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家里人裁员的风声开始也差不多三个月了。原本预期找到下一个工作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毕竟市场不好,又是小地方。不过就实践经验来说,市场现状似乎是好于预期 —— 总共5个面试,成功拿到其中两个。原本计划是休息一段时间,最后也没成,两份工作几乎无缝衔接。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选择的是某跨国企业在本地的分部 —— 在此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像 Hawke’s Bay 这样的小地方还有这种工作。搜索了一下,几年前在本地开设新办公室时,公司明确表示这完全是得益于政府对光纤网络的投资,使得公司可以将部分职位转移出奥克兰。
岛国的Fibre network 曾经我读书时的毕业论文主题,所以对话题非常熟悉。结果没想到又以这种方式联系上了。
当年面对同样的基建选择时,塔斯曼海峡两边做出了十分不同的选择。这边是政府投资,主导村村通光纤。虽然小型城镇可能只会把线路牵到学校和诊所,但也能涵盖路线途经的居民。而在同一时间,对面澳洲最懂经济的总理公开表示,政府为什么要出钱资助家庭娱乐系统。
十几年后的润澳大潮中,宽带大概是少数几个人们普遍承认新西兰比澳洲更有优势的基建。现经济专家党政府的各种“省钱”项目,又有多少远程医疗和教育项目依赖十多年前做出的基建决定。
不过公共支出的一个问题就在于此,能够让人看到效果的时间几乎必然会超过一个选举周期。在岛国的光纤到户计划中,虽然从规划到开始中间有过选举和政府更迭,但后来的国家党政府基本延续了同样的建设计划,使得作为乡民的我可以在今天受益。
而现在的政治环境,着实让人没有同样的信心,岛国现政府取消的项目,有多少纯粹是因为“那是工党干的” —— 从整合地方政府三水服务,到南北岛的海峡轮渡,个个都是现在“省钱“,但很大可能会让十年后的纳税人成倍付出更多代价的决定。
在政策连续性这方面,工党确实要好很多 —— 几星期前去了趟奥克兰参加行业年会,工党负责行业事务的议员表示虽然我们依然不赞成现政府的决定,但行业需要政策连续性,我们不再坚持执政后回退立法重新开始,而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善。
当然岛国现在的问题时,如果大家的计划都是润澳,十年后的纳税人要付多少钱,确实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现在尽可能捞更多然后跑路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