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价值

读大学通常被认为是社会中下阶层挤入中产阶级的主要途径(虽然在中国这条路正在逐渐被封死),那么一张大学文凭究竟值多少钱,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报告Education at a Glance 2009【PDF】中给出了一个答案。如果把大学作为一项投资,在OECD国家中,一张大学文凭可以让一位男性一辈子平均多赚18万美元,女性13万美元。

毛利润最高的是美国,一位有大学文凭的男性可以比只有高中文凭的人多赚近37万美元。新西兰作为OECD中最穷的国家的之一,大学的毛利也有13万美元。

这个数目听上去很多,但仔细想一想感觉就不对了。

我不知道美国,但我知道新西兰。按照今天的汇率来算,13万美元大约等于18万纽币,但这是一辈子能够多赚的钱。假设一个人从22岁工作到65岁退休,平均下来,一张大学文凭所能够带来的额外收入不过每年NZ$4000罢了。作为参考,新西兰平均工资大约是每星期NZ$700,或者每年NZ$36400 —— 也就是说,一张大学文凭只会带给你平均工资之上10%左右的提高。

更糟糕的是,除非你运气好,双亲都是有钱人,而且愿意资助你的学业,否则你还必须偿还你的学生贷款和承担学习期间的生活费用。我看了一下自己的开销,大约是NZ$30000左右。我不是学经济的,所以我的计算可以有误。作为一项投资来看,我得花至少4年大学+8年工作,才能取回自己的投资,等人到中年之后,才能真正开始盈利。作为一项投资来说,10%的回报率并不差,但和其他投资一样,这也是有风险的,会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而且作为进入职场的新人,前几年的回报率可能还更低。

如果只是从纯物质的角度来看,我不觉得大学是一个很好的投资(至少在新西兰如此)。但有一个例外:除非你选对了专业。这份报告有两个硬伤,一是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二就是没有从不同专业的角度来看。学艺术的和学法律,出学校之后的工资肯定会有相当大的差异。

但这份报告也提出了读大学在其他方面的收益:在人际交往中更有自信以及更容易得到信任,身体更健康,更关心政治。

没找到中国的数据,如果谁有兴趣,无妨对比一下。

数学

实话说我的数学水平非常的不好,如果在中国,我是极可能考不及格的。幸好这个岛国允许自由选课,我在高中基本上是彻底逃掉了微积分这种我听着都要颤抖的科目。但就像我这种人,在这个国家的高中,数学水平也能够达到全国学生前15%(我有竞赛证书证明:)),你就能大概估计其余人的水平有多差了。

在国内就听说过洋人数学水平很差,脱离了计算器就用手指和脚趾。作为数学白痴的我,那个时候我还很羡慕这种教育方法,只教和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应用,而不是艰涩难懂的理论和概念。

但当我对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都有所体会的之后,我的想法就变了。这里看上去教的是运用,但实际上是在教学生懒惰,公式不用背,而且套公式就能及格 —— 如果你有一个不错的计算器,而且你知道怎么按,没准你还能考出一个好成绩。

数学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数学本身,而是教育思维方法。这种按计算器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只学到了套公式和按计算器,至于为什么,则一无所知。至于如何按计算器,出学校之后就还给老师了,最终结果就是什么都没学到。

说起这个的原因是,奥克兰大学的一位数学讲师批评了本国的教育,而且给出了10道题,认为每个中学生都应该有能力不依靠计算器回答这些问题。如果你有兴趣,或者你像我一样,希望从洋人身上找回一点对数学的自信心,无妨试试:)

我相信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说,这些题简单得要命,但我发现我已经退步了 —— 我能答对全部,但在第2和4题那里,我得想一会儿才能得出答案。也许该考虑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了。

反掌罚法案公投

虽然正式的名称不是这个,但背后的实质就是针对该法案的。该法案的背景请参考这里,简单一句话,就是移除了刑法中父母为了教育孩子的免责条款。这次公投是新西兰历史上第一次由公民发动的公投(Citizens Initiated Referendum)。我个人虽然珍惜每一次参与民主程序的机会,但这一次我的确不想投票,因此我已经把选票销毁了。

主要的问题在于公投所选择的问题:

Should a smack as part of good parental correction be a criminal offence in New Zealand?

大概翻译则为:“当掌罚作为良好教育方法的一部分时,这种行为是否该在新西兰视为违法?”

我唯一可以想到的一个词是:白痴,这个问题绝对是白痴想出来的。这种问题很明显偏向反对反掌罚法案一方,事先就假设掌罚(至少部分场合上的掌罚)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既然都先认定这件事是好的,那任何人都知道,如果一件事是好的,那怎么可能是非法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不可能选择NO,因为会被误读为我支持废除该法案,但我也无法选YES,就如上一段所说,唯一的做法就是不投票了。新西兰公投的投票率历来极低,不会超过50%,而这次和我一样面对两难抉择的人不少,因此我预期投票率会更低。

我个人是赞同反掌罚法案的,虽然不可否认的是,掌罚在某些场合下是必要措施,如果子女把自己处于危险之中(例如铁轨上),那么用掌罚是最有效的。但掌罚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必要的。新西兰的很多家长从没有打过自己的孩子,但他们的教育依然是成功的。我理解我的想法可能和大部分华人相左,我也知道“打是亲骂是爱”这句话,但考虑一下下面两个问题:

  • 如果朋友把他的孩子委托给你照顾两天,你会打这个小孩吗?
  • 人人都有倔强的时候。,就算是成年之后。如果这个时候出来一个人打你,你是什么感想?

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特别是对那些一直反对该法案的宗教组织,是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当作了自己的财产,觉得自己可以对自己的“财产”为所欲为。换成华人的语言就是,“你是我生的,我要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 我同意那些喜欢掌罚自己子女的人,孩子不是“Little adult”,他们需要管教。

虽然如此,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孩子不是“little adult”,但他们却是“little human”,他们不是成人,但他们是人。作为人来讲,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受到基本的尊重。正常的教育是应当的,但家长有点气就往孩子身上撒,孩子凭什么要受这个气?没错,孩子是父母生的和养的,可这是父母的选择,而不是孩子的选择,生之前问过孩子愿不愿意被生下来,问过自己我能给孩子最好的一切吗?

作弊

今天的英文先驱报上有一篇很有趣的文章,说中学生作弊的。在新西兰,中学最后三年(相当于国内的高一到高三)期末考试都是全国统考,虽然压力很小,但考虑到一些人不会读完高中才出去工作,因此这些考试都是有证书的,所以对于考试的监控也比较严格。

不过,在新西兰的松懈,宽松的环境下下,“严格”的含义常常不如你想象的那么严。如果你真的想作弊,根据中国人的智商,监考官是绝对发现不了的。方法我就不说了,怕教坏下一代。我唯一可以说的一个方法是,几乎所有允许计算器的考试都允许用图形计算器,而这些计算器是有记忆和编程功能的。虽然现在据说很严格,监考官会清空每一个计算器的记忆,但我上学的那个时候,很多人就常常漏网,没被发现。

但是我认为在数学考试里作弊实在有些没必要,基本上所有需要运用的公式都会在试卷上给你,而且我认为允许图形计算器进场,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作弊。如果你只是想及格,只学习一下怎么按计算器就完全够用了,输入一个方程,不仅仅是结果,还有坐标图,各种参数,计算器全部都会给你,你就只需要照着填上去就行了,连过程都不用,只需要注明结果是由计算器算出来的。 我在中国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差,但在这里却很好 —— 不过我心里清楚,那不是真的好,所以之后还是尽量避免数学。

根据报道说,监考官经过训练,能够发现更多隐秘的作弊方式,直接导致了作弊事件下降。我不知道这个逻辑是怎么来的,但我觉得他们似乎没有想过,作弊事件的下降是不是恰好说明了监考官越来越不行了,根据报道的数据,我算了一下,作弊率才万分之六左右,而且330个报告中,只有不到不到1/5的人被确认作弊而被取消成绩,这个数字就更低了。

根据我的实际经验,这个数字绝对不是实际数字。虽然有很多成绩差得连翻开书也照样不能及格的人,但大部分人还是知道怎么作弊的。不过这里的作弊方式其实非常原始,比起国内的无线电,那根本就没法比。

不过说起原因,我觉得老师和学生同样应该负责。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的是,学期中的一些考试是要算入总成绩的,而很多老师出题的方式就是,从教育部的某一个网站上下载例题,然后把其中用到的数字啊什么的稍微改一下就行了。对于这个,我根本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 因为这个网站上不仅有例题,还有标准的解题方法。现在好像不是人人都可以获得这些例题了,不过当年的愚蠢程度可是超出大部分人想象的,这不是鼓励大家去找捷径嘛?

我只能归咎于这个社会的anti-intellectualism(反智主义?),别说作弊了,就算不作弊,那些试题也是非常简单的,我至今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连高一数学都过不了(包括加减法和一元一次方程)。这些人在生活中并不笨,实际上有些方面比我要聪明得多,可在学校中却笨到连作弊都不会,责任缺失不在他们 —— 这个社会和这届政府都在谈论提高竞争力,但竞争力的基础,良好的基础教育,却至今仍不存在,甚至还削减了教育方面开支。他们想要的生产力提高,无非就是依靠剥削底层劳工罢了。

学校

没啥说的,闲聊几句。今天查点资料,看到我以前高中的一则新闻,所以顺便说说。

我的中学可以说是全奥克兰倒数十名以内的中学,无论是从成绩,还是财政状况来说。每年只有1/4的13年级学生(高中最后一年,相当于高三)能够顺利拿到进入大学本科的资格;财政状况就更别说了,整个学校外面看上去还勉强可以,不过走进去一看,到处都是涂鸦,破坏,墙上一个大洞啊什么的,很多学生的脑袋里本来就少一根筋,涂鸦都没钱及时处理,那迎来的就会是更多的涂鸦。

这是重视教育的华人几乎不会选择的一所学校,当然,我是例外,感谢开明的家庭,我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定自主选择的权利。好成绩并不代表这就是个好学校,反之亦然。我一直觉得这个学校有很多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今天看到的新闻说的就是其中一个 —— 学校的墙上几乎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画作。我以前就听老师说过这些画很值钱,但因为学校太穷了,连保险都买不起,所以从不声张,怕被偷。

现在好像有钱了,终于上了保险,这些画也上了新闻,我也第一次了解到了这些画有多么值钱。保险数额比我想象的要高不少 —— 200万纽币左右,约800万人民币。链接就不给了,否则有人就知道我是谁了:)

这样一所破烂学校哪里来这么多钱搞艺术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不知道,所以我跑回学校网站研究了一下,发现原来是个不错的故事。以前一个校长觉得再穷也不能没有文化,于是就把小卖部的盈利全部交给一名艺术老师,让他为学校添购艺术作品。那位老师也是多了个心眼,没有去选购便宜的欧美名家作品的复制品,而是买了那些没有名气的本地画家作品。

可几十年后,这些画家都出名了……

再想一想也很奇怪,虽然这个学校的艺术课的确不是一般的强,但学校那么乱,到处都是涂鸦,甚至还有砸玻璃撬柜子的,可是在我印象中,这些公开悬挂的画作却从未被破坏过。

没啥意思,就讲个故事。如果你是家长的话,无妨考虑一下,教育的本质除了知识之外还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