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特别熟悉的话题,但昨天也饶有兴趣地看了财政部长新闻发布会。毕竟正常人都能看出来Willis 没有考虑后果和替代方案之前就取消了原来的轮渡更新计划。而众所周知,政客,尤其是比其他所有人都懂经济的经济专家是永远不可以认错的,所以非常感兴趣这件事会怎么收场。
新闻发布会毫不意外地成了车祸现场,对话归纳一下,大概就是下面这样:
轮渡是什么设计?不知道。
要花多少钱?不知道。
谁造这两艘船?不知道。
原本计划的支出大头是港口设施,如果你说太贵了,那么你的港口要花多少钱?不知道。
之前说的买二手船呢?买不到,没人卖。
那你凭什么说肯定比之前便宜?相信我们,一定行。
那什么时候开始运营?2029年。相信我们,一定行。
但是Willis 在台上宣布“我的任务完成了”,然后把接下来的事情全部推给Peters,这就一点都不好笑了,明显是在为未来推卸责任做准备。
整件事最难以理解的地方是,取消原来的计划都是没有任何正面意义的。经济上来说,需要付至少3个亿的违约金不说,未来必然还需要以更贵的价格买更小的船(据说大约贵4亿),而港口升级需要的投入,大头是必然逃不脱的。政治上,留着项目还可以说超支全都是因为上届政府,和我无关,现在算是主动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了。
不管是不喜欢铁路的woke 属性,道路运输业游说的结果,为了给炒房客输送利益而省钱,或者完全就是因为这是工党搞的,工党坏国家党好,除了纯粹的政治动机之外,实在是看不到其他原因。
不过一直想说的是,自称“party of infrastructure”,却对基建的价值有着很奇怪的理解。基建不可能便宜,但平摊到港口至少50年的预期使用寿命中,以及避免未来升级的机会成本,保证铁路接驳所需的额外支出很重要嘛。有时候天朝移民对岛国基础建设落后缓慢,不考虑未来等批评并非毫无道理 —— 奥克兰北岸共和国至今依赖那座建完之后马上就需要打补丁的桥。可今天还干着同样的事。
翻译成岛国乡民都可以理解的炒房语,如果要建房,是100万买一个1000平米全副地,或者90万买一个地点差一点,300平米的分割后土地,正常人都知道如何选择 —— 除了经济专家会选择后者,然后表示我们给纳税人省钱了。
要我猜的话,最后的解套方案还是私有化。PPP的众多好处中,感觉有一个很少在岛国提及 —— 把对应支出和负债移出政府财务报表,然后宣布我们负责任,不乱花钱,你看还盈余了。虽然其实就和其他政策一样,只是把成本转嫁给了未来的纳税人而已。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这事无论怎么收场,算上之前的违约和时间成本,未来那两艘轮渡搞不好会成为全球最贵的两艘,而这完全是意识形态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