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大选】关于 … 竞选宣传

至少就我看来,政治本应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有些政客虽然没能力,但他们至少有娱乐选民的能力。政治不应该是那种搞得很严重,整天去问候人家老母的活动。

我比较关心竞选的宣传和广告之类的,这和我有些关系,而且今年的选举结果基本上已经定了,再关注也是那样,还不如看点搞笑的。

特别是随之而来的文化现象,包括恶搞(是的,国外也有此物,只是没有这个词),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先推荐美国The 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其中的一段”How many Sarah Palins can fit into a LensCrafters?“。国内观众需要一点英文水平,而且有点长,不过绝对恶搞。另外LensCrafters是美国的一家眼镜连锁店。

不过比起美国那种大规模的竞选,新西兰的选举相比之下就小得多了,没有那种大手笔把黄金时段电视全部买断的手笔。今天离选举只有6天的时间,而我还没看到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竞选广告,唯一的一个是工党(The Labour Party)的“两个john的故事”,(在下面)攻击国家党(The National Party)党魁John Key 言行前后不一,不可信任。

至于国家党的竞选策略,我甚至记不起来我是否看到过他们的电视广告?工党的有了,毛利党的也看见过,绿党那个像鬼一样的小孩我也记得,不过真想不起国家党在电视上做了什么?

至于广告牌方面,没有看见一个像国家党上次选举“红蓝广告牌”那种简单却令人印象深刻的宣传。记得当时这让很多blogger纷纷卷起袖子,制作自己版本的类似广告牌。

其实今年也有一个类似的,不过来自绿党(The Green Party)。绿党今年的广告牌使用了表现该党所代表的利益群体(环境,儿童,动物……)的大图片,加上大字,“Vote for me”(请为我投票),例如下面这个(来源):

投我一票
请投我一票

绿党为此开了一个网站,让人们用自己的图片制作类似的广告牌。网站的设计和易用度总的来说只是一般,一个上传功能,和一个把成品email朋友的功能。这个网站我没见他们在哪里宣传过,除了关注这个党消息的选民,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网站的存在。

新西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人口太少,也就意味着一个更小的市场去消费文化商品。以前电视一台有一个名为Facelift的政治讽刺节目,不过现在也没声音了。

而且本国非常缺乏一个网民再创作的平台,虽然有很多blog,但各自之间相对独立,缺乏一个成气候的大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就只好跟随国际潮流了。和其他国家以前的选举宣传一样,youtube第一次在新西兰的这次选举中占有了重要地位。电视一台通过youtube收集选举问题(不知道为什么第二次辩论却放弃了youtube),而网民的恶搞也主要是在这个平台上,例如对工党竞选广告的回应:“两个Helen的故事”,或者“两个Maurice的故事”(国家党交通事务发言人)。

嗯,这看上去好像挺有趣的,没准我以后每周发一篇类似的介绍(如果有空的话)。我当然没忘记没有写完的《一九八四》读后感,只是我现在实在没空去读书,预计从置顶blog的那个日期之后将会继续。

【2008大选】很有意思的一个测试

不过是给新西兰观众的……是一个政党倾向测试,分析哪个政党和你的政治观点最相近。我做了一次,感觉不错,不会给你一长串无聊的问题,而且出来的结果和我想象得差不多,只是各个政党之间的差距有些近(应该是因为问题太少) :

  1. The Green Party – 73%
  2. The Progressive Party – 73%
  3. The Labour Party – 72%
  4. The United Future Party – 70%
  5. New Zealand First Party – 62%
  6. The National Party – 55%
  7. The Act Party – 35%

我比较喜欢这个,非常详细,不仅仅是告诉你一个数字,它更分析你在每一个方面(经济,福利,卫生事务……)和各个政党的相似度,并且告诉你为什么,就像下面这样:

NZ political quiz
NZ political quiz

推荐一下,测试在这里,是英文的,但并不难,前提是你了解本地时事,知道那些问题在问什么。

【2008大选】民主,对我们来说太难了

先驱报(New Zealand Herald)今天有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是关于Botany选区的。这是主要媒体第一次对这个对华人意义重大的选区的民调。在街头的人100人随机调查中,结果不出意料,国家党的黄徐毓芳(Pansy Wong)获得了50%选民的支持,而紧随其后的工党候选人只有13%。

当然,只有100人的调查误差会有点大,但总的趋势是对的。前段时间一直上新闻的王小选(Kenneth Wang)只有不到8%的支持率。

这篇文章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很多亚洲移民不知道各个党派之间的区别,例如认为John Key是优先党(New Zealand First)的党魁,因为这个政党名和”National Party”一样是N打头的.而且还有一人准备投工党的原因是“不投工党,下届政府如果还是工党执政,移民部会据此拒绝我母亲的移民申请。”

所以为什么说胎教最重要半途所接收的观念肯定没有打从娘胎里出来就开始“唱爹亲娘亲不如”所受到影响的来得自然。

而奥克兰大学亚洲系的叶宋曼瑛(Manying Ip)副教授则认为,这是大陆移民对政府的一种恐惧,就算这些移民很多人本身是很聪明的人。”

7年前……

国内的blogger都放假了,新西兰国内似乎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再说说闲话吧。

前几天Google为了庆祝10周年纪念日,把自己保存至今的最早网页索引放到了网上。索引是2001年1月的,也就是说,你在这个窗口中的搜索,返回的结果和7年前看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虽然有很多网页已经不在了,但这个历史搜索引擎整合了Internet Archive,如果运气好的话,你还可以看到页面的存档。如果你不知道Internet Archive网站是干嘛的,请参考维基百科,是一个非营利项目,目标是索引,保存网络发展历史,储存了几乎所有搜索引擎蜘蛛可以到达的页面。

2001年其实已经很晚了,不知道为什么前面的索引没有保留,还是故意不拿出来。我相信我的读者很多人在那个时候已经在网上傲游了,所以现在再回去看,也不会像90后的网民一样对以前感到新奇。如果你还需要更早的存档,Internet Archive,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从95-96年就开始存档网络中的网页。

但Internet Archive有一个问题——它没有搜索功能,你必须知道你要找的网页的准确地址才能查询是否有相关存档,这也就是Google这个历史搜索的价值,输入关键词就行了。

随便想了几个词语搜索。姚明在那个时候已经很有名了,而易建联只是一名15岁的“新星”。OICQ那个时候刚刚改名QQ,而且没做什么恶;不过the Great Firewall of China的大名好像就这一年产生的,只是在中文世界“防火长城”这个词似乎还不是很普及。我记得当年我们都管它叫“防火墙”。

顺便再看看习接班人当时在干什么……

————-

如果你来自国内,放假之余看看视频轻松轻松吧。视频来自CBS的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你如果常常看该节目的话,也应该看过下面这段。我选这段放这里主要是因为理解它不需要任何英文能力……

【2008大选】要王还是要黄,这是个问题。

Botany/Howick选区似乎出了件小插曲。行动党The ACT Party的华人参选者王小选(Kenneth Wang)在选区里竖起了如此的广告牌:

Botany voters cant go wrong -  Vote Kenneth Wang, get Wang + Wong!
“投王一票,让王黄一起进议会!”

当然,不用多说,后面那个Wong指的是国家党National Party的议员黄徐毓芳(Pansy Wong)。

根据去年通过的选举财务法,类似于“选民请投XXX一票”的竞选广告,是要在广告中提到的这一方的同意下才可发布的。而根据黄的说法,王的这个广告也在暗地里为她做广告,因此威胁王小选撤掉广告,否则法庭上见。

理论上这是没错。选举财务法是有些讨厌,理论上我也要声明一下上面的图片来自王小选个人网页截图,不是广告牌本身,是为介绍事件本身而合理使用,不是竞选广告。不过没多少人看我的blog,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不过黄徐毓芳还是过敏了点。王小选不是不分区议员,要在选区里投他一票,就肯定投不了黄徐毓芳的票,这样的话“这广告鼓励选民投黄一票”的逻辑就说不通了。另一方面,真正把黄徐毓芳送入议会的选票,不是因为她本人,而是因为她所在的党派。

不过我倒是同意黄的另外一个观点:“选民根据候选者的能力投票,而不是他们的皮肤颜色。”

——

另外先驱报的这新闻是Lincoln Tan写出的。不得不说,笔太毒了,当我看到下面这一段时,还是忍不住笑了出来:

Act candidate Kenneth Wang and his billboard, which he says offers a ‘two for the price of one’ deal for the Botany electorate

买一送一?议员原来是卖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