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大选】第二次辩论

和美国不一样,我感觉新西兰的选举已经结束了。谁上台基本没有悬念,我都没有看到国家党有什么宣传攻势,只有工党和一些小党在苦苦挣扎——但奇迹不会轻易发生,我也看不到它将发生的迹象。

所以今天电视三台的第二次大党党魁辩论看得我昏昏欲睡,两个党魁也就是把自己已经重复了无数遍的政策再重复一次。

真正的亮点,至少对我来说,是主持人John Campbell。我不是常常看他的节目,不过从今天节目中看出,他至少比一台的大胡子Mark Sainsbury要好,至少显得非常公平,给了两人差不多相当的时间,也给了双方足够的时间回应对方。当情况混乱,该打断的时候绝不含糊,党魁跑题时多半也能及时制止。

至于党魁之间,那实在是没什么亮点。唯一的一次是在争论Anti Smacking Bill反掌罚法案时,奇迹发生了。这原本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法案,两家当时都投了赞成票,但跌大家眼镜的是,两个党魁居然不是互相推脱,而是在互争提出该法案的功劳。

这实在是一个奇怪的现象,特别是国家党来说,因为该法案的“功劳”通常都被归功于工党-绿党名下,虽然基本是稳赢了,也不能这样吧?别忘了有一些人他们真的不知道国家党当时也投了赞成票。

这反应出的问题其实是,和新西兰政坛历来的传统一样,两大党虽然自称有左右之分,但他们其实都非常靠向中间。在新西兰,任何倾向稍微明显一点的政党都无法取得大量支持,要上台,就必须取得对方选民的支持,被迫让自己向中间靠。

要达到这一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对方的政策照单全收。一个例子,工党很少有连续执政三届的记录,第一次是1935-49,工党传奇式的人物Michael Savage(听老人家说当年很多人家自愿挂他头像)打下了福利国家的基础,另一次就是这次。国家党最后都是怎么取得政权的?宣布工党所进行的福利改革他们会照样保持不变,这一次也一样,宣布保持working for families计划不变。

这表明了我认为选民需要认真考虑的一点——在MMP下,只有小党能够带来真正的改变。我对你的政治倾向没有兴趣,我的投票建议仅此而已。

就辩论本身来说,Helen Clark老大姐这次表现更好。没有了上次的咆哮,但依然是非常主动积极(毕竟现在处于严重劣势中),John Key和上次没什么差别,但很明显缺少一些动力,不是那么积极,只有一副稳操胜卷的态势。

对此的投票结果将会在晚11时发布,不过我还是认为John Key会取胜,因为很多人会按政党倾向投票。

【2008大选】关于 … 竞选宣传

至少就我看来,政治本应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有些政客虽然没能力,但他们至少有娱乐选民的能力。政治不应该是那种搞得很严重,整天去问候人家老母的活动。

我比较关心竞选的宣传和广告之类的,这和我有些关系,而且今年的选举结果基本上已经定了,再关注也是那样,还不如看点搞笑的。

特别是随之而来的文化现象,包括恶搞(是的,国外也有此物,只是没有这个词),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先推荐美国The 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其中的一段”How many Sarah Palins can fit into a LensCrafters?“。国内观众需要一点英文水平,而且有点长,不过绝对恶搞。另外LensCrafters是美国的一家眼镜连锁店。

不过比起美国那种大规模的竞选,新西兰的选举相比之下就小得多了,没有那种大手笔把黄金时段电视全部买断的手笔。今天离选举只有6天的时间,而我还没看到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竞选广告,唯一的一个是工党(The Labour Party)的“两个john的故事”,(在下面)攻击国家党(The National Party)党魁John Key 言行前后不一,不可信任。

至于国家党的竞选策略,我甚至记不起来我是否看到过他们的电视广告?工党的有了,毛利党的也看见过,绿党那个像鬼一样的小孩我也记得,不过真想不起国家党在电视上做了什么?

至于广告牌方面,没有看见一个像国家党上次选举“红蓝广告牌”那种简单却令人印象深刻的宣传。记得当时这让很多blogger纷纷卷起袖子,制作自己版本的类似广告牌。

其实今年也有一个类似的,不过来自绿党(The Green Party)。绿党今年的广告牌使用了表现该党所代表的利益群体(环境,儿童,动物……)的大图片,加上大字,“Vote for me”(请为我投票),例如下面这个(来源):

投我一票
请投我一票

绿党为此开了一个网站,让人们用自己的图片制作类似的广告牌。网站的设计和易用度总的来说只是一般,一个上传功能,和一个把成品email朋友的功能。这个网站我没见他们在哪里宣传过,除了关注这个党消息的选民,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网站的存在。

新西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人口太少,也就意味着一个更小的市场去消费文化商品。以前电视一台有一个名为Facelift的政治讽刺节目,不过现在也没声音了。

而且本国非常缺乏一个网民再创作的平台,虽然有很多blog,但各自之间相对独立,缺乏一个成气候的大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就只好跟随国际潮流了。和其他国家以前的选举宣传一样,youtube第一次在新西兰的这次选举中占有了重要地位。电视一台通过youtube收集选举问题(不知道为什么第二次辩论却放弃了youtube),而网民的恶搞也主要是在这个平台上,例如对工党竞选广告的回应:“两个Helen的故事”,或者“两个Maurice的故事”(国家党交通事务发言人)。

嗯,这看上去好像挺有趣的,没准我以后每周发一篇类似的介绍(如果有空的话)。我当然没忘记没有写完的《一九八四》读后感,只是我现在实在没空去读书,预计从置顶blog的那个日期之后将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