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语言周

这个星期是毛利语言周Maori Language Week, te wiki o te reo Māori),政府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鼓励所有新西兰人了解而学习这一门官方语言。每一年的这个时候,电视,广播等媒体中都会出现更多的毛利语。去年这个时候,Google推出了毛利语版搜索界面,今年,微软释出了补丁,提供毛利语的Windows界面。而电视上最显著的变化是,这一个星期,电视一台的天气预报中把地名换成了毛利语,而且完全没有英文对应地名给观众参考。

我想也许在这个blog里给本地华人读者简单聊聊这个话题,顺便介绍几个词语,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

和其他欧洲国家殖民地的原住民一样,毛利人同样也有遭到压制,和殖民者开战,失去土地等类似的历史。但和其他殖民地相比,新西兰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国家的建立是通过殖民者和原住民之间订立的条约而建立的,而不是武力。英国皇室和毛利人通过怀唐伊条约建立的平等伙伴关系,条约规定了英国皇室的对新西兰的责任,其中一个就是要保护毛利人的”Taonga“和他们相应的权利。

Taonga的简单翻译是treasure,或者说是宝藏,但包含的意义比金银财宝要要宽得多,任何对民族重要的东西,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属于Taonga,包括语言本身。近年对毛利语的保护,其现实法律基础就是怀唐伊条约那一条规定。

不过由于毛利人的比例始终占全国人口少数,现实生活中,新西兰仍然是一个英文社会。不过保护一个语言的意义并不在语言本身,因为语言背后,更多的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和文化,而这些东西是无价的,不管这个民族有多么的弱势。

好了,介绍几个单词。很多毛利语单词已经进入了新西兰英语,看看文化部的“每一个新西兰人都应该知道的100个毛利词语”,你会发现你已经知道了不少,不过我还是从名单里挑两个来说说。

当我在脑袋里搜索新西兰之外的读者可能感兴趣的词语,第一个词就是mana。其实这个词在太平洋地区中的很多民族,从夏威夷到新西兰的原住民的语言中都有,但主要是毛利语。这些岛国文化相信每一个人,每一个物都有mana。不过让我认真解释这个词,我却发现似乎不可能。如果你玩英文游戏的话,很多游戏中人物的“魔法值”,英文的对应单词就是mana,原意也大概如此,不过范围更广,例如在新西兰独立宣言中,这个词的含义就变成了“主权”。

另一个外国人最为熟知的毛利语单词是Kia Ora。最为熟知的含义是非正式场合下的打招呼,但现实生活中,这也是一个让我无法解释的词。Kia Ora的表面含义是(祝你)身体健康,但实际运用中,我见到的最好释义是这个词可以表示“从‘你好’到‘再见’,和两者中间的任何情况”。

作为一个地理爱好者,我更熟知的是地理名词,因为每个地方的最初名字,无论在任何国家,背后都有一些故事,或者是神话故事,或者可以帮助了解该地的地理历史和演变。

奥克兰市在毛利语中叫Tāmaki-makau-rau,我知道听上去很长,也不好记,但如果明年的奥克兰政体改革按计划进行,今天的Auckland City管辖范围将会正式使用这个名字,而把Auckland这个名字给大奥克兰地区,所以不记住不行:)这个词字面含义是一千个情人(的地方),听上去很浪漫,不过本意和谈恋爱没有关系,而是奥克兰土地肥沃,所以是人人都向往的地方。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名是Wanganui,或者按照当地毛利部落所坚持的正确拼写方法,Whanganui。字面含义很简单: whanga – 海湾, nui – 大。比较有意思的是毛利部落为了改回“正确名字”所作出的努力。该地区甚至还为了名字中的那个h进行了一次公投。不过问题在于,不像奥克兰,Wanganui没有英文名字,所以更名涉及到了整个城市,而不仅仅是毛利人。但就算公投失败,大部分人平时提到这个名字时,虽然拼写是错的,但读法却是正确的。

新疆和多民族政策

我一直没有说这个事,因为民族问题的复杂程度绝对不是我可以说清楚的。特别是民族问题所产生的矛盾,常常是非理性的,虽然听上去很暴力,可实际上,我有时候都觉得你用理性的语言来对付非理性,还不如直接用拳头说话来的有用(实际上这更靠近民族主义者的思维)。但无论怎么说,逝去的人们是无辜的,任何针对平民的暴力行为都应该受到谴责。

新疆和西藏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在于其人口,在西藏,藏族依然是主体民族,但在新疆,由于几十年来的移民和经济开发政策,大量汉族移民进入了新疆。当你身处在乌鲁木齐时,你感觉不到这个城市和中国其他省会城市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任何“海外”的“反动组织”都无法像达赖一样叫汉人撤退,因为人们没有地方退 —— 有些汉人家庭在新疆已经是第三代或者更久了,新疆就是他们的家,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他们要往哪里撤?这种现象在西方的殖民国家,例如新西兰,其实也存在,毛利人无论再怎么说“这里曾经是我们的家园”,但现在已经既成事实了,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和平共处。

近三十年来的经济开放政策并没有惠及其他民族,或者换句话说,不同民族所得到的利益并不相等 —— 虽然政府政策的本意可能的确不是如此。但沿海地区的发达,甚至新疆内部之间维汉两族之间的经济差异,自然而然的会让其他民族累积更多的怨恨。但这样的发展不均现象是你(当然我假设你是汉族),或者我造成的吗?很显然不是,我们也没有说话权。有句话说,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不容易,但恨一个身边的人却是最容易的。 当我们拿周围的人发泄不满时,背后的问题被忽略了 —— 我们其实都被关在同一个牢笼里,真正造成民族间矛盾的那个祸首却依然在逍遥中。

一个明显的例子举是禁止封斋,特别是禁止官方部门和政府相关的维族人士封斋。这条消息的来源是“反动网站”,国内的读者打不开,但我相信这报道是基本属实的,因为这样的蠢事共党干了绝对不止一次,另一个比较有名的蠢事是在西藏阻止藏民焚烧自己的皮草。

这给其他民族造成了一个严重问题 —— 如果他们想在政治方面获得自己的影响力,就不得不被强迫在民族信仰和习惯上做出一定程度上的牺牲。

其实我相信共产党政府的民族政策本意并不坏,但由于这个党的本质,我党和宗教,信仰,民族这些问题天生就是不兼容的。一个坚信无神论的党,他只能理解到物 质层面的东西,对于种族和信仰问题,他只懂,也只能用物质层面的观点来解读,这件事究竟是“利我”还是“不利我” —— 鸡同鸭讲当然不可能得到任何结果。民族信仰和习惯是用多少钱,考试加多少分都换不回来的。

但民族政策的关键在于公平和公正,而不是用政策偏袒一方,否则造成的结果只能是,其他民族认为是被施舍,而且造成了对主体民族的依赖,敢怒不敢言;而汉族也迁怒于少数民族,认为他们获得不应得的特权,造成了不公平。

我说这话可能很多人不爱听,但我觉得汉族对其他民族这种居高临下的做法,是发自内心,有民族性存在的。在新疆对于维吾尔族和其他民族的歧视,例如同工不同酬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当在一些城市被提醒要当心维族小孩偷东西时,却很少有人去认真追究这些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些城市偷东西

在国内,我会认为这是我们绝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一个单一民族的环境下,认识不到其他民族的存在,或者是他们只出现于书本之上,因此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无知。这也就是为什么爱国愤青最爱用“你是不是中国人,不是就不要用汉字!”这种话的原因。可就在海外,当自己都成了少数民族,但很多人心态依然还是“犯我强汉者必诛”。网上那个笑话:“1、我反对种族歧视;2、我讨厌黑人”其实我觉得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现象。

其实这种事情说来很简单,在国外作为少数民族的一份子,我要的很简单:平等对待,平等机会。而我绝不会要施舍和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