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阅读

这两天花了些时间整理我Google Reader中的订阅。数量虽然不多,也就200多个,但我已经觉得信息过载。我从来没有机会阅读每一个更新,导致未读项目一直是1000+。

唯一的办法就是,打开阅读器之后只读最近的更新,以前的更新就只有不管了,实在没那么多时间。

几个经验,简单说一下。分类就不说了,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Google Reader有一个不错的功能,在每一个订阅中都会显示你阅读这个订阅的频率。有了这个,你可以很方便的把那些你从来不看的订阅找出来,删除或者是打入冷宫。

另外为了减少花在阅读器内的时间,我最近更倾向于订阅别人的文摘(就像我这个一样),而不是单个blog。我觉得这比较有用,你读到的东西都是别人已经处理过一次的内容,你不用再花时间去决定看什么或者不看什么。另外这也是一个发现新订阅的一个好方法。

第三周了

这周偷下懒,摘抄部分比较精彩的《一九八四》段落。也没啥感想,因为读得太慢了,到现在还有200多页,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读完。

不过奇怪的是,都读到1/3了,女主人公裘莉亚还没有出场。

————

第一个是首诗:

“Under the spreading chestnut tree
繁茂的栗子树荫下,
I sold you and you sold me
你出卖了我,我出卖了你,
There lie they, and here lie we
他们躺在那里,我们躺在这里,
Under the spreading chestnut tree.”
繁茂的栗子树荫下。

三个获释的大洋国叛徒在咖啡馆喝咖啡,所有顾客对他们保持着最远的距离,因为坐得太近也会被怀疑,而电幕中“适时”的放出了这首诗。

Read more

新语

没什么空,这周看书看得更慢了,刚刚看完介绍真理部职责和新语(Newspeak)功能那部分。虽然在读者看来,这是一门荒诞的语言,但是上,新语的部分词语,例如Thought Crime(思想犯罪),double think(双重思想),和严格来说不算新语的Big Brother(老大哥),都已经进入了日常使用范围。

根据真理部研究司职员Syme的解释,新语的目的不仅是消灭所有用“旧语”所著的知识,更是要消灭思想犯罪的可能性,所有反动的词语都被消灭了,人人都会思想纯洁者。

我不太明白这一段的逻辑,也许反动这个词可以被消灭,但反动行为似乎是消灭不了的啊?人是先有行为再有语言,就像原始人先有打猎这个行为,然后在用语言来描述这个行为。就算一个集权用行政力量消灭一个词语,也无法消灭和词语对应的行为。

联系到我天朝大国,“XXX被杀”这种表述方式也许可以被禁止,但人们总会发明出“XXX被俯卧撑”之类的替代产品。至于网上论坛中出现的***,XXX之类的被屏蔽词语简直就是小儿科了。老大哥是彻底从词典中把反动词语消灭,也不能确定是否奏效;而一些人以为在网上把一些词语变成***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我只能说,幼稚。

我看的是有注解的《一九八四》,书中的注解提到了Sapir–Whorf hypothesis(萨丕尔-沃夫假说),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该假说指“人类的思考模式受到其使用语言的影响,因而对同一事物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既然是假说,就是还有讨论的空间,虽然我不同意这假说,但也不下结论,先放在这里吧。

另外,你无论对社会进行任何强制改造,都不可能把每一个人变成“思想纯洁者”。书中关于新语的介绍几乎都是借研究司职员Syme的口中说出的。主人公温斯顿甚至认为Syme说得太直白,把新语的目的说得太透彻,党不会喜欢这样的人,因此他确信Syme迟早会被“蒸发”掉。

从另一个角度看,要创造新语,老大哥就不得不需要像Syme这样的人。对《一九八四》社会中的聪明人来说,聪明人是越少越好,最好只有老大哥那一个。但老大哥再强大,也不能一个人干完所有的事情,于是Syme这样的人就有用处了。

不过当然,历史已经证明了,太能干的人总是死得太快,而且总是死在“自己人”的手上。

——

另外,“刘鹏:体育的政治色彩淡,但政治功能强。

我可没说这和上面的话题有关系。

速度有点慢

我是从28日星期四从图书馆拿出《一九八四》的,到今天为止,280页的书才读完20页不到。这种速度一是因为没有精力,二嘛,英文原文的确有点难懂,语法不同,用词和现代也有一些变化,很多地方你需要反复阅读推敲,才能弄明白奥威尔的原意。

由于才看了20页,没产生出什么大的感想,简单说说。

首先这书本身绝对不是一本适合休闲时阅读的书。书中很多章节,特别是第一次详细介绍电幕(Telescreen)的段落,党员的疯狂,反党分子Goldstein的邪恶,看得让我冷汗直冒——“你没有义务参加两分钟仇恨,但你不得不参加”。

另外一段是主人公温斯顿不由自主地在日记本上写下DOWN WITH BIG BROTHER之后,邻居过来敲门找帮手。邻居两个正在玩耍的小孩,突然围着温斯顿,大叫那些从大人们那里学来的话,“叛徒!思想犯!我要毙了你!”,拿着玩具枪指向温斯顿。温斯顿由于刚刚有了“反动思想”,吓得举起双手,一动也不敢动——他不知道,这两个小孩是真的不懂事的小孩,还是思想警察?他们甚至穿着思想警察的制服。

奥威尔在这方面勾画得很成功,时刻营造一种任何人都可以将你出卖,你任何时候都没有安全的感觉。

为什么我感觉这本书有点难懂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事件,例如当温斯顿回忆自己父母是如何丧命时,这些事件的主次顺序都是混淆的,应该也是故意营造一种“双重思想”的环境。

另外虽然很多人认为奥威尔是在描写苏联和纳粹德国的混合体,但我感觉到里面可能也有美国元素。比如第一空降场(伦敦)使用的货币单位是dollar而不是pound,而英伦三岛的名称,“Floating Fortresses”(浮动堡垒),也说明了这是整个国家的前线。

至于和天朝的比较……有些地方还是很像的。例如大洋国没有“违法犯罪”,因为这个国家就没有法律。不过问题是——这其实更像“事事都是犯罪”,因为没有法律,警察说你犯罪,那就是犯罪。

至于印象比较深的段落,WAR IS PEACE,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这种基本上没读过这书的都知道的口号就不说了。我比较喜欢在温斯顿写下反党言论,被邻居的敲门声吓坏之后,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段话:

To the future or to the past, to a time when thought is free, when men are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 and do not live alone – to a time when truth exists and what is done cannot be undone:

From the age of uniformity, from the age of solitude, from the age of Big Brother, from the age of doublethink – Greetings!

原文并没有加粗最前面三个词,是我加的——未来总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