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南太平洋岛国的名字

平时偶尔想起来,就会跑去看看Media Council 的各种裁决。这个娱乐项目大致可以等同于观察岛国的MAGA行动党选民最近的两分钟仇恨对象都有些什么 。大部分投诉毫无意义,纯粹浪费时间,但民主社会里又不得不认真对待他们并付出相应成本。

回顾放假错过的内容时,看到了一个非常meta 的投诉。简单来说 Stuff 的主编写了篇专栏,表示最近对使用“aotearoa” 这个词的投诉增加了。

这是岛国版MAGA 长期的仇恨点了,不是什么新问题。但这篇文章非常聪明地引用了目标群体的偶像,行动MAGA党党魁的发言:

“There’s a Māori word for New Zealand, there’s obviously New Zealand. The Māori word Aotearoa is on our money, and it’s on our passport, so I would just make the argument that while I prefer to use New Zealand, I’m not here to stop other people using Aotearoa.”

然后这篇文章就又因为同样的原因被投诉了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简单。如果在岛国街上随机拉个路人问England, Britain, Great Britain, United Kingdom 的区别是什么,他们能答对嘛?当然这并不妨碍在日常生活,甚至媒体中混用这些词来代表英国。

而Aotearoa 这个词本质上就只有一个问题 —— 它是毛利语,不是英语(虽然技术上我认为这个词是已经进入新西兰英语的英语词汇,但这是题外话了)。 剩下的就是老生常谈了,说多了就会伤害他们的感情。

而在媒体之外,日常生活中对国家的称呼就更没有什么争辩的意义了,爱叫什么叫什么,这是各人自由。我喊天朝或者岛国之类的早就成习惯了,也没有人假装不知道这些地方在哪儿 —— 虽然我非常刻意地区分天朝和中国两个词之间的区别。

这群人中最近新产生的一个说法是,我反对不是因为这个词是毛利语,而是错误的毛利语,正确的词是”Nu Tireni”。这大概就是“天朝”与“中国”之间的区别,让他们理解英语音译和本土词汇之间细微的政治意味差别,确实要求太高了点。

而在天朝墙内,更新迭代的速度之快,“东大”之类的词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无论我喜不喜欢这些词,我没有必要假装我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谁要是闲得在网上每篇帖子下面挨个去纠正这是中国,不是天朝,兔子,东大,或者一万个名字中的任意一个,大概率会被看作神经病—— 但在岛国,真的就不乏这种人。

这说来说去还是和其他事一样,有了这些仇恨对象之后,政客真正在做的事就没人关心了。

词汇表

今天感觉相当不好,很遗憾,评价那本书的blog的确能够吸引来爱国份子。昨天删了一个评论,今天又删掉了两个,这是我开博以来第一次这样做(广告留言除外),你可以看到我有多么善良了,同时你也能看到有些人对你诋毁那本书有多么不高兴(至于为什么……)。我以前也做过版主什么的,那时就极少删别人东西,因为我根本就不认为像删贴这样的强权能够有任何作用 —— 除了反作用而已。但有了blog之后,毕竟这是你自己的地盘,不像BBS那样可以随意“灌水”,自己的家自己要爱护,因此我的容忍也是有限度的。

所以今天再重申一下,关于页面里有我对访客评论的政策,我不审查观点,情绪激动一点也无所谓,说话没头绪也无所谓(我就如此:))但如果是访客故意挑起事端,或者纯粹是来撒野而不是来讨论问题的,那么无论是什么观点,我都绝不会容忍,例如下面这个:

案例
案例

至于这个标题的意思,是为了要回答另一位被删回复的朋友。他的语言虽然有点不堪入目,但提出的问题,我觉得还是值得澄清一下的。我对几个类似于“爱国”,“民族主义”之类的词的用法和他们“一般人”有些不同,所以今天详细清理一次,以后我也会一直照此办理,也以免再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当然,我相信很多人对下面这些词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我尊重你的看法,我不是强迫你接受我的看法,我只是自我声明一下:)

  • “爱国” —— 贬义词

我觉得最无奈的就是这个词,当然我不是说爱国不对,但当这几年人们在谈论“爱国”时,其实没有一件事是真正对国家有什么好处的。而且这些年来,在国内的一些人群中,“爱国”已经成为了比真理、是非和诚实还要高的价值观,只要是爱国的,就是好的。爱国能爱得连人都不做了,这个词还不是贬义词那是啥。

如果我要表扬一个人爱国,我会用类似于“他为国家做了什么”这样的句子,而会极度避免使用“爱国”这种词语。

  • “爱国份子” ——贬义词

这个词纯粹是我对那些人创造出“知识份子”一词的报复。我虽然不认为我是什么“知识份子”,但我普遍对他们表示同情。

  • “爱国主义” —— 贬义词

很多爱国份子常常搞不懂“爱国”和“爱国主义”有什么区别。一种是人的感情,一种是政治和意识形态。不管有没有爱国份子的存在,“爱国主义”这个词在我这里都是贬义词。你要爱谁应该是你的自主选择,不应该被意识形态绑架,就如契约论所说,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提出建言和批评那是公民的义务,这就是已经是爱国了,并不需要用“爱国主义”这种东西来催生,而给某些人兜售私货的机会。

  • “愤青” —— 中性词

我对这个词可能和一些人的看法不一样。愤青一词一是有历史因素在里面,而且经过媒体的长期引用,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任何态度鲜明的人(无论左右)叫做愤青,当然,这里没有很明显的褒贬之意,而且似乎绝大部分人也接受了这样的说法。

  • “粪青”、“爱国愤青/粪青” ——贬义词

我想这个就没有解释的必要了。

  • “民族主义” ——贬义词

学术上我认为这是中性词,不过现实生活中,在国外,这个词通常和种族主义联系在一起,在国内,这个词常常沦为纳粹主义的掩护。如果只出现“民族”两字,我没有任何意见,但如果是“民族主义”,我是非常厌恶的。

  • “民主” —— 中性词

我希望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这一点很正常,但一些人不会,因为只要你不支持他,你就是“民主斗士”。其实某位发表评论的朋友如果能在我这里多呆几分钟,用一下页面上的搜索功能,那么他会发现,这里包含“民主”一词的blog其实很少很少,而且大多和中国无关,要么在谈论新西兰本地的事情,要么是我在引用别人的言论。

我认为“民主”这个东西是普世价值,是大家都有的东西,虽然有些人有得多,有些人拥有得比较少。无论你投没投过票,但只要你在中国小学毕业了,你怎么都应该经历过一次“民主集中制”的洗礼。就是这个道理,民主的表现形式(民主制度)有好有坏,但民主本身是普世公认的价值观。所以如果我说一个国家是“民主社会”,是不带任何感情的;但相反,如果我说“独裁社会”,那就有贬义了。

希望都解释清楚了,下次我谁爱国应该不会造成什么误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