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9日

虽然有一件影响中国的大事发生在33年前的今天,但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好好过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但我有一个问题 —— 听到别人说这一天是“独一无二”、“千载难逢”的(包括其他日子,例如前段时间的09年8月7日6时……种种)。听上去是有种莫名的浪漫,但仔细一想就觉得不对了:人生的哪一时刻中不是独一无二的?不管是2009年9月9日还是任何一天,只要过了今天,你还能再活出一个同样的日子来?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先要努力,上天才有可能眷顾你;而不是反着来。

1、本地媒体TVNZ对这一天电视报道

2、如果你记得33年前的今天是什么日子,那请允许我反动一下:)

去毛
去毛

实际上我发现大部分人都是如此,对这个话题已经厌倦了,我也一样。不要论什么功过,先赶紧消除其影响才是最好的办法。而且已经有人以身作则了。

本站6月4日维护一天

“他的一个举动为这个世界重塑了勇气的象征”
“他的一个举动为这个世界重塑了勇气的象征”

欢迎到访。你也许想打开的不是这个页面,没错,是我强制定向的。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这个blog和很多中文网站一样,遵守中国网站维护日的约定,5月35日不对外开放,但我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说几句话。(“维护”已经结束)

在海外,每当有人说中国人懦弱,胆小,懦弱,不懂得争取自己权利,我总会把你看到的这张照片发给他们。简单,明了,不需要说,更不需要解释。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勇敢,坚强的人,我们从来没有屈服过,因此无论是任何权威,最终还是挡不住人心的力量。

我所感到惭愧的地方是,当别人提到中国人健忘时,我却真找不出一个可以反驳的理由。才20年,一代人的时间都还没完全过,别说年轻一代的人了,我们之中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勇气的象征?无论这位据说叫王维林的普通人20年前曾经做过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今天,他和20年前这起事件有关的许许多多人一样,我们至今也不知道这位勇士的姓名,不知道他来自何方,也不知道他如今是否安在,过得是否还好。

如果苟且的生不能唤醒人们的记忆,那忘记鲜血则是不可被原谅的。二十年来,天安门母亲所经受的煎熬不仅仅失去自己子女的痛苦,还有政治上持续的压力。可她们二十年来,一直是默默的承受着。我们作为一个社会,做得实在是太少太少,不管政治上有什么问题,他们都是中国人,都是父母,都有自己的心,可这个自称仆人的政府,为什么有权力拿走主人的自由甚至是生命?

我做不了什么,但并不意味着我就应该沉默,大家都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那一部分,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因此我纪念今天,我纪念20年前逝去的生命,我纪念我们曾经拥有过的勇气,我们这个民族的那些曾经值得骄傲的部分。

他们试图把我们变成只懂吃饱喝足的猪,他们可以管制媒体,可以封锁网站,可以用各种手段威胁任何这个独裁机构看不惯的异议者,更不惜滥杀无辜 —— 我本来就不想写这个的,可他们昨天封掉了我最常上的几个网站。网络封锁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我们一忍再忍,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如果你认为这些事和你无关,你可以不关心政治,那你错了,因为你最终会发现,就算你不关心政治,在中国,政治迟早会来关心你的。

他们要封站就封好了,其实不用他们来封,我们自己来。他们迟早要成为孤家寡人,看着他们自己和自己玩也许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可他们如果想要封掉人们的思维,那是不会成功的,因为只要我们的心还在,希望和未来就在。

休战纪念日

当我们正在庆祝“光棍节”时,在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也在庆祝另一个重要的纪念日。90年前的11月11日,康边停战协定在法国当地时间11时正式生效,一战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所经历的第一次全球大战,并且也因此成为了很多国家的纪念日,在美国,11月11日是退伍军人纪念日;在波兰,是独立纪念日;在英联邦国家,11月11日是国殇纪念日;在欧洲,11月11日休战纪念日(Armistice Day),并且是多个国家的公众假期。

刚刚看了在英国白厅外的纪念仪式,英国仅存的三位一战老兵,坐在轮椅上参加了纪念仪式,并由现役军人代向纪念碑献花。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位死活不肯将自己手里的花圈放开,看上想是要自己去亲自献花,几个人,包括主教在那里劝了很久才放手。

在其后播出的专访中,其中一位老兵表示他虽然已经失明,但他永远不会忘记他所经历的恐怖和血腥。他希望在他们最后三位辞世之后,人们不要忘记当年的战争,并且永不言战。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战ANZAC老兵已经全部辞世,而且在新西兰该纪念日活动规模也显然不如从前。人总是爱遗忘的,没有办法,对只是战争遗忘得慢一些。

发一下纪念颂词(Ode of Remembrance)的第三和第四段,一直觉得这是很优美的诗。

They went with songs to the battle, they were young.
Straight of limb, true of eyes, steady and aglow.
They were staunch to the end against odds uncounted,
They fell with their faces to the foe.

They shall grow not old, as we that are left grow old:
Age shall not weary them, nor the years condemn.
At the going down of the sun and in the morning,
We will remember them.

“Least we forget”

纪念阵亡士兵的十字架和罂粟花。来源:维基百科/User:NinjaBear在cc-by2.0版权协议下发布。

今天是澳新军团日(或者是新澳军团日,看你在哪个国家。。。两个爱吵架的国家)。1915年的今天,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士兵们,组成澳新军团(ANZAC),在奥斯曼帝国的加里波利半岛登陆(今土耳其),参加了一战中伤亡最多的一场战役之一。

按人口比例来说的话,新西兰是一战参战国中派出军队最多的国家,派出了约10万人(当时的新西兰只有100万人不到)。

加里波利之战中澳新军团强行登陆失败,以协约国大败而终。具体情况请参考维基百科条目

对于这个节日不想有太多评价。但我想指出中外文化的不同的一点。

下面这段颂词几乎在任何纪念仪式上都会听到:

They shall grow not old,
As we that are left grow old,
Age shall not weary them,
Nor the years condemn.
At the going down of the sun,
And in the morning
We will remember them. Least we Forget

我功力不好,不会翻译诗句,就尝试着自己理解吧:)白话的意思是说:

“他们不会像我们一样老去,

年龄和时空转换都不会影响他们

从日出,到日落

我们都将铭记他们。永不忘记。”

我个人参加过不少仪式,我觉得这句诗很好的概括了大部分纪念仪式的真正内容——就像这颂词一样,如果你不去查历史,你根本无法得知它在颂什么,这些仪式在纪念什么,更不知道那些该打击的坏蛋们是哪个国家的。

接下来的话……就不说了,爱作为一种情感,群体性的为爱而恨也是一种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