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和天朝的兼容性

好久没更新了,最近很忙,因为是大学本科最后一年,有大量的论文压在肩上让我喘不过气来,所以更新的次数可能会非常之低,还请各位见谅。我推荐email或者RSS订阅,而不用每隔两三天就来我这里为我贡献点击率:)

当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压力使得我不得不放弃一些业余活动时,互联网是我会坚守到底不放弃的部分。所以如果有一天当我从网上消失时,唯一的可能只能是我已经在生活中喘不过气来了。至于为什么不放弃互联网,有两个原因,一是每天的学习生活离不开互联网,特别是Google;二,有一些我个人的原因——你可以看作我喜欢在网上瞎写东西。我认为互联网让人们开拓了自己的眼界,网上有着无尽的知识。这年头在一个竞争力如此之强的环境下,仅仅熟悉自己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而互联网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自己不落后于时代的重要工具。我觉得这是和学习成绩同等重要的事情。

但很遗憾的是,无意的或者是有意的,我朝的人们开始曲解互联网的含义。说起这个的原因是最近看了部BBC的纪录片《虚拟革命》,虽然大部分知识对我来说都不陌生,但这个节目的好处在于比较系统的整理了互联网的历史和影响。如果英文没问题,我强烈建议找来看看。这一篇可以看作是观后感。

对Google的依赖是我坚定支持Google的原因之一,但这并不是全部。事实上我对Google本身的壮大可以说相当忧虑,互联网真正向消费者普及以来,从来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掌控网民网络生活如此多的方面,Internet Explorer曾经是个危险,但那仅仅是控制互联网标准,而我今天则是无论网上网下都逃不出Google的服务。现在Google是没有作恶,可如果有一天Google真的开始作恶了,那么所造成的后果绝对比大中华局域网要严重千万倍。

但问题是,Google的本质就决定了,只要Google按照今天的方式运行,她就不会大肆作恶,至少不能让人们知道。要了解这一点,就需要了解Google之所以能够成功的背后原因。Google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广告。但要通过广告赚钱,一个显而易见的前提就是用户得去使用Google的服务,而能够吸引我去用的原因不外乎就是优质的搜索结果。而优质的搜索结果则和PageRank相关。

AdWordsPageRank的工作原理就不用多说了,在我这里和其他各种类型blog上发送spam的中文世界SEO大军比你我更理解Google的工作方式。

但要更深理解Google生存的基础就不能不提到互联网的特性 —— 自由和开放。互联网越开放,Google的蜘蛛能够爬到的页面就越多,搜索结果质量就越高;质量越高,越多人使用;越多人使用,吸引广告主的可能性就越高 —— 因为一是用户基数大,不过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广告能够更有效的匹配用户真正的需求。最终形成一个正向循环(Positive loop),结果是大家都受益,用户得到了免费的服务和搜索内容,Google赚了钱而且提供的搜索结果准确性越来越高,广告主通过广告销售了自己的产品。

所以你现在可以开始理解为什么Google要坚持一个开放,自由的互联网了。这不是因为美帝要什么公司去散布网络霸权,而仅仅是来自于互联网的本质而已:自由,去中心化,没有一个政府或者组织能够真正有效的控制整个互联网。互联网所产生的价值又恰好来自于其自由的基础,例如Google的商业模型。Google的赢利点就来自于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和对用户信息的搜集而提供匹配度更高的信息,如果失去前者,Google的搜索结果就不会如此之好,吸引不了用户;如果拿搜集到的用户信息去作恶,则不会再有人去使用他们的服务。当然,我没有忘记,在所谓“国家利益”面前,任何商业公司都有被强迫做一些事的情况,不过我记得好像只有在中国才被要求“服从国家利益”,而我小时候学的政治书上说资本家为了经济利益是可以“不顾一切”的。不知道是我错了,还是政治老师错了。

而天朝只是很不幸的站在了互联网特性的对立面上。稍微思考一下,就不难得发现,我朝的大部分企业,或者把伟大光荣正确的政府看作一家企业,他们为何能够这样成功,一个根本原因无非就是对信息的控制,然后利用自己对这些被控制的信息的独享性来获得利益。而越要对信息进行控制,就越要依靠权力和精英政治,而权力和精英政治的要求越强烈,对信息控制的要求也就越高。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循环……只不过是负面的循环 —— 我想大部分有些网龄的老网民都会同意,江core治理下的中国互联网比今天要开放。

我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外商人的典型例子是默多克。另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是所谓的“网络盗版”,如果我把电视中的节目录下来存档,甚至给我周围的朋友分享,我想没有任何一个版权恐怖份子会有兴趣来指控我。但如果我把我录下来的节目放到网上,通过BitTorrent 进行分享,那么我很可能就会遇到严重的麻烦。但内容和信息自由流动之后,没有人再能控制我们能看什么,不能看什么,例如电视和报纸,我们只是被动的接受一小部分精英为我们做出的选择(电视节目和新闻)。我朝的政治书上说Freedom of Choice是资本主义的特点,但事实上,Hey,谁愿意时刻被别人指挥着?当我们有选择不看官方媒体的时候,这事情就已经够严重了。而中国官媒并没有在网上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无非也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互联网特性,而仅仅是简单把网络看作现实宣传阵地的延伸。

当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力,再加上信息散布的快速和自由化,这自然而然的对那些靠控制信息为生的政府和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 为什么百度不会倡导开放的互联网?公关费是原因之一,通过合法或者非法手段垄断信息来源是原因之二。 但互联网在错误的人手中也将会是一个相当强大的武器。五毛党就是利用信息传播的特性,通过互联网来反互联网。另一个例子有一群觉得自己非常重要,掌控着中国重要机密的中国网民十分担心facebook上的好友会被美帝政府用来分析自己,这是没错,根据facebook的好友,压根不需要美帝来分析,我都能大概看出来你是否是gay,政治观点如何,或者你的兴趣爱好。但这整个程序至少有一定的透明度,至少你我都知道Google,Facebook都在利用这些信息获得收益,而且你有选择不用的权力。而在一个毫无透明政治而言的我朝,如果把人际关系全部放置于qq,校内之类的地方,你永远不知道哪天这些东西就会被利用来对你不利 —— 这个朝廷是有前科的。

网络最初的目的就是互相交流新知识和信息的场所,至少当年科学家是如此利用网络的。其实现在也是如此,真正使用互联网的用户大多有着非常广泛的爱好,愿意接受新观点和信息 —— 在只有人民日报和换了个标题的人民日报看时,你不会有信息过载的顾虑。再去Twitter上看那些用户(做IT的,不是只说政治的那群),哪个不热爱生活?

本质上,朝廷和互联网是不兼容的。但不过网络有一点和人们的本能是不一致的:人的天性是和自己熟悉的事物或者同类呆在一起。 对于朝廷来说,互联网比较有效的作用也就在此了,你如果现实中就喜欢玩,中国有最发达的网络游戏市场之一;如果你现实生活中就爱党,网上也有大量的党员学 习材料。所以除非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异端,否则一个被控制的网络是改变不了什么的 —— 只要用户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互联网能够放大人们的需求和愿望,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这并不意味着改变。

所以要说互联网的自由特性能否能改变生活中现状,未必,因为毕竟事情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生才行,但互联网将会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GFW暴走中

这次国庆前的网络封锁是我印象中最严的一次。虽然我以前就知道防火长城完全有能力封掉所有翻墙工具,但还是被这一次震惊了。Tor在我的印象中是比较安全的翻墙方式,速度虽然不快,但很稳当。不过很不幸,Tor这一次也牺牲了,

当局对于网络的监控已经踏上了全新的台阶。今天在北京发生的新疆餐馆爆炸事件,让人印象最深刻倒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当局的封网速度,两三个小时以内,Twitter用户上传事发现场照片的网站Twitpic已经被封掉了。这是相当危险的一个信号,他们在实时监控包括Twitter在内的网民交流场所,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什么“不河蟹因素”,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发现,并且和谐 —— 这一次是来真的。

我也感觉到了关键词审查的加强,不仅我访问国内网站开始出现问题,也不断有国内的访客报告,访问我这里的页面会偶尔出现连接被重置的问题,我没有具体测试,但估计是碰到了关键词过滤的问题。我倒不怕被封,所以我敢说。这年头,如果没被GFW照顾过,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写blog的:)

GFW的抽风估计会持续到10月中,等国庆之后可能会好转,各位好运。对于国内的朋友,我的建议是这段时间内不要使用圈圈功的那两个软件(“没边”和“免费门”),这两个软件绝对是在党国掌控之下的,而且据说在这个敏感时期,这两个软件的背景可能会带给你不必要的麻烦。

我验证时还有效的翻墙方法:

  • Tor依然可以使用,不过需要使用网桥,网页在这里。如果被封,给bridges@torproject.org发封信,标题和正文写上“get bridges”,你就会收到相关数据和使用方法(发信的信箱必须是Gmail)。这个至少现在看上去是无法被封禁的,当然,如果把Gmail封了就不好说了。这一页下的评论中有更多关于tor的讨论。
  • 最新的puff依然可以使用。
  • Hotspot Shield 不稳定,但应该还可以用。
  • Opera Mini,手机浏览器依然可以用作翻墙。如果要在台式机上使用,这里有一篇教材。
  • 普通简单代理可以用,不过绕不过关键词。
  • 如果需要访问Twitter,找你的推油征求翻墙方法,有大量山寨版Dabr存在并且可以使用。为了掩护,就不提供地址了,如果你实在找不到,找我要。

如果你有任何好方法,无妨和大家分享一下。本页面将会在老佛爷寿诞期间保持更新,如果情况严重,我将提供一些软件的本地下载链接。

那些禁锢中国人思想自由,愚弄我同胞的罪犯迟早会得到应有的惩罚,总有一天会的。

新西兰版权法92A – 又回来了

当半年前网络抗议直接促使政府收回这条极不公平的网络版权法时,负责此事的部长Simon Power承诺过,修改版会更加公平,而不是偏袒唱片业和版权拥有者的权益。

昨天经济发展部(Minist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公布了一份92A的修改草案。我花了点时间阅读,简单说一下。

三振出局的概念还在,但和之前的三次警告不同,新的“三振”有了更详细的概念。一名互联网用户如果被发现非法下载,第一次将会收到一份主要目的是“教育”的通知,第二次如果再犯,版权所有者可以向新成立的版权法庭申请要求用户停止侵权的命令;如果再犯第三次,版权所有者可以申请让版权法庭解决此事,并且给予用户相应的惩罚。

版权法庭的设立使得整个程序更公平了,但始终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强制断网依然是可能的惩罚措施之一。我一直认为自由,无限制的使用互联网应该被认为是公民通信自由的一部分,也就是基本人权的一部分。除非因为犯罪被剥夺自由,否则这样的权利是不应该被剥夺的。终止互联网服务的概念在美国和欧洲均被反对,我不知道这个国家为什么有理由这样做。

除此之外,强制断网可能还会产生更多的问题。例如共享连接的环境,例如政府部门,企业机构中,一个人的出错可能导致其他无辜的人付出代价。图书馆等提供免费网络的机构也有可能被一些人滥用,更可能被商业竞争对手所利用。

另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对于版权持有者虚假申诉没有任何处理方法。这相当于鼓励版权持有者投诉,而不是先认真研究证据和法律问题,确认被侵权。

经济发展部的这份文件仍然欢迎公众通过意见书提出建议,提交意见的截止日期是8月7日。

高也的背后 – 关注GFW新动向

高也这件事,我觉得就只是一起意外事故,如果要细查,受CCAV采访的人很多都会有问题,高也被发现只是因为他为党国贡献,没有注意好保护自己,如果他能在受“采访”时换个名字,人肉他的难度就会加大。这种事情使用真名也许是他的虚荣心作祟,所以为什么说活该呢。

但真正值得注意的是Google这一次的被批判意味着什么。稍微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说搜索引擎传播不良内容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特别是像CCAV焦点访谈节目中的做法,如果你去搜索“boobs”,是你主动去申请Google送你“低俗内容”,淫者见淫,CCAV的记者如果想要boobs,那看到的当然就是boobs了 —— 莫非在搜索不良关键词的时候,Google返回一堆领袖头像,三个代表,和谐社会等伟大内容,他们就高兴了?

说实话Google做得实在是没得挑剔,只要你不故意去搜索“低俗”内容,你很难看到这些内容。而偶尔漏网的几个,只要你开了SafeSearch,大多也能过滤到。而那个名叫百度的搜索引擎就不一样了,就像cnbeta里一个人的评论所说一样,在百度图片搜索里搜索“5p”到“100p”,每个都有惊喜。

这一轮的宣传攻势我觉得很可能是从官方开始的,而也许真的没有百度什么事。这件事如果是从CCAV开始炒起来的,那我会认为这多半是百度的杰作;如果这件事只有CCAV在炒,那我会倾向于认为是CCAV缺钱了。但这次宣传攻势的第一波来自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低俗网站收集中心,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有官方背景了。

官方参与的迹象还表现在了不同的方面,例如国内各大门户都把本次事件放在了页面显要位置,而且对新闻评论都有相当严格的审查,这样一致的行动显然是百度无法做到的。

至于党国为什么又拿Google开刀,从处罚决定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国家有关部门18日下午召见“谷歌中国”网站(google.cn)负责人,对“谷歌中国”网站大量传播淫秽色情内容进行执法谈话,宣布对“谷歌中国”网站的处罚措施,暂停该网站境外网页搜索业务和联想词搜索业务,并责令其立即进行整改,彻底清理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

“联想词搜索”这一块我倒是真的同情Google,因为联想词的出现是根据网民搜索的频率和网页量来决定的,Google无法完全封堵。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有关部门”要求Google暂停“境外网页搜索业务”,这里面就有猫腻了。如果你看过焦点谎谈的报道,里面有一个例子是在Google 里搜索“性开放图”,可问题是就算我现在再试这个关键词,返回的绝大部分网站却是国内网站。就此把整个境外网页搜索全部关闭,这显然不合逻辑,因为那些“低俗”内容很多都来自国内。

所以我不得不怀疑,这次宣传攻势是另有所图。我觉得不太可能是因为要推销绿坝,或者转移公众对该事件的注意力。因为从前段时间不同媒体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来,绿坝的推行应该不是党国中心的主意,而更像是一些人通过工信部捞钱的举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人民网的立场甚至偏向于反对绿坝的推行,很显然,绿坝应该不是(至少不完全是)党国真理部的主意。(更新一下,谢谢楼下提供的链接,绿坝看上去似乎脱不了干系)。

我个人认为这次是针对Google某些会让党国不爽的功能而来。都知道用百度搜索国外网页,基本上是垃圾,那么Google的全网搜索能搜到些什么东西,这个,就不说了。至于为什么是现在来修理Google,绿坝是一个因素,不过最主要的,我邪恶地猜测,可能是因为最近伊朗发生的事情,特别是民众利用网络在国外网站上串联,让一些人怕了;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又一个敏感日期的临近,使得官方要预先掐断民众获取信息的通道。

如果我不小心说中了,那么Google在中国的前途就不妙了,党国似乎正在试图把Google变成第二个百度。我觉得Google应该考虑中止在华业务了,退出不一定导致被全面封锁,但与其被阉割得什么都不剩下,退出,反而会让真理部脸色难看,因为真理部也是要立牌坊的。但如果Google继续妥协下去,下一步很有可能就是其通过国外服务器提供的一些服务将会受害 —— 因为“低俗内容”,按照这次宣传攻势的逻辑,都是从“国外”来的。我不敢想象他们会封掉gmail,但封锁google.cn之外的Google搜索服务,完全有可能。

新西兰版权法section 92a 更新 (25/02/2009)

虽然92a的生效时间被拖后的一个月,但这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总理当时给出的前提是,一个月后如果ISPs和相关权利人对该法案的具体实施方式仍然没有共识,那么92A将会被停止实行。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TCF正在撰写和征求公众意见的code of pratice。我寄出了我的意见书,如果你真的关心此事,我想你也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我的简要如下:

  • 下载文件就算有版权,也不一定违法;
  • 下载文件的方式(例如BT),本身也不违法;
  • 权益人不能同时是法官;
  • ISP不应涉入整个调解过程;
  • 在司法程序证明用户有罪之前,用户是清白的,疑罪从无而不是“指责即有罪”,用户不应证明自己的清白。

事实上这些担忧是非常必要的。根据Computerworld获得的一份来自RIANZ(新西兰唱片业协会)的内部信件,他们正在争取,在我看来,一些十分荒谬的权利:

RIANZ instead wants users to be required to provide sufficient evidence as to why they believe the alleged infringement didn’t occur via the internet account in question and/or why there is no copyright infringement of the file being downloaded.

要用户自证自己清白是违反疑罪从无这一条司法基本原则的,这一条决不能被通过。

RIANZ opposes having to pay for processing copyright infringement notices and indemnifying ISPs for any costs and liabilities.

真是想得美,这和别人免费下载你的唱片有什么区别,你不愿意为别人免费干活,提供免费音乐下载;别人就应该为你白打工。

RIANZ does not want the notices sent out to users accused of infringement to include evidence that would be admissible in court.

这个就更严重了,可以随意指责别人就算了,指责了别人还不愿意提出证据——唱片业的这些人究竟想要有多么霸道?我现在真正发自内心的觉得,我称RIAA,再加上RIANZ这种组织为版权恐怖组织一点也不夸张。

92A可以通过,也必须保护版权,但我觉得上面的例子已经不能再明显,我们绝不能让版权恐怖份子主宰一切,因此一个公正的司法程序就非常重要。工党提议让独立的调解庭来解决用户和版权持有者之间的争论,这个主意应该不错,但应该保证其不受商业干扰,法律也应该有更多细节,调解庭的调解才会有法律依据。

现在重点还是TCF的那份Code of Pactice,如果你有能力,真的关心此事,应该提交自己的意见书。

新西兰版权法92A – 更新

漆黑一片

Copyright (New Technologies) Amendment Act S92A在本月底,也就是2月28日就要生效了。

在民间方面,反对92A的主要组织Creative Freedom Foundation,在前两天开始了“New Zealand Internet Blackout”(新西兰互联网停电?)活动,鼓励网民把自己的网站,facebook,twitter的头像和页面换成黑色系(图),表明如果该法律生效,新西兰网络的未来就是如此黑暗。

在政府方面,我所看到的最新立场是商业部长,也就是负责该法案的部长Simon Power在昨天议会问答时间的发言

Yes; I respond by saying that I am mindful of the concerns that have been expressed by the public in relation to this provision coming into force. As the member will be aware, industry representatives are currently working on a code of practice to help implement this law, which was passed by the previous Labour Government.

这也就是说,政府不太可能推迟该法案的实行时间,而把修补92A的问题交给了电信业界正在草稿撰写的Code of Pratice(业务守则?)。

我在以前提到过这份业务守则,现在还处于草稿阶段,并且接受公众的意见书。这份草稿现在看起来我是比较满意的,但听说版权恐怖份子并不是很满意,因为如果这份草稿生效,只要你对版权持有者的投诉持有异议,那么该投诉则失效 —— 除非你被告上法庭。我不认为版权恐怖份子会把这一点保留下来,我听到的消息是,用户会有申诉的权利,但版权持有者拥有决定用户申诉是否有效的权利 —— 那就有点可怕了。

我顺便访问了各大ISP的网站,Orcon有一个相当长的页面,不过没什么新东西,唯一让我感兴趣的是下面这段:

There will be a fee for rights holders lodging infringement notices to offset the work that we will have to undertake in order to process the alleged infringement.  There will be no additional fees or charges for customers.

希望他们收费收贵点:)ISP也常常被版权恐怖份子欺负,因此我想92A应该加上一条,如果任何版权持有者错误指责用户三次,ISP也应该把他们的网断掉——这再公平不过了。

Vodafone New Zealand对该法案也有相关的解释。没啥新奇的东西,不过看上去他们已经做好了通知书的格式,在这里【PDF】。

我没有在Telecom New Zealand的网站中看到任何相关资料(没找到),不过在他们的官方Twitter上,有下面这句话:

We recognise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individuals’ copyright. However we don’t believe #s92 in its current form is the best solution.

这和我的观点一致。保护版权很重要,但92A不是最好的方法,保护一部分人的利益不能以牺牲社会自由和正义作为代价,ISP不是法庭,版权恐怖份子也不是法庭,他们没有权力对用户作出“判决”,更不能以他们的判决作为依据,任意掐断用户的互联网。

不过总的来说,我对前景仍然表示乐观,因为除非你一天24小时开着电脑疯狂侵犯版权,否则我看不出版权恐怖份子对你产生兴趣的理由。现在虽然还看不出这条法律会产生什么影响,但我可以保证,这挡不了真正的下载者,绕过监测的技术多的是。

如果你常下载,我的建议是,先让这个法律实行几个月,静观其变。至于下载中国国内的BT种子,我认为是相对来说安全的。当然如果你有胆的话,不妨做一回小白鼠,然后向大家报告一下会有什么后果——毕竟就算你多次侵犯版权,一个月只能算你一次。

我会随时更新最新情况。

一点闲话 +++

在别人那里回复关于“网络力量”的话题,不知不觉中打了很多字,正好话题又和“闲话”系列相关,于是改写一下放在这里,就算是我偷懒了:)如果你没看到 ++版,并没单独成文,在这里

虽然互联网和各种web 2.0应用给个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但隐忧依然不少。互联网在传统媒体“至上而下”的传播方式之外提供了另一种,至下而上的传播方式。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一是会导致冲突,二来所有网络中的东西终要归于现实 —— 上下两个方式的实际问题就是:话语权该落在谁手里,而现实中的话语权依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在互联网中,虽然个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实际情况依然是要靠小部分人来产生影响。这有几个原因,一是现实影响力的延伸,虽然新华网和我的blog人人都可以在网上看到,但很明显新华网比我的影响力大,因为这是现实影响力的延伸。 而个人影响力在今天的最佳表达方式,Blog,数量其实也没那么可怕。CNNIC最近一次调查报告,如果没记错的话,显示虽然有很多人开blog,但只有大概30%的人在半年内更新过,像我这里这样有空,有话说就更新的blog其实是非常非常少的。话语权就在这种人,或本来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影响力的人手上,而大部分人只起到了煽风点火和放大作用。

所以在互联网上虽然人人都有话语权,但还是有大小之分的。因此只有blog和uploading是不够的,因为基本的不对等问题没有解决,只是多了一个从下到上的渠道,造成两条平行的渠道而已。这很可能造成上面一帮“权威”,但在下面又有另一帮“权威”,谁也不服谁,谁也看不起对方,而且因为我朝的网民在逐渐抛弃上面那帮权威(这和网络无关,但网络加快了其速度),下面那帮权威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但他们有时候其实更不可信。

把你GReader里的订阅项目里拿出来对比一下——只要我们关注的话题类似,我们的订阅内容其实都是差不多的。而每次的网络暴红爆黑现象,从“你们算个P啊”到“天价烟”,通常要经过互联网中的“权威”(门户网站等等)转手那么一次,才能真正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还是被控制着的。我检查了开博以来三篇访问量最多的blog——无一例外的,他们都被更有影响力的权威力量转走过,而绝大部分流量都来自于这些地方的链接。有良心的会带一个你原文的链接,没良心的门户网站,转走会把你的署名什么全部取掉——作为一个个人,你有什么话说吗?

一点闲话

有人说我blog太严肃了,顺便说说

人是政治动物,但中国人又是那种动物世界里都找不到的政治动物(林语堂语),那我为什么关心政治?其实是有很多原因,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前半辈子我对政治话题丝毫不关心,而让我产生兴趣的直接因素是:IT/互联网。

至少我觉得这是一个规律,在中国,关心政治的人不一定关心IT业界的消息(但也不一定,因为有GFW的存在),但关心IT/互联网的人绝大部分都要涉足政治话题。你去IT业界主要的网站(不是门户那种),上面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和政治相关话题。我相信我这里的订户当中,有不少都应该是业界里的人。

至于这为什么我就无法解释了。其实中国人被折腾了60年,谁不关心一点政治话题呢?IT民工这群人的关心显得特别明显,可能是因为政治力量对互联网的干涉导致你不得不关心,或者只是业界内的人更习惯于在网上发表看法。

当然,无论是什么原因,我想你都能推出来为什么一些人那么怕互联网。

Google:外面的世界很危险

危险的世界
危险的世界

今天凌晨在写论文查资料,突然就变成如此了。这个世界的恶意软件真多啊。

点击上图有珍藏版大图,事故详情见此。官方的解释是,Google更新恶意网站名单时,不小心把’ / ‘这个符号也包括在判断范围内,也就是说,每个网站都是合资格的“危险网站”。

几件杂事

先说重要的。

你也许已经注意到了,Google最近正在整合Feedburner,将用户全部转到Google帐号下。如果你没转的话就要赶快了,否则2月28日之后就要出问题了。

不过让我不好理解的是,转就转吧,但Google把feed地址给改掉了,很二的在原地址里面加了一个2,变成feeds2.feedburner.com/yourname,我不知道是否有这个必要?当然东西在人家手上,不改也得跟着改。下面是新地址:

如果RSS订阅的同学和我一样懒的话,没有必要现在改地址,Google帮助文档中说对老地址的支持将会一直持续下去,访问老地址会自动转到新的,而如果已经订阅老地址,也照样能收到更新。不过我的建议还是,在你下次整理阅读名单的时候,还是顺便改掉吧。

这次更改也不免让我考虑到一个问题,feed的地址有多安全?就如众所周知的,feedburner是GFW重点照顾对象,而且服务商本身的信誉也是个问题,今天来个feeds2,明天如果再升级一下,会不会变成feeds3或者是4?

本来我想就这机会把feed换成自己的域名,但没想到feedburner的mybrand更二,不能以feed.arctosia.com这种方式绑定,必须在后面加上feed原来的名字。例如feed.arctosia.com/bbchina。这就完全丧失了规避风险的能力,还不如不要。

Qwerty同学寄来了我的blog在某台电脑下的截图,环境是MAC OS X/Firefox 2.0.0.14

MAC/FIREFOX 2.0.0.14
MAC/FIREFOX 2.0.0.14

我很不酷,所以我用PC,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但我用browsershots测试了MAC 下的Safari和Firefox,显示均正常,因此我怀疑这不是我的问题,英文MAC对中文支持不好?不像,这是UTF8啊。Firefox老版本的问题?

如果有用MAC的同学知道原因,不妨指教一下。我问过Google了,好像没人碰到这种问题。

最后发点牢骚,如果你常常在你的blog/网页里加很多图,请看下去。

很多人在加入图片的时候喜欢偷懒,用img src=指定了路径之后,其他的alt什么就不管了,也不特别指定图片的大小。这是很不好的习惯,一是不太合标准,二,最重要的是,虽然这在绝大部分浏览器下可以以图片原大小正常显示,但如果图片太大,会对像我一样网速慢的访客造成非常大的困扰。

如果特别指定了图片大小,就算图片因为网速慢而没有打开,浏览器也会先根据指定的参数预留所需要的空间。而如果你不指定的话,浏览器只会在打开图片之后再来调整网页长度。在网页中还好,但在RSS阅读器里,明明我已经跳过了有图片的那一篇,但上文中新打开的图片会把我正在读的下一篇不断的往下挤,非常之恼人,要花时间才能找到刚才读到哪里了。

煎蛋是这个问题的长期惯犯。我知道Google Reader里改成List view,只查看标题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我凭什么要改掉我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