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邦级灾难

有网友建议说,对各种事故、自然灾难可以使用新的分级方法。除了传统的“大中小型”灾难,对于毁灭性的灾难,所谓“百年一遇”甚至更罕见的灾难,可以新建一类别,名为“兴邦级灾难”。很明显,这个分级是根据影帝温的“多难兴邦”名言产生的。影帝的话会这样被网友奚落讽刺是有原因的。其实至少就我的看法,多难兴邦这四个字一点都没错。但前提是,如果对这四个字的理解就停留在其表面,觉得哭一下,网页全部变成灰色就可以兴邦了,而不去理解多难为什么兴邦,那么不仅无益,更会让人们逐渐活在自己构建的感情中,脱离现实问题。

我们哀悼逝者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于哀悼。我常常说,就算我们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这句话是事实,那么我们至少也应该达到人类本性所要求的最低水平。从生物学上来说,人类对同类的哀悼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哀悼和葬礼可以重建社会秩序和关系网,填补因为逝者而带来的阶级地位真空,防止因死亡造成群体内乱;以及对死者表示敬畏、用哀悼,埋葬尸体等方式保护还生存着的个体不受尸体带来的疫病侵袭,避免死亡再次发生。

如果把我朝人民和动物界的动物相比犯了大不敬,那我收回刚才的话,换个例子。被抹黑了近一百年的李中堂李鸿章在折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伏读迭次渝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后面一段话比较好理解,关 键是在前面的“殷忧启圣”。文言文不是我的长项,所以如果我说错了,请纠正我。但我的理解是,殷——“多、深”,殷忧——“多忧”。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 是,太多的忧患可以激励、启发民智,出现“圣人”。当然,圣人是文言文的说法,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大概就是才德兼备,有能力、有魄力解决困难中显现出的种种问题,从而 “兴邦”。

五一二地震后,我是强烈要求国家降半旗的众多网民之一。但我今天有点后悔。如果哀悼日的意义变成了流点眼泪,增强“凝聚力”的宣传政治工具,那意义不仅全无,而且还会带来反面的危害,更是对逝者的羞辱。其实兴邦级灾难在神州大地上一点都不罕见,都不用追朔到几十年前的超级兴邦级自然灾害了,就这两年,南京大爆炸,奶粉危机,石油泄漏,全国多处的幼儿园屠杀事件,无论是哪一个,那规模都是兴邦级的。也许会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但灾难的大小不是按死亡人数的多少来算的。一千条人命是命,一条生命也是生命。

在民意的强大压力之下,在地震后官方不得不低头,第一次为普通民众举国哀悼,下半旗致哀。在那个时刻,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让人们感觉到,这个 国家是人民的,而不是共产党的。虽然进步的来源不是自己的自觉,而是外部压力。在这之后的兴邦级灾难又有玉树地震,以及今天的甘肃舟曲。每一次都是举国哀悼,但除了一点心理上的安慰,我们还做到了什么?你知道那些事件中的责任人最后下落如何了吗?“有关部门”都采取什么步骤阻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实话说,对于那些小型兴邦级灾难,每个人都在像比赛一样看谁遗忘得更快。在中国做官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总有一件更大型的灾难来转移注意力。泥石流之后,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追究南京大爆炸的死亡数字是否真实,奶粉导致婴儿早熟调查报告将会在今天公布。只有当灾难太过于兴邦,我们遗忘的速度才能减慢。例如我还记得五一二地震后“让灾民安居置业,考虑到了自然灾害的城市规划,更好的房屋质量”这样的诺言。不过今天发现那只是说说而已罢了,真的需要考验的时候,有些事情就又露馅了

如果说地震还有些天灾的因素,在舟曲发生的泥石流,可以说,那些同胞真的是死得一点意义都没有。为了经济发展,修一座小水电,往江水里倾倒一点建材或许看上去影响都不大,可如果是每个人都这么做呢?这简直是这个社会的最好诠释,每一个人的不作为,甚至是一点小恶,埋下了一颗迟早会爆炸定时炸弹。为了经济利益,多次、小量的放弃自己权益,每一次看上去都觉得一点牺牲基本无害,可以放弃。不过生命,乃至人性就是在这样不经意间一点点逝去的。

如果你是真心对舟曲死难的同胞感到悲伤,那么请你在默哀时想一想:如何才能让上千条人命的逝去有价值?如何才能阻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你,又能做些什么?

永远不要放弃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