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垃圾了

我想没有多少人知道我写东西的方式。你也许会吃惊,无论是blog,还是几千字的论文,在全文完成之前,我是不知道我要写什么的,更不用说什么中心思想了,在我这里,这个概念不存在。

所以我写论文方式是,想到一段写一段。看字数差不多之后,把几十段文字全部打乱重排,看看大概说得通了,再加上开头结尾和标题就算结束了。其实blog也是如此,想到一段写一段。这样有一个很不好的问题,有些段落到最后不一定用得上,变成了无数个垃圾段落,留在了后台的草稿中,占了blog几个编号。

趁着放假之机,我把这些垃圾段落清理了,差的删掉,但有些有点意思的段落,我觉得删了有点可惜,但我又不太可能有时间把它们写完,今天就把他们一次性发出来,如果你能捡起来弄完,那当然最好,如果没兴趣,就当是我在倒垃圾:)

—–

比钉子户更牛的是?

我很好奇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将钉子户三字前面加上“最牛”,难道他们想“牛”吗?如果他们不牛起来,怎么打得过手段花样百出,不断翻新的最牛开发商?

——

山寨

我可以接受的“山寨”释义有两个:手机行业那种模仿式的山寨;或者是“模仿式恶搞”的代名词。

恶搞那部分容易理解,你仔细想一想,和以前的“恶搞文化”繁荣相比,现在你是否还能在各个新闻网站上看到这个词?这个词连出现在论坛/blog中的 机会也少了,一个原因是我们有更新的词,例如“雷”;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恶搞这个词是被广电总急和真理部打击过的,因为很多恶搞只会让劳动人民发笑,而 领导是笑不出来的(也就是所谓“低俗”)。因此很多媒体为了避免再触雷,就需要找一个替代的词语。

可以预见的是,山寨,就如所有网络暴红现象一样,就算没有人去打击,迟早它也会从时代中消褪。它就是一种暴红的文化现象,不是什么可以上升到民族高度的重要问题。

——

这段我发过,不算垃圾……

文化还有一个可怕地方在于,它不像武器可以更新换代或者彻底重来,也不像CCTV那样可以沦为立牌坊的……这文化的印记一旦打上了,要甩脱是一件不太可能 的事情,至少需要的时间非常之长。所以我每看到愤青又对哪里在搞去中国化忿忿不平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些好笑,如果你那“五千年的文化”那么容易就被去了,你 居然还好意思说你的文化强大;如果人家原本就不是中国文化,那你在那里不平什么呢?

——

逻辑

“没去过中国就不要在那里瞎说”这句话里的逻辑问题我就不说了。再说现在已经很少有爱国份子说这句话了,因为随着旅游业的发达,去过中国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碰见洋人还这样说,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把你自己弄得很尴尬,因为没准对方的中文说得比你还好——看看那些英文的中国blog就知道了。

但很多人还是喜欢把“中国”换成“西藏”,继续利用这句话作为他们的论据,毕竟对西藏那么高的地方感兴趣的洋人并不多。当然,如果你运气不好,那就……我就听朋友说过一个故事,也是一名华人学生在和洋人争论西藏问题,那学生还是这句老话,“你去过西藏?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评论!”不过,他第一没料到对方说他在西藏生活过5年,在那里做了好几个项目;更没料到的是,那位相当反动的洋人老头居然反问他,“那你去过西藏吗?”……

——

和上一篇有关

中西方的冲突说是意识形态,我觉得将其描述为两方极端派之间的骂战更为合适些。因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绝大部分人之只想有一个平静的生活,而不是成天在那里吵来吵去的。而那些极端主义者,在很多方面,其实非常类似:

  • 都以为对方是最愚昧的。
  • 却又都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
  • 都以为对方“受了反X媒体的影响”。
  • 却又都以为自己从一部分媒体中看到的消息是事实的全部。
  • 最重要的一点,对方的意识形态天生邪恶。

……

——

垃圾倾倒完毕:)

温影帝遭鞋袭

有些不怀好意的敌对分子常常喜欢拿我天朝和美帝相比,从中得出天朝坏的结论——这是不对的,天朝和美帝在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教育方面都是大大的不同,谁都知道是没有可比性,再说,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你们拿伟大天朝和美帝相比,是何居心!要比,也要和我们的友邦朝鲜之类的相比,都是同样的制度和文化,比较容易比,而且很容易得出“天朝子民都生活在天堂中”这样的结论。

今天惊闻温家宝影帝在剑桥大学遭鞋袭,虽然俺要强烈谴责剑桥,800年的高等学府的教出来的居然就是这种人,是剑桥的羞耻。但在某一方面,我要感谢他们,因为小布什也遭过鞋袭,这就让中美两国之间区别有了可比性。

温影帝遇袭让我们能够在这些方面比较中美两国:

领导人的身手:

  • 布什:身手敏捷,顺利躲过两鞋。
  • 温影帝:温总没有动作,无法判断。但给他benefit of the doubt,我判断温总是反应迅速,运筹帷幄,知道鞋是打不到他的,因此也不用躲闪。

鞋袭造成的影响:

  • 布什:“他扔的是10号鞋”
  • 温影帝:“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的。”

民众反应:

  • 美帝人民:

(是视频,看RSS的同学请看原文)

其实这种事就以平常心看待最好。很多天朝人民有一个毛病,总以为天朝、温影帝和其他各类“明君”都是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得主,晶莹剔透,漂亮脸蛋,人见人爱。但问题是,现实生活中,这世界上你去哪里找人见人爱的国家?有批评就有过激行为,这很正常,你无法否认有人不喜欢你这个事实,你也不可能让全世界都喜欢你。主要的问题还是在真理部,片面报道久了,只宣扬友邦和他们的媒体是如何表扬自己的,会给很多人造成一种错觉。

平静看待不同意见的表达,就算是过激的,笑一笑,顺便谴责一下,也就过去了。动辄被伤害友谊或者感情,或者去砸几辆自己人的车子,或者去抵制全世界,这只能告诉全世界,中国人至今也没有长大,再说如果你老揪住不放,不就告诉那些人,这种方法对于吸引注意力是十分有效的。

如果你是“八宝饭”,你也许会反感温影帝这个称呼,但其实这件事就已经自证了炒回锅肉的温总理为什么是一名火候还不够的影帝。就算没有美国人的幽默,但至少也要展现一下所谓“亲民作风”吧?虽然还是中国官员的陈腔滥调,但来一句“希望你能穿著那只鞋到中国多看看,多走走”之类的话,怎么着也比骂句卑鄙好吧?

PS:中国国内媒体有报道说,“影帝对鞋袭者的指责赢得了全场热烈掌声”。是这样吗?这里有CCAV的片段,自己评价:

PPS:投资鞋生意的同学,你们今年要发了,这已经是潮流了,赶紧向那些喜欢扔鞋的地区倾销大量各式各样的鞋,中国造,价格便宜量又足,扔出去不像扔个adidas一样心痛

奇特的思维

有时候我真不好理解洋人,特别是官员的思维。今天看到环境部和各地方议会的一份备忘录【PDF】,其中提到国家党以前的一个建议,说如果资源许可证(Resource Consent,中文翻译似乎不准确,就是修房子之前要从地方议会申请到的东西)没有在法律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批出,那么整个申请过程应该免除所有费用,或者自动做批准处理。

很多政客喜欢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情。嫌地方议会的工作速度太慢,就要求它加快速度,而不是去研究速度为什么那么慢。这是一种,我称之为“懒政”的政客思 维。中国也有,但和洋人的出发点有些不同。政客是选票选上去的,因此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反应的选民的思维,也就是选民解决某件事情的急迫性,而政客的目的就是要取悦选民。

但问题是,我上面提到的那种情况,根本就不需要华人的智商,就连洋人都知道该怎么钻漏子:地方议会可以在规定期限到达之前,拒绝那些申请,申请费还是照收不误。

虽然选民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但选民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专家。选民依赖政客做决定,但问题是,在英式的西敏寺系统当中,政客可能是某部部长,其实他的专业和他负责的部门完全不相关(在新西兰有两个例外,总检察长一定是律师/法界人士,农业部长一定曾经是农民,但这只是不成文惯例),也就是说,他们也不是专家。真正有专业知识的部门CEO和部门雇用的那些“专家”。

不过一个“民主”系统中显而易见的问题就如此,专家没有最终决定权,有最终决定权的又几乎是什么都不懂,只能依靠专家建议,而且当专家建议和政党利益冲突时,常常会忽略前者。

这就算了,但有些时候,谁都看出来,政客的一些言论绝对是未经大脑思考的,更别说采取过专业意见了。例如说前总理海伦大姐在一家酒铺老板被枪杀之后就说过,卖酒的酒铺太多是导致抢劫酒铺案件上升的原因;今天又来一则,警察部长说解决青少年飚车问题的方法是,让那些小混混亲眼看见他们的爱车被收缴,在废物处理厂被压扁

在这点上,我觉得美国式的政府和立法机构彻底分离比较先进些,至少部长知道他那个部是干什么的。Homer Simpson 曾经有句名言说,“The whole reason we have elected officials is so we don’t have to think all the time.”,虽然这不是一个好主意,但至少比让政客也做和我们一样的懒人要来的更好。

记忆

你也许知道我的记忆不太好。其实说记忆不好似乎不太准确,也许该说“选择性遗忘”吧?我从来不刻意去记东西,该留在心里的,再怎么样也是跑不掉的,不想记住的,我忘得比谁都快,速度之快,举世罕见。如果你给我一个“心理测验”之类的东西,一小时内我能给你做出几个不同的答案。

但其实我记忆能力在某些方面很好,例如每次大考时,我的关键复习时间其实只有一个小时——也就是考试前那个小时,然后考试后又全部忘光了。那一小时的记忆虽然不能让我拿个A+,但A-还是差不多的。Nasofe说 这是我的“血统”问题,但血统这问题听上去太严重了,我更愿意归咎于听上去更轻松点的迷信:双子座+AB型的特征在起作用吧?

在这个blog里你几乎很少看见我引用某某某的名言。当然读书少是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的记忆问题,如果我记得一句话,那么我一定不记得它是谁说的;如果我记得谁说过话,那我一定不记得他说了什么。其实这两种情况还算好的了,更多的情况是,作者和名言我都不记得,只记得原文的大意。

我觉得增强记忆的最好方法是写下来(当然如果你看过我的关于页面,你会发现开设这个blog的原意就是让我记住东西),但问题是,我又是一个比谁都懒的人物。像考试,逼一下勉强能记住几个小时;而如果我看不到自己的死期(deadline),我就没有丝毫的动力。我试过用GReader,Twitter,或者Diigo索引名言,但太复杂,而且很难整理——做IT的同学,这也许是一个商机。

因此我今天在侧栏上加入了一个新的栏目,收录名言,以后我有事没事就往里面加点东西,以后我自恋欣赏我自己blog的时候,可以顺便增强一下记忆。这个栏目在首页中可以看到。我暂时将其放在了最底下,以后能找到更好的位置,或者改成三栏式的时候我再换。

当然,和我的所有文摘一样,我得声明,显示那里的东西并不代表我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