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ainer: 失业率及社会福利

什么是失业率?

最为广泛使用的定义是 —— 没有工作,正在找工作或愿意工作的人群占所有劳动力人口(labour force)的比例。当然现实比这要复杂不少。以下说几个新西兰统计局的定义。

  • 对劳动力人口的定义是所有工作年龄人口中,就业和失业的人群。也就是说,失业率的分母不是达到工作年龄的所有人。
  • 统计局定义的工作年龄是15岁以上,没有上限。达到工作年龄却没有参与劳动力市场的人口,会被体现在劳动力参与率(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的统计中, 也就是(就业和失业人群)/ 15岁以上总人口。
  • 要符合失业定义还有第三个条件 —— 可以开始工作。如果想工作但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工作,会被统计为“潜在劳动力”(Potential labour force)人群中,但并不计入失业率。
  • 哪怕每星期只工作了一小时,也不会被归入失业人群中。如果还希望获得更多工作,在统计中会被体现为就业不足(underemployed)。

因此除了大众新闻媒体标题中所报道的失业率之外,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要详细很多。以五月发布的第一季度就业数据为例,就如下图中所细分。

失业率是否准确?

这个问题就如问盲人摸象,答案当然是不准确。失业率只是就业统计数据系列中的其中一项,当然无法准确体现整个就业市场的现况。不过更全面的答案就在眼前 —— 上图中’total underutilised’ 更能体现就业市场中还有多少潜在,未被利用的劳动力。

但另一个比较广泛的说法,“政府隐瞒”,或者“偷偷修改了定义”也是不正确的,毕竟所有数字就在你眼前。统计局倒是真的在2016年修改了定义,但修改是加入了potential labour force 和 underutilised 两个概念,与其说隐瞒,更像是在把新西兰政府的 “失败”公之于众?

和社会福利的关系

简单来说,领取社会福利的人不一定符合失业的定义。比如在工作,但是工作时长和收入没有超过一定门槛的人,可以照样领取全部或部分失业金。但在统计局的定义中更符合“就业不足”的人群。

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人们通常为认为找工作是领失业金(jobseeker support)的条件和义务之一,但现实并非如此。2013年时任国家党政府进行了福利系统改革,将原来的失业金(unemployment benefit)和其他几项福利合并,从此把之前一些没有找工作义务的单亲、丧偶、疾病补助等也涵盖了在内。因此领失业金并不意味着有找工作的义务,也就不会自动符合失业定义中的“主动找工作”。

相反地,符合失业定义的人群也并不一定能领取失业金。最常见的例子是伴侣依然在工作并且超过了收入上限。又或者失业者有足够存款或者被动收入,不需要社会帮助。

为什么我听说政府部门的人作假,让别人不要领失业金或者改成疾病补助?

这很有可能,但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失业率更好看。统计局计算失业率的数据来源Household Labour Force Survey是单独的问卷调查,每季度抽取15,000家庭。而这项问卷调查并不参考社会发展部的福利数据。

所以哪怕今天彻底取消失业金,失业率也不会因此降到0。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 —— 社会发展部也有自己需要达到的KPI,而这会被政治所影响。例如在上一任国家党政府期间,KPI之一就是工作年龄的领福利人数必须下降多少。这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人们发现社会发展部的员工并不会主动告诉求助者他们有资格获得哪些帮助。

现任政府上台之后一个主要改变是要求“新西兰人获得他们能够获得的帮助”,也就是说,如果有资格领取救助,就应该告诉他们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权利。

“10%的劳动年龄人口领救济”又是怎么回事?

这个数据来自于社会发展部而不是统计局。数据本身并没有任何错误,但这并不等于有那么多“懒人”可以工作但不工作。理解数字的背景更为重要。

按2022年3月的数据,工作年龄人口(18-64岁)中有11.1%的人领取一个或者多个主要福利(main benefit)。 在这其中,失业救济占了人口的5.6%。如果再细分的话,这里面约43%的人因为现有疾病,在现规则下没有找工作的义务。也就是说,5.6%的里只有大约一半多,3.2%的工作年龄人口符合统计局的失业定义。

另一项主要福利,单亲家庭补助占工作年龄人口中2.2%。这项福利规定在最小的子女三岁之后,家长也有至少找兼职工作的责任。也就是说,这群人也可能符合统计局的失业定义。但是社会发展部并没有像失业金一样区分有找工作义务的群体,所以难以换算。

更复杂的是,社会发展部所定义的工作年龄人口是18-64岁,和统计局使用的定义并不一致。其中的现实原因是65岁之后就可以领取退休金,对社会发展部来说,统计他们并没有意义。但对统计局来说,老年人也可以在领退休金的同时继续工作,而这一潮流在最近几年变得更为明显,将他们包括在内才能更好地获得劳动力市场现况。

如果再复杂一点,社会发展部所要求的“找工作义务”和失业率定义的“愿意或正在找工作”理论上也不完全一致。接受福利的人有可能虽然没有对应义务,但也正在找工作。

所以不难看出,你很难把社会发展部的数据与失业率对应起来,两者的存在完全是为了不同的目的。因此,任何认真的经济学家都不会从单单这一个数字来判断就业情况和潜在劳动力。

如果抛开有多少人”没有工作在领福利“这类专门为了挑动神经而设计的说法,这个问题背后的本质就是劳动力参与率足够高。毕竟是否参与劳动市场和是否有福利没有本质关系。除了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哪个社会可以达到100%的劳动力参与率,无论任何时候总有人在全职读书,卧病在家、照顾子女或者生病的家人,又或者已经炒房炒到财务自由不需要工作了。

而新西兰的劳动力参与率,无论从哪个口径来算,都在OECD 前列。

OCED 国家中15-64岁人口劳动参与率

那么我应该看什么数据?

包括失业率在内的就业市场统计数据。福利数据对讨论就业市场并没有太大意义。但是政客通常都很喜欢提这一点,一是这个数据比失业率更容易通过政治手段控制,当然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是,炒这个话题是屡试不爽的催票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