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Future Shop’s 2008 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 Show coverage, Via Youtube.
视频是英文的。
来源: Future Shop’s 2008 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 Show coverage, Via Youtube.
视频是英文的。
我有一个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的习惯,每年听不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后那欢快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就会总感觉新年还没过完似的。我虽然只是一名外行,但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只要你用心去听,你总会体会到什么。
不过很遗憾的是,新西兰的媒体,甚至包括专门播放古典音乐的国家电台Concert FM对新年的这项活动似乎没有一点兴趣。电视台晚上一直是放一些不知是哪个年代的电影,例如”Mission Impossible”……而电台更懒,整晚都在播CD。
还好我有一个折中解决方案:BBC Radio 3,英国BBC国内的广播服务,也可以在网上听到。该台每年都转播该音乐会,虽然没有画面,不过能听见就已经很不错了。
今年CCTV也在网上进行了视频直播,第一次,不过速度实在让人无法忍受,更别说赵忠祥“老师”的解说了。不过至少有了画面,我可以把CCTV的声音关掉,配上BBC的声音,感觉不错。
今年的音乐会可以说是最近10年来,最为精彩的一次。那个幽默却不失风度的法国指挥老头Georges Pretre(乔治·普莱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位83岁的老头记忆奇佳:他根本不需要总谱就能完成指挥!甚至连BBC介绍这位指挥时说的是“83 years young”。
音乐方面,今年突出了强烈的运动主题,一是欧洲杯,二则是北京奥运会。曲目多以轻快欢跃为主,例如《运动波尔卡》,《蜻蜓》,可以看得出来,音乐会上的选曲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普莱特对这些音乐的处理也很恰当,突出了其欢快的气氛,最明显的地方在《皇帝圆舞曲》,如果在把往年的同首曲目拿出来对比,可以明显听出不同,今年的版本都要欢快很多。
另外就是细节处理方面。 《运动波尔卡》为了表现2008欧洲杯,全体演奏家们都披上了球迷围巾,而首席小提琴因为“开小差”而被普莱特罚了一张“黄牌”。最绝的是,演奏结束,指挥需要退场时,首席小提琴居然从自己的口袋里掏了张红牌罚指挥下场——十分幽默的处理。
这次的伴舞没有仅仅是出现于电视上,而从楼里舞到音乐会的现场,挺有意思。
最后就是中国钢琴家朗朗的出现了。很遗憾,我没有看到——网络卡壳了。但从BBC的广播中能够听到他对2008北京奥运的祝福。
因为中国也是该音乐会的主题之一,今年特别演奏了一曲《中国人加洛普》。而摄像机的镜头不时对准了在现场的中国驻当地大使和一个不知道是什么官员。很遗憾,这两位官老爷似乎对音乐不感兴趣,每次看见他们都是无精打采,百无聊赖似的——除了当一名女舞蹈家舞进金色大厅时——这两位突然来了精神,翻出照相机对这名舞蹈家猛照,特别是从背后照……
当然,把他们俩看成特别安排的幽默就不那么令人伤心了——而今年的音乐会,至少我认为的确是最近十多年来最精彩的一次。真诚祝愿普莱特能够长命百岁,在有生之年再给大家献上一次精彩的新年音乐会。
没啥好说的,我不是那种会给自己定下目标的人——走到哪算哪,平安就好。
倒是有一件事值得纪念一下,还得感谢Google新年logo的提醒:
大部分人看到这个logo不会想太多,但如果你仔细看下面的彩点,你会发现里面藏了一串字母:”SYN,SYN,ACK,ACK.”。
这是网络协议TCP/IP 的标准握手方式。二十五年前的今天,TCP/IP首先被运用在了美国军方的ARPANET之上。二十五年后的今天,互联网的一切,几乎是一切,从最基础的网络定位(IP地址),基础传输协议(UDP),到应用层面的telnet和html,都建立于TCP/IP之上。
我对这方面不太熟悉,如果想知道更多,我们随时都可以翻一翻维基百科。当然,生活在墙内的和谐人民除外。
这是一篇原刊于南方周末的文章。因为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各大门户,包括南方周末自己的网站上删除了这篇文章。我一直不理解那些有钱或有权的人,莫 非他们真的认为自己可以控制舆论?一篇文章只要出现在了网上,就没法删绝,RSS,网页快照,blog……我就不信这些人有这么大的力量。
忍一忍就和谐了。
(网络图片,原图作者不详)
更新:薛乃印已经落网,请看这里
—–
1、薛千寻同父异母的姐姐,薛娇,关闭了她所开办的小南瓜基金会。该基金会迄今为止收到了大约$30,000捐款,据称将被用于救助其他被抛弃的儿童。此事的详细报道在这里。
2、薛乃印的下落依然没有详细的消息。洛杉矶华人社区有至少40万华人,而当地的华人说,薛乃印就算有某种特殊口音,也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现在美国方面有一个由法警部门,洛杉矶警局,移民部等组成的200人的专案组在寻找薛的下落。 但迄今为止,薛乃印已经失去踪迹长达三个月之久,而美国方面没有公开任何新的进展,显示以前所取得的线索可能已经失效。详细报道在这里。
——–
这都三个月了,还没消息,我有点急了。中国人一向有一个很不好的毛病,就是集体健忘,再天大的事,时间一久,事情一拖,大家也就无所谓了,中国历朝历代,包括当今的天朝都知道,拖,是解决那些“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最好办法。
这件事可不能这样。我根据纽西兰警方的通缉令制作了一张薛先生的玉照,准备长期挂在我的各个blog上,提醒大家不能忘了这事,至少也要让远在天边的薛先生在逢年过节时,知道这边还有不少人在“挂念”着他。
如果你也不准备把此事抛在脑后的话,或许你应该考虑把下面这段代码粘贴至你的blog侧栏中。
<a href=”http://www.police.govt.nz/operation/patch/”><img src=”http://www.arctosia.com/pics/2007121601.jpg” border=0/></a>
显示效果和本页右边的一样,点击图片之后出现的是新西兰警方专项行动的页面。你可以把链接地址替换成任何你认为合适的,例如Google News 的最新消息。
<a href=”http://news.google.co.nz/news?ned=nz&q=Xue+Nai+Yin&scoring=n”><img src=”http://www.arctosia.com/pics/2007121601.jpg” border=0/></a>
如果这事真的执行了……我再也不拿中国护照回国了,这不是明摆着中国人歧视中国人么?凭什么外国人就不用检查?
那些衙门老爷搞钱不应该是这样搞的。
这下可好了,那些申请政治避难的人又多了一个理由。
最早看到这个新闻是在网易上面。没什么印象,但和任何一个对图片处理有点经验的人,你会立刻感觉到老虎的色温表现得相当的诡异。当时也没多想,只是把新闻里的小照片存了一份,留到以后找机会仔细鉴定。
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条假新闻。我痛恨在新闻里作假的现象,因为这不仅是作者对自己的不尊重,他们敢把假的东西公之余众,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明目张胆的藐视每一位读者,每一位公众(包括我自己)的智力。
不过没想到这件事后来闹得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