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blog was published on 15 March 2008 and may be out of date.
最近在做一个project,和全国和地区的教育程度有一点联系。
我一直就知道新西兰整体的教育程度并不高,但不是很熟悉具体数字。现在有了,2006年的人口调查显示,全国15岁以上居民,最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大约为15%,其中10%是本科学历。另外17%的人最高学历为大专。
美国人口普查办公室的算法有点不一样,22.2%的18岁以上人口拥有本科学历或者更高。
我没法找到中国的数据。他们的统计数据似乎不像这里的那么透明,网站上点几个链接就能找到。但我估计至少在高等教育这一部分不会低于新西兰。中国有~45%的城市人口,因此就算农村教育再怎么落后,平均数上也应该不会太难看。
新西兰有22%的15岁以上人口是没有学历的,基本上是初中毕业就和学校说拜拜了。我本来以为学历不高的问题和农业有关系,就是那种中国人的传统思想,种几个菜要什么学历,我在家里都可以种。但事实似乎不是这样的。
新西兰还有22%的人口没有任何学历。新西兰的学历制度从高中开始,你的第一张证书通常是在16岁,完成year 11(相当于中国国内高一)的时候获得的(Level 1 Certificate),人口普查是从15岁开始的,因此一定有人在普查时还在上学。但是把15-19岁年龄段的人抛开之后,这个数字还是有13%。
相比之下,工作在农业方面的人口只有6.8%。 我很好奇那剩下的7%在干什么,但很可惜,没有相关资料。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观念和中国的不一样。新西兰人和毛主席有同样的看法:“华佗读的是几年制大学?李时珍又是几年制?”高学历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你也不会因为学历不高而受到歧视,对于雇主来说,你的能力比你的学历要重要得多(当然,如果你不识字的话,那是另外一回事)。前段时间去世的世上第一位登上珠峰和征服三极的希拉里勋爵,以前就是一个种地的农民,只是比别人多两个爱好——养蜜蜂,和爬山。
导演魔戒三部曲和新金刚的新西兰人Peter Jackson也没上过大学——甚至连导演都没学过。全是从8岁生日时母亲送的小摄像机开始自学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就不重要。前面这两个例子都有“天分”的成分存在,而毕竟,包括你和我在内的绝大部分人是没有这个天分的。这时候就要通过教育来发掘人们的能力了。但现在新西兰的问题就在于,高等教育学费太贵,虽然可以通过无息贷款解决,但毕业后就意味着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再加上劳工短缺问题,这导致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比如要修建一个楼,或者桥梁什么的,设计工程的工程师等技术人员还没有铺钢筋混凝土,或者搬运工人的工资高。既然都这样了,大家很自然的就会认为上大学没有必要,学那么多反而赚得少。但问题是,没有设计者,那些干体力活的人到哪里去找工作?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人老是反对海外劳工的原因之一——他们来了,我们赚什么?
至但少我认为,这种局面还真得靠大量廉价海外劳工来打破。体力活不值钱了,大家自然就会去读书了。
—–
关于教育,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现在的执政党工党,传统上被认为是左派政党,为弱势群体说话的。该党成员有两个特点:他们都长得歪瓜劣枣的,另外一点嘛,很多人以前的职业都是大学/高中老师。
如果我的记忆没出问题的话,总理海伦阿姨是奥克兰大学政治系老师,副总理是爱丁堡大学历史系老师,教育部长和种族事务部长是高中老师。还有一个挺有名的前社会发展部长David Benson-Pope,在任时他以前的学生走出来指责他在当高中老师时滥用体罚,甚至包括将网球塞入学生嘴里。
有个玩笑里,新西兰两大党之一的国家党对这一点很不舒服,无论他们的学历再高,工党都可以说,这些人都是我们教出来的!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因素的影响,至少我接触过的大中小学教职员中,还没遇见一个不支持工党的,而工党这几年也对老师特别大方,好几年都没听到老师罢工了。而在国家党政府期间,这种罢工几乎年年发生。题外话,中国的老师们也应该集体入党,然后搞党内和平演变,薪水自然就上去了。
但也许是老师的职业病,特别是高中老师,学生的一切事情,从家庭问题到成绩问题,学生的一切都要管。如果他们把整个国家都看成他们的学生了,如果没有选举制度的话,那新西兰最终将会成为一个保姆国家。
这种情况已经在发生了。政府在多项问题上忽略民意,而施行他们认为是正确的做法。其实也就是说,“学生们都是错的,让我来教你们……”。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反掌罚法案,将刑法中允许父母以“合理力度”惩罚子女的条目取消。70%+的新西兰人反对,但一样被议会通过。
真理有时候确实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对于一个政党来说,相信这一点就等于自杀。看看工党的运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