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版权法section 92a 更新 (25/02/2009)

虽然92a的生效时间被拖后的一个月,但这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总理当时给出的前提是,一个月后如果ISPs和相关权利人对该法案的具体实施方式仍然没有共识,那么92A将会被停止实行。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TCF正在撰写和征求公众意见的code of pratice。我寄出了我的意见书,如果你真的关心此事,我想你也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我的简要如下:

  • 下载文件就算有版权,也不一定违法;
  • 下载文件的方式(例如BT),本身也不违法;
  • 权益人不能同时是法官;
  • ISP不应涉入整个调解过程;
  • 在司法程序证明用户有罪之前,用户是清白的,疑罪从无而不是“指责即有罪”,用户不应证明自己的清白。

事实上这些担忧是非常必要的。根据Computerworld获得的一份来自RIANZ(新西兰唱片业协会)的内部信件,他们正在争取,在我看来,一些十分荒谬的权利:

RIANZ instead wants users to be required to provide sufficient evidence as to why they believe the alleged infringement didn’t occur via the internet account in question and/or why there is no copyright infringement of the file being downloaded.

要用户自证自己清白是违反疑罪从无这一条司法基本原则的,这一条决不能被通过。

RIANZ opposes having to pay for processing copyright infringement notices and indemnifying ISPs for any costs and liabilities.

真是想得美,这和别人免费下载你的唱片有什么区别,你不愿意为别人免费干活,提供免费音乐下载;别人就应该为你白打工。

RIANZ does not want the notices sent out to users accused of infringement to include evidence that would be admissible in court.

这个就更严重了,可以随意指责别人就算了,指责了别人还不愿意提出证据——唱片业的这些人究竟想要有多么霸道?我现在真正发自内心的觉得,我称RIAA,再加上RIANZ这种组织为版权恐怖组织一点也不夸张。

92A可以通过,也必须保护版权,但我觉得上面的例子已经不能再明显,我们绝不能让版权恐怖份子主宰一切,因此一个公正的司法程序就非常重要。工党提议让独立的调解庭来解决用户和版权持有者之间的争论,这个主意应该不错,但应该保证其不受商业干扰,法律也应该有更多细节,调解庭的调解才会有法律依据。

现在重点还是TCF的那份Code of Pactice,如果你有能力,真的关心此事,应该提交自己的意见书。

枪与玫瑰

据我了解,很多人不喜欢这类音乐,因为它太嘈杂,噪音太大。我想你应该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了吧?

如果删除最后那个部分,我想这句乐评可以代表我的观点。我不太喜欢那种重摇滚乐,至少我感觉的确是很吵,很high,不像我的性格。但我尊重其他人的爱好,他们爱听就听,只要不要影响我就行了,我绝不会说听这种音乐的人很幼稚。

不过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外交部发言人能说出这样的话,就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了。

让中国成为国际笑话的名言,有很多都是来自外交部的。中国的外交部官员历来给人一种红卫兵式的斗士印象。李肇星是个很好的例子,我看秦刚也差不多了,成了国际笑话。人家以中立的口气问他对一个事情看法,外交部发言人的作用不就是如此,对外宣布外交部对各种事件的看法?那位BBC记者自己又没说他喜欢这个乐队,但这位外交部发言人还是像被踩到尾巴了一样,疯狂反击。不喜欢那首歌的名字就直说嘛,中国民主四个字很难讲吗,那么羞羞答答的干嘛,怕全世界知道你有心理疾病

这些人常常说某某某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可他们伤害起其他人群的感情来,却是毫不含糊,一棒子就把全世界所有摇滚乐爱好者归到了未成年的范围内。

他们总体来说都有一个倾向,他们批评别人其实就像批评自己,体育政治化最严重的就是他们,新闻不能如实报道的还是他们。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提出“反对艺术政治化”,不过可能不会,看看春节晚会,看看《和谐颂》,就知道搞艺术政治化的人都是谁了。

一个比较神奇的东西

从Digg上看来的。是英国玩家创作的一段音乐。不过特殊的地方在于,这段音乐的创作素材全部来自Windows 98 和 XP的系统声音。
记得很久很久以前也有一个类似的创意,但是做出来的音乐水平比这个要差远了。

如果显示不出来的话,该音乐的youtube地址在这里

嗯,新年确实到了

我有一个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的习惯,每年听不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后那欢快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就会总感觉新年还没过完似的。我虽然只是一名外行,但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只要你用心去听,你总会体会到什么。

不过很遗憾的是,新西兰的媒体,甚至包括专门播放古典音乐的国家电台Concert FM对新年的这项活动似乎没有一点兴趣。电视台晚上一直是放一些不知是哪个年代的电影,例如”Mission Impossible”……而电台更懒,整晚都在播CD。

还好我有一个折中解决方案:BBC Radio 3,英国BBC国内的广播服务,也可以在网上听到。该台每年都转播该音乐会,虽然没有画面,不过能听见就已经很不错了。

今年CCTV也在网上进行了视频直播,第一次,不过速度实在让人无法忍受,更别说赵忠祥“老师”的解说了。不过至少有了画面,我可以把CCTV的声音关掉,配上BBC的声音,感觉不错。

今年的音乐会可以说是最近10年来,最为精彩的一次。那个幽默却不失风度的法国指挥老头Georges Pretre(乔治·普莱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位83岁的老头记忆奇佳:他根本不需要总谱就能完成指挥!甚至连BBC介绍这位指挥时说的是“83 years young”。

音乐方面,今年突出了强烈的运动主题,一是欧洲杯,二则是北京奥运会。曲目多以轻快欢跃为主,例如《运动波尔卡》,《蜻蜓》,可以看得出来,音乐会上的选曲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普莱特对这些音乐的处理也很恰当,突出了其欢快的气氛,最明显的地方在《皇帝圆舞曲》,如果在把往年的同首曲目拿出来对比,可以明显听出不同,今年的版本都要欢快很多。

另外就是细节处理方面。 《运动波尔卡》为了表现2008欧洲杯,全体演奏家们都披上了球迷围巾,而首席小提琴因为“开小差”而被普莱特罚了一张“黄牌”。最绝的是,演奏结束,指挥需要退场时,首席小提琴居然从自己的口袋里掏了张红牌罚指挥下场——十分幽默的处理。

这次的伴舞没有仅仅是出现于电视上,而从楼里舞到音乐会的现场,挺有意思。

最后就是中国钢琴家朗朗的出现了。很遗憾,我没有看到——网络卡壳了。但从BBC的广播中能够听到他对2008北京奥运的祝福。

因为中国也是该音乐会的主题之一,今年特别演奏了一曲《中国人加洛普》。而摄像机的镜头不时对准了在现场的中国驻当地大使和一个不知道是什么官员。很遗憾,这两位官老爷似乎对音乐不感兴趣,每次看见他们都是无精打采,百无聊赖似的——除了当一名女舞蹈家舞进金色大厅时——这两位突然来了精神,翻出照相机对这名舞蹈家猛照,特别是从背后照……

当然,把他们俩看成特别安排的幽默就不那么令人伤心了——而今年的音乐会,至少我认为的确是最近十多年来最精彩的一次。真诚祝愿普莱特能够长命百岁,在有生之年再给大家献上一次精彩的新年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