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化”这个词实际上有倾向性的,但由于上一篇我用的词是“东欧剧变”,这回换个角度,这下两边都扯平了。
作为整体宣传策略的一部分,我朝媒体在报道国际新闻上是下了不少功夫的。种种手段包括夸大事实,只报坏消息都是公开的秘密。就像那个笑话所说,如果一个人的新闻来源只有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那么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觉得河蟹国人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全世界都羡慕和嫉妒我们。
那么政治制度的不同,是否真的能改变一切?从东欧的二十年中我们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美国智库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近就东欧民主化20年对该地区多个国家的民众进行了全方面的调查(摘要、全文pdf)。中英文媒体都对这个调查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当然,如果你看中国国内媒体,标题就告诉了你这些新闻是不值得一看的:柏林墙倒塌20周年 中国模式见优 —— 人家又没调查中国,这些媒体还真要脸借别人的名字塞入自己的私货。
不过报告中出现了中国这个字眼。俄罗斯、立陶宛和乌克兰三国民众对中国的影响的看法,和1991年并没有太大区别。在1991年,30%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而三个国家中唯一对中国好感大于不安的俄罗斯(37%),20年来对中国的支持率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反而是担忧的人们反而从5%增加到了29%。
总的来说,20年之后的今天,东欧国家的民众对资本主义和民主(多党制)的热情都有不同程度的消退。这份报告只是没有偏向性的调查,并没有给出可能的原因。不过看看图中的调查结果,最容易识别的可能原因就是地缘政治的影响力了。东欧国家对资本主义的看法也有类似的改变。
地区差异
对资本主义和民主制支持率最低的乌克兰是个值得一提的例子。乌克兰近些年政局不稳(我怀疑也影响了这份报告的结果),但对民主和资本主义的反感并没有反应在选票上面。近些年来乌克兰共产党的选举结果一直不佳,通常只能排到议会中的第五或者第六大党。而乌克兰议会中的第一大党地区党虽然被认为是亲俄左派政党,但这种支持很大程度上来自基于种族的支持,而不是政治形态。地区党只在俄罗斯人聚居的乌克兰东部地区有很高的支持率。
另一个值得说说的例子是东德,这个对去对资本主义和民主的支持率减少程度是最少的。地缘政治有一定的影响,不过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经济,在两德统一之前,西德已经是一个经济强国,而东德在社会统一党的领导下,经济濒临崩溃。统一之后西德的经济实力拉动了东德的发展,在柏林,政府对东柏林进行了大量投资 —— 虽然是同一个城市,但两边的基础设施差异巨大,因此不得不投入。
但需要特别区分的是,影响人们对政治体制观感的因素,我认为不完全是国家的经济发展,而是个体可以得到的经济利益——这两者有联系,但不完全等同,看看天朝就知道了。这是一相当主观的评价,而且会因为基准不同而受到影响。从一穷二白的贫民窟出来的人,有饭吃就会觉得得到了天大的利益。例如在东德,对生活水平满意的人在20年来暴涨28个百分点,但在西德,这项评价反而是下降的。
民主的问题
无论如何,每一个参加民调的国家,民众对生活的满意度都得到了提高,但有两个趋势值得一提。一是人群的差异,越年轻的人越支持民主,生活得也越开心,而最不开心的老年人。老年人的看得多知道谁更好,还是怀念过去?这个不好评价。同样的差异也出现在教育程度上,教育程度越高的受访者越容易对生活感到满意。
另一个问题是社会的两极化。这一点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国家最为明显,对生活满意的人增多,而认为现在的情况比共产主义下更糟糕的受访者也更多了。这样的两极出现在了收入高低的人群,和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之间。但这种两极化的基础并不完全是贫富差异,两个国家都有更多的受访者不赞同贫富差距在扩大 —— 那问题在哪里?
经济为大?
经济发展和民主常常被认为是两个对立的概念,这份报告中也反应出了这一点,像俄罗斯,乌克兰这些国家,高达近八成的受访者认为经济更重要,而不是良好的民主。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政权可以像党国那样,可以完全靠经济发展来维持统治合法性。经济发展很重要,但这不是民众的唯一的追求。在俄罗斯,只有12%的受访者认为民主比经济更重要,但却有高达七成的受访者支持民主政治中的一个概念:公平,独立的司法系统。
一个人虽然并不一定用非常政治化的语言去表态支持“西式”民主,但在现实生活中,民主的方方面面是确实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对独立司法系统的向往,我觉得有很大一部分要归于该国严重的贪污和政府腐败问题。民众在遇到社会问题的时候,更倾向于去寻求改变,而不管选择的道路是“民主”还是“专制”。
对统治者来说,有两条路 ——要么去切实解决问题,要么想法让民众对现状感到幸福,至少不要去关心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