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书《中国不高兴》书摘

先说两句闲话。

我个人认为我并不是一个爱书的人,我也写不出什么好东西。我读书,但必须是那种特别有吸引力的书。其他的书要么看别人的读后感,要么先自己大致过一遍,看有没有价值细读。当我第一次初次浏览时,书的观点倒是其次的(我接受所有观点,只要能够在我这里站得住脚)我主要会看以下几个方面:

  • 封面,上面都写了什么;
  • 出现感叹号的频率(小说等非纪实性文字除外);
  • 背后的参考书目;
  • (和中国政治有关的书目)“1840”这个年份的出现频率;
  • 激烈的文风
  • 当然,也大致看一下说了什么。

除了参考书目越有意思,范围越广给我的印象会越好之外,其他四条都是越少越好。不过《中国不高兴》正好那四条都占完了,参考书目我不敢确定(我看的电子版,不知道原版背后有没有参考书目)。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本“有价值”的书籍。

我看的应该不是全本,才10万字而已,而且有个很严重的问题,我看不到段落的作者。不过我还是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就已经从头到尾粗略过了一遍(电子书就是有这个好处,阅读飞快)。我的判断是,除非你的研究项目就是“爱国青年”的非典型思维,否则这本书没有学术价值。作者虽然在文章引用了大量外国书籍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却对这些来源的可信度一概不提。这种东西我也会做(我相信你也可以),只要给我时间,我也能找到一堆有的没的来源和外国专家的言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在国外,两种对立观点都能存活,所以你怎么都能找到和自己相符的。但问题是这只是自证的一部分,你还需要阐述相反的观点,而不是把你的对手都描写成为笨蛋来证明你是对的。

首先说说封面,《中国不高兴》这五个字就让我很有意见。不管这个国家未来的道路在何方,要达到什么目标,动机绝不是咱们不高兴了所以咱们就要拿着核弹出门去修理别人。这有点让我想起了那句著名的“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怎么说,这和我以前的看法一样:这种幼稚的语言只能表示你还没有长大。当然,是人都就有长大的过程,也就有幼稚的时候,这很正常,但当年读《中国可以说不》的那一拨人(俺荣居其中)都长大了,知道自己小时候读得那本书好像有些问题,可这个几个作者却还是老样子 —— 是他们还没长大?还是像老军医“包治百病”那种夸张式宣传手法,准备继续捉弄一代人,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他们太天真了点。

标题下面的那个“替天行道”更是加强了我的看法,文章正文拒绝将爱国和民族主义与义和团联系起来,但这“替天行道”……

文风就不详细说了,感觉在压迫你,往你身上快速堆积一堆观点,好像是想让你自己把自己弄迷糊最后就进入了作者的圈套 —— 要么整本书是拼凑而来的。虽然我非常不喜欢,但人各有所好,没准爱国青年就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不评价。不过我能看出有些人为什么喜欢这种文风:在文中,几个作者用“黄瓜”做了好几次比喻。哈哈不开玩笑,不过作者很喜欢滥用“大”字,这的确可以迎合一些人心态。

说正文了。我其实是在硬着头皮写下面的内容,因为这本书是属于那种“逻辑混乱,自我矛盾,事实错误”太多的作品,这类囧书(例如《货币战争》,《超限战》)你要评价,你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因为从基础开始,作者强烈的主观意识本身就有问题,而且你会感觉你和这些作者处于两个不同的世界,无论是思维,逻辑,还是常识都不属于一个系统。你如果要认真批判,最后的结果就是你写出了一本更厚的书。我相信这本书的每一段话都有人可以写出一长篇批驳(我水平差点,但每隔三段还是可以的:)),要把这样的评论压到一篇blog的长度,有点难度。

至于为什么如此,很简单,作者卖书要赚钱,就要针对目标读者群的心理来写,而我们我不属于这群人。因此如果要成体系的认真写一篇书评,那真的要写本比这玩意儿还厚的书出来,所以我还是只挑些有代表的段落出来评价一下。如果你已经看过这书了,或者你对这书已经有结论了,我强烈建议你不要继续看下去,直接翻到最后看结论吧,我检查一遍自己写的东西都觉得是种痛苦。我为了压缩字数,结果把自己弄绕进去了,越写越差,也就懒得改了,就当作书摘吧。

但还先说表扬的话。这本书提出的一些问题的确在点子上,例如中国经济对出口业的依赖,外界压力才能催生内部发展等等,对资本主义贪婪的一些批判我也是比较赞同的。而且我居然还看到作者在说“中国应该成为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这样的话。

不过好话就仅止于此了,很可惜,再说谁不知道这些问题呢?重要的是解决方案,而这本书就太囧了。

首先开篇就是典型的没头脑逻辑:

另外,对于精英层来说有压力的,就是汶川地震后逼着富人捐款的问题。有一些年轻人跟我讲:我把自己工资的1/3都捐出来了,我排了两个小时队献血,我就是要他们捐这么多钱,我就认准逼捐是对的。逼“高尚”,有人指责这是“绑架”,就绑架了!怎么着!年轻人说:我高尚,你今天也必须高尚。

其实看到这里我都不想在看下去了,因为我怕作者在后文中突然开始吃坨排泄物什么的,那我怎么办。但为了写这篇blog,强忍着。

不过抛开这里面的逻辑问题不谈,这其实就是我接触到的,很多当代年轻人的典型思维,认准自己的道路和看法(其实这并没错),自己动手去实践(这也没错)。但一个社会只有一种观点,或者在媒体上只有一种观点,这是极不正常的。但中国社会的问题就在于,把持话语权的人是一拨一拨的,像走马灯似的换,但没有一方能够真正站在脱离自己观点之外的角度之上来看问题。就像要逼迫全中国人民和我一起“高尚” —— 问题是,你那玩意儿是“高尚”吗?如果捐几个钱就可以变成高尚,那些通过带血的第一桶金发家致富的资本家不都笑死了。

这是一种在爱国青年中很普遍的只论结果,不论过程的逻辑问题。我就不花篇幅继续说了,有人已经做了这个工作。不过我想补充一点,如果能达到真正的结果,过程不要做得太没良心,嘿,小平同志的白猫黑猫论还是管用的。但问题是,这个结果是否是爱国青年和爱国贼们声称的那样,我是十分存疑的。我不否认,但我不知道,我怀疑,因为有太多的证据表明爱国青年的行为不仅无益,有些时候甚至有害。

但作者知道吗?他觉得他知道,虽然文章也同意价值多元社会这一点,但别高兴得太早:

中国应该成为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小情小调、旁门左道,甚至腐朽没落的东西也应有存在的空间,一个健康的社会理应如此。同性恋、双性恋让他们恋去;裸奔找个人少的地方让他们奔去;像李银河博士把“虐恋”说得精美绝伦,也没问题,就是音量别太大了。有那些特殊嗜好的人关上卧室门,拉上窗帘,用小鞭子、小刀子、小铐子切磋技法、创新美感,只要是愿打愿挨、不出人命,社会不应该干预他们。但同样,他们也没必要老跟没这嗜好的社会大众兜售那套东西,说这才叫“先进文化”呢,这才美得高级呢!

这也就是整本书的问题,口口声声说尊重他人观点,不要精英,可作者就把自己放在了救世主的位置上,仿佛世人皆醉,就作者一个人最厉害,一会儿又是逼迫,一会儿又是绑架你接受他们的观点,现在又来个高级低级之分,作者是精神分裂么,还是在说谎,或者是他们几个没有把观点协调好。无论是哪个原因,这本书会把人弄懵的,因为这本书各处的观点不仅有很多不合的地方,有些地方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整本书我浏览完前半部分的感觉是“美国人真TMD的坏,我们中国人要替天行道”,不过后半部分告诉我的则是“我们必须要比美国人更坏”。

作为一本囧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就是对右派,卖国贼,买办,等等敌人的批判 …… 不过这也避免不了整书精神分裂的问题,例如一会儿批判那些可恶,愚昧的“精英”,说他们误国误民;一会儿又开始说要建立一个“英雄集团”,让他们带领中国 走向强大(你能看得出他们批判“精英”的目的了,当然,我并不是支持“精英”现象)。

另外书中对强盗流氓逻辑的青睐绝不是我这种人可以理解的,特别是明明在上文中,另一个作者才对美帝强盗逻辑批判了一番。其实这种现象还是能让你思考一番的,这种自我矛盾得没了底的现象在爱国青年中还真不罕见,他们一面欢迎台湾同胞,说着血浓于水,一面威胁要用核弹将他们轰平;一面厌恶美国,一面筹划着怎么样用比美国更狠的方式称霸全世界。

这就是书中很多矛盾的深层次来源。爱国青年的内心一直有着现实和梦想的矛盾。天朝上国,无论是经济,文化,政治,还是军事都应该是世界第一,但现实并非如此。在看到美帝这些坏蛋占了上风之后,他们还是无法坚持住自己所谓的“正义”。口中正义,但一旦他们称了当权者或者国师,他们的行为会比他们口中的美帝要恶劣千倍。

——–

这本书我绝不会看第二次,我怕我会精神分裂。但看一次的价值还是有的,书中提出很多很新奇的观点,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因为作者缺乏常识或者没有调查所致,但毕竟能让你反思,并且加强一下自己的观点,那也是点收获。再退一步来说,你至少可以把他当作一本娱乐书籍来看。

随便举几个例子:

毒牛奶这个事情,如果往深了追,是不是当初有人一厢情愿规定我们的牛奶标准应该按照欧盟的标准来制定呢?按照那个标准,我们有欧盟那么好的、含蛋白高的牧草吗?标准高,没有原料,只好造假。

我能大概理解这个说法是哪里来的,我这里有还有),不过和作者说的可不是一回事,作者没有经过任何查证就在想当然。另外下次再有反动份子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时,我能找到论据了,因为这句话中,作者好像就是把英文谚语“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ence”翻译回了中文。太崇洋媚外了,我们明明有“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有中国话不用,偏要用外国话。

当人们说中国的污染极为严重的时候,是谁把中国变成美国的加工厂,以至于中国制造得越多,污染越严重,美国越赚钱?当中国人辛辛苦苦赚了一点钱,是谁又让中国人用几亿件衬衫去换一架美国飞机,却不愿对中国自己发展大飞机进行投资?当中国积累了一些外汇储备,又是谁将这些外汇变成巨额美国国债,让中国穷人把血汗钱借给美国富人?还合演了人民币对美元单独升值的“无奈”?并且在美国金融危机中让中国的财富受到重大损失?

其实我很同意这一点,这也是我看到的作者最“反动”的一段话,但可别高兴得太早,作者骂的人可不是你我想象中的那个对象,这段话之前的标题是:“自由民主“先贤祠”里的先生们在贩什么私货” —— 所以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不能太详细的引用来源,而用这种类似雄辩的排比句来说服你,因为如果真继续追究下去,那就囧了。

反观中国,与西方的情况正好相反:中国是真正的生产能力过剩,同时,中国现在也是全世界的债主。简单的说,中国现在的边界条件与80年前的美国恰恰是类似的。所以,对于中国因受出口市场不振影响而产生的经济萧条,使用罗斯福新政式的措施是完全可以的。中国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与当时的美国一样,是个有钱不会花的问题,正如前面所述,这其实是个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

这个我都真的懒得打字了,作者应该回大学去读ECON 101。

我说:从军事上看,俄罗斯就是老黄瓜没刷绿漆,美国人是老黄瓜刷了绿漆,其实在本质上都是老黄瓜,半斤八两。

这个就太囧了,不过黄瓜的比喻倒是很可爱。

不能继续幽默下去了,还是引用写看上去有点道理的段落:

面对发达国家已经树立起的资源高消耗型的生活榜样,再加上发达国家时时处处都在宣扬自己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落后国家再宣传要环保、要节约,哪个力量更大?在现实的享受面前,人毕竟是自私、短视的。因此,当今世界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解决环境问题,首要的就是放弃发达国家为全世界提供的榜样。发达国家能从自己做起吗?

作者还声称,资源总要消耗完,谁先发展,谁就能在消耗完的时候占上风。也就是叫中国使劲消耗,不要把资源都留给别人。

这个观点说新奇不新奇,但都这个时候了,还有人在鼓励大家继续大量消耗能源,倒真是有点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特别是同一本书中还在张扬努力发展高科技(精神分裂又来了),这是书中让你感受到你阅读的是一名受气的小孩所说的话,而不是一个具有正常思维的成年人的众多段落之一。

无论是多烧点煤还是搞点科技,这些都只是达到目标的过程。目标是什么?经济可持续发展,降低成本,产业转型,提高竞争力……这种改革不仅仅是达到那个作者有疑问的“全球变暖”,更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如果继续容忍大量烧煤,我们更有可能停留在烧煤的科技上,有那么多资源可以用,还发展什么呢?

另外这种观点很类似西方的极右派。

——–

结论。如果你直接跳过了正文,欢迎你,你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和那本《中国可以说不》差不多,唯一的差别的就是更新了引用的时事,然后在套用当下的时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至于这本书要说个什么,我觉得是很可疑的。说学术吧,质量和智商都低了点,不仅观点偏激,而且还特没说服力,很不严谨,网上的消息都可以当真,作为自己的唯一论据;但说纯粹的煽动吧,我可不愿意说我自己的同胞智商太低。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我认为,好听点是励志书籍,说不好听点,那是精神毒品。当然这个励志不是针对我和绝大部分你来说的,再说我也一贯不相信励志书籍,技巧之类的效果,我觉得要成功,不是让有一个人在你旁边说几句“你能行”你就行了的,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或者用更让爱国青年喜欢的语言,像丘吉尔所说,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不过当然,精神上的鼓励也是成功的一部分,但那不是全部,现实生活和自己心里所期望的那样不是一回事。精神鼓励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现实生活的避难处。你真正能成功的原因是你确实有那个能力,而不是别人在你耳边给你煽风点火了两下。

不过很遗憾,这本书对愤怒青年的作用无非就是如此。当他们被驳得体无完肤时,这本书能带来一点精神上的安慰;当他们看到自己所谓“爱国”行为的真正价值之后,会用这本书来骗一骗自己;当他们的昨天的爱国行为在第二天就被他们深爱着的“国”宣布为非法之后,他们也会回到这本书中,幻想着自己在搓那盘很大的麻将,虽然点一炮就上亿(而且有人都帮他们点了N炮了),但心里还幻想着,只要我耍几下脾气,不遵守游戏规则,掀翻桌子,点了炮不付钱,那我我迟早会赚回来的 —— 但现实是,他们连麻将桌都还没上。

如果俺的这篇囧文不幸引来了爱国份子,我想说的是,在西方,别人对我的评价是标准的社会主义者,俺和你们名义上可是一伙的哦。

——–

PS.我没认真复读过我自己的这个“东西”,太长了,也没时间,过两天也许会回来继续改。

顺便骂自己,真TM无聊。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