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新闻进化史

(17/9 插播更新2): 好多人来跟我争论troop就是指军队。我没怎么学过英文我也知道,troop可以指军队或者军人,但在做军队含义的时候,是不可数的,谢谢。所以原文标题没有一点歧义。我都不觉得这是特殊/罕见用法,美帝在世界张狂了那么多年,新闻里用得太多了。不过这也说明有些人的真实水平如何

当然布什和奥巴马也会说“Our troops in Iraq”,这里是用“军人们” 来泛指整个军队,和”our soldiers in Iraq”同义。这个时候,前面是没有数字的。

(16/9 插播更新:收到这个视频的链接,喜剧效果更强了。凤凰卫视在的黎波里的记者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临时政府和当地舆论对美帝“派兵”做出的“反应”。这不是翻译的问题,这是造谣。)

这是一个关于天朝媒体的《创世纪》。世界开天辟地之初,发生了这么一条新闻:

U.S.: 4 troops on the ground in Libya (美国:四名美国军人在利比亚地面)

WASHINGTON (AP) – Four U.S. military members are part of a State Department team that is restoring and securing the U.S. Embassy in the Libyan capital, in part out of concern that it may have been booby-trapped during the fighting between rebel and pro-government forces, officials said Monday.

华盛顿(美联社) – 美国国务院向的黎波里派遣了一个包括四名军事成员的小组,帮助保护和恢复美国在当地的大使馆。他们担心使馆内可能在内战之时被设置了各种陷阱。

后来,天朝人发现了这条新闻,感觉到其中的隐藏价值,于是就有了环球网的这篇报道:

五角大楼证实已向利比亚首都派遣了4支军队》 (环球网)

环球网实习记者郭文静报道 据美国RTTNews网站9月12日消息,美国五角大楼于12日证实称,已向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派遣了4支军队,并强调这些军队的角色被限制在恢复重建及保护美驻利比亚大使馆方面。

再后来,这条新闻(或者是环球时报翻译的那个版本)又被某个国家的官方广播给发现了,于是就有了这篇声讨美帝一贯不守承诺的文章 (然后又被环球时报自己转回去了

美证实已向利首都派遣军队 违背奥巴马之前承诺》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9月1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据外电报道,美国五角大楼12日证实,美国已经向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派遣了4支军队。这一举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之前所做出的不会向比利亚派遣地面部队的承诺相违背。

这条新闻是报道这一件事或者两件事的中文消息中,繁殖范围最广的版本。繁殖范围包括各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腾讯),新华网人民网,和各种各样的论坛以及微博。从这里开始,事情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甚至已经有人找到了美帝开入的黎波里的图片证据

美军地面部队开进利比亚首都(图)》 (大河网/搜狐)

9月12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武装继续对卡扎菲的最后几个堡垒展开进攻,卡扎菲当天再次发声,称将坚持战斗,直到最终取得胜利。美国五角大楼当天还证实,已向的黎波里派遣了4支地面美军部队。

美帝的无耻行为让天朝人一片哗然,不知所措

美军为何派地面部队进入利比亚?》 (人民网 /和讯)

在今日的各大门户网站都出现了一条很显著很引人注目的新闻《美国国防部证实美军向利比亚派遣4支地面部队》,此新闻的出现引起了军迷的一片哗然。尽管5月底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媒体承认北约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行动存在“固有缺陷”,而且承诺美国不向利比亚派遣地面部队,然而,美国国防部却异乎寻常地证实美军向利比亚派遣4支地面部队!

还有媒体煞有其事的请来各路官方专家分析美帝派出地面部队的目的和含义:

贺文萍:美军借口抓捕卡扎菲派遣地面部队》 (凤凰网/凤凰卫视)

贺文萍(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这个目的现在如果能摆在桌面上的,恐怕就是去抓获卡扎菲,还有他的二儿子赛义夫,还有其他的一些核心的卡扎菲的人员,其他的目的都不能摆在桌面上来谈,因为我们现在知道联合国安理会的1973号决议,明确的写明禁止向利比亚派遣任何的地面部队,而且我们也多次听到利比亚反对派的全国过渡委员会多次阐明他们的立场,就是不欢迎也不愿意接受任何的外国的部队到利比亚的国土。

…… 当然我们说桌底下的理由,我们可以想象,美国从几年前就高调的推出要设立一个非洲的司令部,从打击恐怖主义这方面的角度来考虑,把它的军事的触角进一步的向非洲延伸,也有可能是为了这个目的进行一些探路的工作,我觉得这是桌下面的一些理由。

一些个人,特别是那些“军迷”根据那条新闻所发表的各种评论我就不引述了。我比较想说的是能从这件事里学到点什么。对于读者来说,媒体素养很重要。在人的能力永远赶不上资讯创造速度的这个时代,媒体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读者应当从批判性的角度去寻找,理解各种信息和他们的来源,而不是照单全收。这条新闻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在于,军事介入,而且美国总统还违反了他的承诺,这本身就是一条头条新闻,而看到来源单一之时,理应对这件事保持疑问。当然,这不能怪个体,天朝长年以来的教育就是照单全收。其实到了国外,这个习惯在很多人身上还依然保留着。不过这是另一个故事。

我以前还想过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造一个类似规模的谣,都需要什么要素 —— 这种事情以前不是没有出过,只是大多数都是假新闻,而不是这种在传播过程中被不断改写的新闻。我想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如果炸月球之类的谣言可以通过官方媒体流行,那说明这中间肯定有漏洞。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想办法利用这个漏洞传播一些消息。我觉得造谣的要素有两点,一你得有在官媒里发出消息的渠道,再小的媒体都行;第二,是新华社的存在。几乎每一条官方谣言在被新华社转载之后,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一条新闻如果已经进入了新华社,那么他必定会被各种各样的平面媒体所转载。而屡次的造谣事件已经证明了,新华社,至少是网络版本,在引用国内,甚至人民日报香港分刊大公文汇之时,是不会真的去检查新闻来源是否准确的。

第三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天朝的专家。在整条新闻被环球时报创造出来之时,虽然四个军事人员都成了One Man Army,但他们被派出的目的还没有被省略掉,文章还是提到了目的是使馆。可到了砖家这一步了,新闻的原本面貌早已是面目全非了。你也许会以为砖家,特别是专门研究这方面的砖家,理应对他研究范围内的动态了如指掌,但很显然不是。网友一直在讨论天朝的砖家为什么那么砖家,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我觉得,还是媒体。真正耳听四路眼观八方的专家恐怕早已没有了发声权,因为他们确实知道太多了。这也应证了一句说法:要变蠢,那肯定是全社会一定变蠢。媒体,特别是宣宣在这方面居功至伟。

最后,如果您还是环球时报的读者,您还要继续侮辱自己的智商吗?

NZPA的终结

新西兰最大的通讯社,也是唯一一个有实体而不是仅在网上存在的“通讯社”,New Zealand Press Association/新西兰报联社因为业务关系,几乎已经肯定将会在运行132年后关闭。这可能将会使得新西兰成为“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没有国家通讯社的国家,又在倒退的路上前进了一步。

有段时间对新西兰的媒体很感兴趣,印象最深的就是NZPA。NZPA的运作方式和美联社类似,都是合作型通讯社。通讯社由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所拥有,各个加入报社向通讯社提供新闻,也从新闻社获取其他地区的新闻。不过有点不同的,这个交换是强制的,一家报社买新闻的同时也必须贡献出自己的资源。

当你考虑到这个国家的现实情况时,这样的制度其实是相当合适的。地广人稀,没有足够的市场支撑一个可以覆盖全国所有地方的媒体或者通讯社 —— 再说这个小国家也没有那么多新闻可以报。新西兰国营的电视台刚开播时,和BBC一样在不同地区播出本地化的新闻报道。不过后来就发现这完全没意义。因此直接利用每个地区已有的媒体资源向其他地区共享就是最好的选择,NZPA一百多年来就是沿着这种模式发展的。

不过时代变了。以前每个地区的主要报纸,包括奥克兰的New Zealand Herald, 惠灵顿的The Dominion,基督城的The Press都是本地不同企业拥有的,大家各自有自己的市场,没有太多利益冲突。市场化之后外资进入,地方媒体逐渐被外资并购,合并。媒体市场最后就只剩下两家外资FairfaxAPN独大了。这听上去不是问题,但这两家在海外就是竞争对手,而在新西兰,却要在NZPA这张桌子上被迫“互利互惠”,这显然会让他们不高兴。

最早表现出不舒服的是Fairfax。当竞争对手APN侵入原本是自己垄断的周日报刊市场时,他终于不干了,威胁要整个退出NZPA ——如果Fairfax带着近一半的报纸退出,毫无疑问NZPA就会垮台。最后找到的折中方案是,不再强制要求各大加入报社共享资源,而是将NZPA改造为独立采编新闻的通讯社。依靠两大外资的继续支持,NZPA继续生存了5年。但由于资源有限,NZPA只能将有限的人力集中于大城市中,那些小地方的新闻在报章上出现的频率就减少了,因为两大集团只会和自己的地方报纸分享新闻。人们逐渐的被限制在了自己的地域和阅读范围内,而不知这之外发生的事情。

虽然互联网缓解了地方新闻的缺失,不过这也是可能是压垮NZPA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次据说还是因为Fairfax决意要退出,导致通讯社在经济上不可能再继续下去。而背后的原因非常有可能是不希望自家的资源通过NZPA出现在了对方网站上。

我不是媒体专家,为什么要花点篇幅介绍一下这个几乎不重要的小国家中发生的媒体战,其实这中间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 新西兰媒体市场小,但小才能更方便的作为一个缩影来观察。这里生产的媒体人员并非业余(我知道来自本地的朋友也许不会同意我的说法,是因为这些专业人员很多都去国外了)。这个国家曾经是西方经济自由化的试验田,在其他国家通常都很成功,但在这个国家,很多行业却以悲剧收场 —— 一个很有名的例子,以前政府必须在电信和邮政中间放弃其一,结果这个国家非常悲剧的完全放弃了电信行业。

当然我们也并不喜欢天朝今天的媒体行业状态,那么什么样的状态是最好的?完全市场化?不见得。在NZPA即将结束的消息公布之后,Fairfax旗下的报纸几乎没有对此事进行任何报道,只在网站上有一篇很显然是文宣的“通稿”,至于内容,你也想象得到的。

通讯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供未加工新闻(raw news),通过各个媒体的加工之后再出现在报章上让我们阅读。因为这一点,通讯社并不会一味追求眼球,而是做到事无巨细。NZPA是媒唯一一家提供议会中每项法案细节的媒体,媒体通告大众的功能也在这里显现。只不过当NZPA留下这个真空之后,不知完全逐利的商业媒体是否会填补这个空虚。

如果本地的同学对此感兴趣的话,我对这个话题的很多了解,包括这篇blog里的大部分叙述来自己这本书:Word War: How 125 years of newspaper co-operation was consigned to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