算出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人群的营养需求,并使用超市商品价格计算满足这一需求所需的开销。调查全文没有公开版,但具体数据和调查方法均在网上可查。

国家党新闻稿中引用的$21即来自于该调查中奥克兰食品价格过去一年的涨幅。国家党将价格上涨归咎于“政府新政策和规章限制“,但并没有具体指出是哪一条。不过在向广告标准局提供的证据中,国家党引用了一则声称最低工资上涨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媒体分析

要证伪这一点十分简单 —— 查阅调查原文即可知调查数据来源是学生营养师在每年3月第一个星期一所记录的各地超市食品价格。而由于国家党并没有指出是哪条政策导致上涨,我就只有猜了:

问题在哪儿应该很明显了。

当然这一宣传还有很多小问题。比如说食品价格调查其实还涵盖了另一个城市:基督城。至于为什么没被国家党提及——当然是因为2018年基督城家庭的食品价格下降了$3。我是否可以把这归功于政府的英明决策?

国家党引用的那篇报道中还提到,国际油价,房地产和房租价格均会对零售商品,包括食品价格造成甚至更大的影响。

或者一个更基本的问题,一个在一年中单一个时间点进行的抽样调查,是否比其他指标,比如说消费者物价指数,更适合衡量食品价格走势?又或者3月份调查时是否有任何天灾影响了食品价格

当然我得声明的是,我不是在说某某党坏或者某某党好。作为反对党,“反对”本身就是它的工作之一。我也不是天真的外(球)宾,觉得地球上存在不会撒谎的政客这一生物。我也并没有对食品价格究竟有没有上涨做出任何结论。

我想说的是,政客每天都在说谎,平均水平的民众也不可能像这样仔细研究政客说过的每一句话。但我相信包括新闻、科研、公共政策等很多行业的专业训练中都应该有一条 —— 当你要把别人的信息或者研究成果拿来作为自己理论、行为或结论的基础时,你至少应该理解这一信息的来源和产生方式。别人说谎是别人的事,但是自己的行为却是自己负责的。

而不管你是正要投票的选民,还是正在嘲笑白左、圣母或者西方民主乱象的厉害国居民,你是否真正审视过影响自己理论的信息是怎么来的?

当然故意误导受众并不是一件难事。比如说使用同一价格调查但是将时间范围扩大到2009年,得出的结论也许会完全不一样:短暂的上升下跌好像并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事情 —— 而且国家党执政时的2012 – 13 年价格更高。

当然我得声明2013年和之前灰色处理的那部分,由于当时的调查方法不一样,14年之后的数据不能直接和之前对比。骗人总是不好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