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D员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Goo Goo Gai Pan, Season 16 of The Simpsons
"Goo Goo Gai Pan", Season 16 of The Simpsons

几天前的新闻了,我想大多数人也应该已经看到过云南省委真理部副部长伍皓的优秀发言。但最近似乎没啥好说的,因此我今天又仔细看了一次那个访谈

伍皓:以前我们面对这种公共舆论事件时,我们更多的,或者是常规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选择:
第一,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拖。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网友的言论是东说西说,对网友的言论可以拖,碰到新的新闻点又转移了,这是一个策略。这是很多地方处理类似事件的方法。
第二,。我们宣传部门还拥有一定的指挥媒体权利,我们可以让所有的媒体都收声
第三,。我们把网上不利的,或者是负面的言论见一条一条删掉,这也是一种做法
第四,。这个做法是更好的做法,因为这是司法案件,我们完全可以慢慢地等司法部门调查,按照法律的程序走下来。要把这个案子办完是比较漫长的一个时间,到那个时候公众的知情权无法满足。

我看到这话的第一感觉就是标题中那句话。不仅如此,这也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对真理部宣传控制手法的最好概括:拖、堵、删、等,这四字诀真是精炼又准确,比那些没文化的反动分子说得要好多了,不愧是内部人士。

但为什么伍皓同志敢这样暴露国家机密?如果你了解“共产党员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这句话的来源,你应该后面其实还有半句:“……但今天我不讲”,也就是说,以李总理为代表的大多数GCD员只有在对自己和D国有利,至少无害的时候,才会暴露自己的观点。因此伍皓党员的这种直白并不是一种好现象——他真正透露的消息是,真理部的手段要大升级了。

最明显的一个新手段是把五毛党运用到现实中。在网上用五毛党冒充和误导民意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而这次的躲猫猫,或者瞎子摸鱼事件则是标志着五毛党的公开化和向现实生活的侵入。几个被当地宣传部门所“选中”参与调查团的“网民”,或多或少都有不同寻常的背景,很多人本身就从事媒体业。就算他们不是五毛党,也只是故意安排,换了一个名字的媒体采访团而已。

五毛党向现实中侵入的案例不止这一个。反低俗运动中那些“义愤填膺”的“网民代表”也被人发现有“双重身份“,也证明了真理部的这种手段绝不是个例。

按照官话来说,新手段对应的是新形势,那这个新形势是什么?五美分党太多?官方的解释是:

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接受《春城晚报》记者专访,对于这次大胆的尝试,伍皓认为目的在于尊重网民知情权。既然网民有了解探知的愿望,我们应该满足他们的知情权。

满足公众知情权的方式绝不止让他们组成“调查团”这一种。媒体报道,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或者一个透明的司法程序都能够很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并不一定要用这种民间调查。所以真理部副部长这种说法其实间接证实了一个事实:民众无法从其他渠道满足知情权。

而这种“调查团”的方式,一没有法律基础,例如在这次事件中什么权利都没有,要见一见当事人都被拒绝,他们看到的东西可能还没媒体多;二,调查团直接受制于当地宣传部门,人也是宣传部门选出来的,因此这次选出一个记者团,一点也不奇怪。所以我很难不得出这个让人不安的结论:这种所谓的创新,其实就是把五毛党从网络上搬到现实中的创新,全方面的冒充和搪塞民意,从未把所谓民众的“知情权”放在眼里——一个简单的例子,网民早就想探知官员收入了,他们满足了吗?

至于把五毛党搬进现实中有什么好处:

今后凡有重大事件发生,都会组成由网民和普通群众参与的网友调查委员会,增加重大事件调查的公信度。

这和创造五毛党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一样的,控制不了民意,那可以去冒充民意。我一直不认为这是一种健康的管理方式,因为你虽然可以冒充民意,但真正的民意依然在那里,只是被掩盖,等待着更强大的爆发而已。自己骗自己的后果无非是让后果更严重。

别忘了俯卧撑事件也是在云南发生的,再笨的人,出了两次大事都应该能想出对策了,只是这也太缺乏新意了(见下文评论,俯卧撑在贵州)。不过往好处想……试图冒充民意也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很难控制现实中的民意,特别是非网民人群的民意了。

又一个问题

中国媒体,特别是东方“纽约时报”(哈哈)环球时报在转述国外媒体的报道时,很常用的一个短语是“X国媒体承认我朝强大无比/诬称我朝又干了什么坏事”。我一直觉得这种表述是有问题的,这是一个常识,媒体在自己的新闻报道中不会公开发表自身的观点(当然,新闻报道的倾向性那是另外回事),不会说“本媒体记者认为……”这样的句子。绝大部分被转述的“外国媒体”,你真正去查原文之后会发现,其实是那些媒体采访了某某专家,或者大学教授,然后再转述他们对事件的看法,只是到了中国之后就变成那些媒体本身的观点了。

当然你可以说这些媒体所转述的观点就是媒体的观点,不过这并不一定。有些时候媒体只提供了一个正反观点交锋的平台,在同一篇文章或者报纸内刊登不同观点。例如我以前就提到过一个案例,同时刊登的两篇不同观点评论,结果被中国媒体取了自己喜欢的那篇,然后冠以“外国媒体社论”之名。

至于这为什么……我不想发表观点,实际上是我还没有想好该怎么说:)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们所处在的荒诞时代

当未来的历史学家要为我们这个时代撰写史记时,他们将会有非常全面的文字和影音素材作为参考,甚至可能会以为资料太多而发愁,而不像今天的历史学家要使劲挠脑袋靠猜。但再足的资料都有一个局限性:百闻不如一见。

关于躲猫猫事件,我原本是不准备说什么的。新闻刚被捅到网上时,看上去是很荒诞,但官方的反应却是非常的快,甚至还破天荒的欢迎网民报名参加调查。无论是真是假,但至少听上去是种进步,所以我还是乐观其成的。

不过我显然高估了官方的诚意。先是只允许被钦点的网民参加调查。这几个网民,在我看来,有几个人的背景十分可疑——这些人居然就在当地媒体任职,我无论如何也不认为他们能够代表网民的观点。当然,那只是怀疑,不过在网上,有人点名道姓指出一位“网民”其实就是五毛

一个可疑的背景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就有问题,我也不否认他们是网民,但“网民”不等于说他们看到的,和说出的就是事实真相,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问题。而且当我昨天看到警方的相关调查结果时,我可以基本确定网民调查组就是充门面的:

在刚结束的对话会上,云南晋宁警方表示,整个事件叫做“躲猫猫”是一种误传,或者是大家对于游戏不同叫法,其实李乔明等人玩的是一种叫“瞎子摸鱼”的游戏。(云南警方通报躲猫猫事件 称游戏名是”瞎子摸鱼” –  云南网 via 163.com

不知道当你看到这标题时是什么反应。我刚泡了杯咖啡坐在电脑前,这个标题把我呛了半天——他们是“事件调查组”,还是跑去游山玩水的儿童团,学习当地儿童娱乐经验的?Well,我希望他们至少学到了躲猫猫和瞎子摸鱼游戏的区别。

听上去是好笑,不过对官方来说,把“躲猫猫”换成“瞎子摸鱼”是有其目的的。躲猫猫,或者“捉迷藏”这种说法有一个很大的缺陷。监狱又不是童子军的营地,如果一个监狱有足够的空间让其中的受刑人互相躲猫猫,难道狱方就不怕哪天犯人也和自己躲猫猫?

这件事的真相只能的就是躲猫猫吗?实话说,我也不知道,调查组也不可能知道,警方根本就没有让躲猫猫参与者和他们见面——当事人都见不到,你还能调查什么?但如果你了解中国的监狱文化,你不妨考虑一下以下几个事实:死者进监狱不到一周;脸上蒙了黑布;被击打致死。综合这几个原因,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什么?还需要说吗?狱方可能不是直接致死的一方,但无论如何,他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件事给未来的中国舆论和官方宣传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以前是网民和官方对立,各说各话,而如果这次云南将五毛党运用到现实中这种手段能够成功,将会给其他small brothers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那些人是不是能够代表网民并不重要,只要能有“网民”这个称号,就可以让民意和官府站在同一边——虽然只是看上去如此,不过对一些人来说,只要能把自己骗过,那就够了。

一点闲话 +++

在别人那里回复关于“网络力量”的话题,不知不觉中打了很多字,正好话题又和“闲话”系列相关,于是改写一下放在这里,就算是我偷懒了:)如果你没看到 ++版,并没单独成文,在这里

虽然互联网和各种web 2.0应用给个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但隐忧依然不少。互联网在传统媒体“至上而下”的传播方式之外提供了另一种,至下而上的传播方式。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一是会导致冲突,二来所有网络中的东西终要归于现实 —— 上下两个方式的实际问题就是:话语权该落在谁手里,而现实中的话语权依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在互联网中,虽然个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实际情况依然是要靠小部分人来产生影响。这有几个原因,一是现实影响力的延伸,虽然新华网和我的blog人人都可以在网上看到,但很明显新华网比我的影响力大,因为这是现实影响力的延伸。 而个人影响力在今天的最佳表达方式,Blog,数量其实也没那么可怕。CNNIC最近一次调查报告,如果没记错的话,显示虽然有很多人开blog,但只有大概30%的人在半年内更新过,像我这里这样有空,有话说就更新的blog其实是非常非常少的。话语权就在这种人,或本来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影响力的人手上,而大部分人只起到了煽风点火和放大作用。

所以在互联网上虽然人人都有话语权,但还是有大小之分的。因此只有blog和uploading是不够的,因为基本的不对等问题没有解决,只是多了一个从下到上的渠道,造成两条平行的渠道而已。这很可能造成上面一帮“权威”,但在下面又有另一帮“权威”,谁也不服谁,谁也看不起对方,而且因为我朝的网民在逐渐抛弃上面那帮权威(这和网络无关,但网络加快了其速度),下面那帮权威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但他们有时候其实更不可信。

把你GReader里的订阅项目里拿出来对比一下——只要我们关注的话题类似,我们的订阅内容其实都是差不多的。而每次的网络暴红爆黑现象,从“你们算个P啊”到“天价烟”,通常要经过互联网中的“权威”(门户网站等等)转手那么一次,才能真正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还是被控制着的。我检查了开博以来三篇访问量最多的blog——无一例外的,他们都被更有影响力的权威力量转走过,而绝大部分流量都来自于这些地方的链接。有良心的会带一个你原文的链接,没良心的门户网站,转走会把你的署名什么全部取掉——作为一个个人,你有什么话说吗?

媒体中立

当然这世上没有绝对的中立媒体,但我们可以选择尽量接近事实和公众的。我常常说,如果你看XXX指责某个媒体伤害了自己感情,多半意味着那个媒体不小心碰到了该团体的一些痛处。

至于国际媒体,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第一选择是BBC,你看我blog名字的单词首字母:)没什么特别的原因,一是因为和新西兰同属英国文化,二,人人都指责BBC不公。在英国,无论哪个政党在执政,BBC通常都会遭执政党和在野党一起批评。在西方新闻中热点地区,巴勒斯坦地区,BBC也是被每一方批评不公。

表扬可以是虚假的,但就我们平常人来说,我们的批评通常都是发自内心的,越碰到自己痛处,骂得就越狠。因此我的理论是,不要看一个媒体被如何表扬,而是看其被批评的方面有多广:)

所以我也可以理解BBC和Sky News 拒绝播出慈善团体呼吁救助加沙平民的广告。特别是BBC,其国内台是没有商业广告的,也就是说,一旦在电视上出现了和时事相关的广告,就算是慈善团体的广告,也有可能被误读——更何况这起事件还没有完全结束。另外媒体无法就广告中的内容进行fact-check,因此很容易遭受另一方的责难。以巴问题在西方是一个类似于我天朝台海问题的话题,民众在这个话题的立场高度分裂,而且一个比一个敏感,是谁也得罪不起的。

但无论被怎么批评,BBC还是享受了相当高的自由程度。政府和议会议员最多就是批评,但由于BBC宪章中关于独立的限制,没有一个人直接插手了该事。不过在这个道德勒索横行的时代,BBC应该聪明点,不收广告,倒不如两方的广告全收……如果以色列有类似广告。至少,新闻媒体本身不应该成为新闻焦点。

让全世界都能听到老大哥的声音

昨天看到则新闻,说中国要投资450亿元,由新华社负责,办一个“CNN式”的国际英语频道,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提升其形象

先不说CNN和BBC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因,先说说中国的对外媒体吧。

我一直认为CCTV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对内广播,和电幕有很多相同点。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新闻联播,无论你在哪里,看的哪个电视频道,这个节目是无法拒绝的(当然,我们至少还有关闭电视的权力)。但问题是,中国现在主要的两个对外的频道,CCTV4 和9都有CCTV的名号。4台就不说了,一般都是中国人或者是熟练中文的外国人在看,两者基本上都属于根本不需要骗的群体,而9台,英文国际频道,就成了老大哥对外的唯一窗口。

新西兰的市场不大,因此在这里落地的只有CCTV9,在Sky卫星电视上可以看到。提供的服务很差,没有节目表,频道也排在很后面而不是和几个新闻频道排在一起,属于基本没有人看的那一种。不过为了支持俺伟大的祖国,刚落地那段时间我还坚持着有事没事都去看看,但还是没能坚持住。相比于BBC,CNN,甚至是Sky News,CCTV 9 怎么看怎么都像一堆垃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CCTV 9 里,无论是哪个新闻节目,世界新闻,亚洲今日;也无论世界发生了什么大事,CCTV9的头条绝大部分时间还是一贯的“某某某视察某地/某某某发表重要讲话”。

有没有人对这种频道感兴趣呢?其实有,毕竟非华人了解中国的渠道并不多。但作为一个宣传机器,CCTV 9是否有效?不见得,你不可能永远把“最好的一面”亮给别人看,人家一旦真的了解了你,也自然而然的会了解你不想让外人知道的那些事情。

但那又怎么样呢?老大哥通常都感情脆弱,而且很爱面子,所以在这方面花钱很大方,全然不顾CCTV 9 的存在而要新开一个电视台。但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思考过,一个观点偏向极强的宣传机器有可能获得国际影响力吗?

BBC和CNN的国际影响力难道靠的是英国和美国政府的资助?BBC World是商业电视台,但BBC的国际广播服务好像是英国外交部资助的(不过BBC宪章要求BBC对受众,而不是对政府负责);至于CNN,就是一纯粹商业电视台。我也很少在上面看到“美国/英国人民生活很幸福”之类的新闻——难道你认为美国政府在卡特琳娜飓风中救灾不力这种新闻,是CCTV派人全程跟踪采访的?

但我不太喜欢CNN,太美国化(不是美国观点),常常有一些美国国内的新闻我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缺乏国际眼光。但反过来,如果你想关心美国国内的事,例如大选,CNN当然就是更好的选择。BBC WORLD就要稍微好一些,新闻来源比较平衡甚至偏向第三世界,来自英国本土的新闻并不多。

至少我认为,一个成功和受人尊重的媒体,必须包含两个特征:国际观点(Global perspective)和编辑独立(editorial independence)。国际观点就是不能像CCTV那样,这一点我相信如果朝廷想做,是做得到的,作为一个新闻社来说,新华社的眼光比CCTV还是要远一些。但编辑独立……

那个花中国人民钱的宣传机器未来会怎么样还不太好说。但有一点我可以很确定,一个人的宣传,就算有一张戈培尔的嘴,也没有实际行动的说服力来得大。愿意花450亿“改善形象”,却不愿意先把这笔钱花在真正可以改善自己形象的方面——这倒告诉了我很多。

其实就算有这么一个宣传机器又怎么样呢?有些时候,关键的问题不是在于别人怎么看自己,而是自己怎么看自己

附一则网友评法西斯和共产主义的区别:法西斯折磨外国人,共产主义折磨自己人。

法西斯……和共产主义

在国外,其实有时候你会挺想念CCTV的,这个电视台和布什的作用差不多,虽然不能给你带来什么新闻,但至少可以让你开怀大笑一下。至少我认为,每天笑一笑比什么真正的新闻要来的重要多了。

今天看到国内的blog,称CCTV转播奥巴马就职时又出问题了,出在奥巴马的这句话当中:

Recall that earlier generations faced down fascism and communism not just with missiles and tanks, but with sturdy alliances and enduring convictions.

简单的翻译就是说,“我们的前辈靠的不仅仅是导弹,而是坚固的同盟和坚强的信念打败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

从上传的CCTV片段中,可以看到翻译和主持人都是相当慌张的,没有想到奥巴马居然如此恶毒,把法西斯主义和我天朝的基本方针放在一起。当然,不用说,CCTV马上掐断了同声传译。

这是中国媒体,和管理媒体的真理部的一个老毛病: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明里想让外界觉得“媒体是开放的”,暗地里对那些“反动消息”又是咬牙切齿,于是有中国特色的审查制度就如此产生了。据我所知,中国国内网站上的奥巴马“演讲全文”都或多或少的把这段话做了处理,虽然很多媒体都如此,但大多数都是被逼的,只有环球时报是这方面的高手,喜欢把别人稿件中自己喜欢的那部分拿出来做文章。

我最厌恶的就是这点,做人太无耻,真理部不喜欢奥巴马的演讲,那是他们的权力;他们也有权表达不满,例如让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再次阐述中国人民的感情问题;但在新闻方面,要么大方点;要么就露骨点,不放奥巴马的演讲。放个不是“全文”的“奥巴马演讲全文”是什么意思?

CCTV和真理部里那些感情容易受伤害的婴幼儿应该扪心自问一下,奥巴马真的说的是天朝吗?我们都知道里面的共产主义指的是苏联和东欧,至于天朝,人家早就把你当资本主义了。如果真理部不喜欢奥巴马把共产主义和纳粹放在同一个档次上,这问题其实应该从他们自身找找原因

其实我个人认为对CCTV来说,这次“出错”是一个好现象。一它直播了奥巴马的演讲,我相信对普通的中国民众来说,看到美国总统就职典礼的直播,感觉应该还是很震撼的,也就是说,直播这个行为本身就和我朝一贯方针不一致了。二,这句话能够出现而没有被卡掉,说明了直播很可能没有延时——想想以前吧,基本上是任何直播都要延时30秒甚至更久,连体育赛事都不例外,而在今天,打败共产主义这句话居然能够出现在CCTV里,不得不说,进步啊。

当然,如果人们坐着什么都不做,当权者是不会改革的。

五毛党

五毛党名扬海外
五毛党名扬海外

看到这则新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瑞士媒体胆子太大了,不怕被五毛党的口水给淹没。明明是5毛钱,怎么换个单位就成了5分钱,这不是故意玩弄文字技巧,把五毛说得一钱不值嘛!

先赞一下环球时报,不过同时我也要表示一下担心,如果外媒都被攻占了,环球时报没有谣言可以辟,没有污蔑可以反驳了,它要靠什么吃饭?哈哈,不开玩笑,认真说说五毛党。

五毛党(学名:网络评论员)这种拿钱为D在网上说话的动物是否存在还有一些争议,不过我是坚信他们是存在的——因为有太多直接或者间接的证据从社会各个方面披露出来,证实他们的存在。我认为维基百科上关于网络评论员第一次出现于南京大学BBS,每贴拿五毛等的记录都是不对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五毛党”这个名词本身好像就是因为一份被泄露出来的文件而产生的,文件中的确称一贴5毛,只是年代有些远,我Google搜索了半天,也没挖出这篇印象中的记录。

就算这些东西都不作数,你我的眼睛总还是管用的吧?如果你是做网站,特别是做论坛的,如果规模够大的话,通常都会吸引五毛党前来。我一个做网站的朋友就和我讨论过,一般的五毛党非常容易辨认,他们的活动就是粘贴那些“弘扬主旋律”或者是“辟谣”的新闻。他们很少回应真实网友的对话,就算开骂上了也不会做声——因为除了贴新闻之外,他们可能是没有钱的,既然这样,还不如贴完东西拿钱走人。

这种五毛每贴拿5毛钱我觉得比较合理(不知道五毛的工资是否根据物价调涨?)。但有人怀疑说还有那种会制作原创内容,参与网民讨论的五毛,这种人很难辨认,所以我也不好说有还是没有,但如果有的话,他们应该是属于高级五毛之类的,我觉得他们一贴的价值也应该远超5毛。

五毛党已经有好几年的历史了,我觉得这个策略还是非常成功的。如果你无法用从上到下那种方式控制民意,那么换个方向,去冒充民意,或者从民意内部来控制他们,常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毛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就算不能冒充或者改变民意,它至少也能搅浑水——让人们分不清谁是真正拿钱说话的,谁是真正的普通老百姓,如果你是老网民你应该有这个感觉,2000前我们通常觉得网上的东西一般来说都还是算可信的,那现在呢?反正我每每读到网络流言,我都要考虑是否可信。

这也导致了“人民群众”中间的内乱。一些人开始把那些观点不合的人称为“五毛党”。我觉得这个功能比五毛党的最初功能来的更有效,因为冒充总有被戳穿的那一天,而制造内乱所持续的时间更长,而且会让被称为五毛党的无辜群众和D靠得更近。一个笑话是,那些被指责的无辜群众反击对方是拿5美毛的,结果反倒被笑话说拿人民币的嫉妒拿美元的——我发一贴拿“美元五毛”,比你那个“人民币五毛”多七八倍!大家都不服气,因此另一个名词,“五美分党”就正式成立了。

至于“五美分党”有没有,和五毛党不同的是,我没看到任何可靠的证据,哪怕是主要媒体上的一篇报道——所有网络中关于五美分党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个人执笔,是不是杜撰,那就不好说了。所以我觉得说五美分党存在有些缺乏证据,但如果说他们没有,我也不敢肯定。不过如果有的话,我觉得规模不会太大,“美分党”似乎通常出现于他们该在的地方(偏右的论坛和blog),而五毛党似乎是到处可见。

无论是哪一方,我都认为,拿钱说话本没有并没有什么错,但既然是拿钱说话,你就得告诉大家你说话是拿了钱的,不然的话,这和你那些参加了安利的亲戚朋友,那些背后贪污的议员,或者是收钱的记者有什么区别?

至于最近的这次事件和五毛有没有关系?拿五毛或者五分的肯定都出动了,但说话的不一定都是拿钱的。所以当然如果你没有证据,也请不要给别人乱扣帽子,不利于人民群众的团结:)是五分还是五毛党,迟早会露馅。

一点伪科普文章,仅博一笑。

新动向?

无论你是哪个门户网站的忠实读者,最近这几天你都会发现网页上或多或少的少了栏目。例如网易,乖乖的网易局长小李漫画终于被踢出去了。其实原来新闻中心首页页底的整个栏目都消失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里本来有很多论坛帖子的摘要,通常是那种媒体不会报的新闻(你知道是哪种了)。

其他类似新浪,搜狐这样的门户据说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传说中真理部正在对全国媒体进行严打,无论是网络还是平面的。至于在平面媒体,被严打的代表人物无疑是南方的江艺平

但有点让我不好理解的是,我在日历上往后看了几个月,好像都没什么可以触发真理部乃至整个国家机器G点的预订事件。我知道的唯一时间点,是明年的5月35日二十周年纪念,但那还有至少半年时间——我似乎从没见过这一次提前如此长时间就开始打击的情况。

我个人觉得不太合理。我能想到的合理解释是,接下来一段时间中央可能会有什么异于常规的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措施,知道有些人会乱说话,因此不如预先打击一下。

但我说的话不算数,并不可能准确,官方消息才是最准确的。不过真理部从不露面,充当幕后的神,因此我只好转向谣言,例如这一则。(原文被删,下面是摘要)。

据北京中宣部姓陈的处长介绍,这一次不但是杀鸡儆猴,而是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看他们在2009年还敢不敢放肆。他说,这次除了新浪网之外,所有的门户网站都将有栏目和编辑被整顿,倒不是他们怎么样,而是就是要给点颜色他们看看。他补充说,你要知道,这是在中国,互联网是有国界的,不是你胡作非为的地方,互联网必须是在党的领导下,互联网也是党的网,是党的喉舌。

有点诡异的是,这让我想起了真理部大楼,以前真理部的那些人还要羞羞答答的冒充一下为“国家利益”,而现在,则是像下面这个图一样赤裸裸(来源不明,感谢一下原作者):

CCAV大裤衩
CCAV大裤衩

“我就是公开通过CCAV,环球时报拉SHI给你们吃,你们要怎么样?”

对那位处长,如果他真的信奉communism,我倒没什么好说的。不过如果不是,我希望提醒他一点,现在发发淫威可能感觉挺爽的,不过再强大的国家机器,只要背人民意志而行,那终究将会有被清算的一天。

受人钱财,替人消灾

虽然三鹿那份公关稿因为被泄露出来,无法证明其真伪性。但我们可以从其中透露的信息进行间接证实。

那公关稿中有一句“目前在百度上享受新闻公关保护政策的企业有蒙牛、伊利、汇源等……”。如果是真的,百度肯定是很郁闷了,保护人家吧,就等于自己露馅了;大公无私吧,拿了人家的钱不办事,那是会产生问题的。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曲线公关保护

新浪的惊叹号
(点击看大图)

这个伟大的惊叹号是新浪荣誉出品的。而腾讯的做法是空格

给不懂这方面知识的朋友,伊<!>利中间的<!>是网页注释符号,是供开发者参考用的说明,只能通过源代码查看。虽然它不显示在网页中,但对搜索引擎的收录似乎有影响——我对这一点不太确定,因此我也在这句话中加了句注释,看看对搜索引擎有没有影响。

但我至少可以确定,如果这个社会继续这样烂下去,牛奶革命的时刻已经不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