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反华者狠狠的踏在脚下”

爱国这玩意儿,我以前好像说过,这个词在我这里是个贬义词,特别是在中文语境下。我要表扬谁我会用“他为国家做了什么”而会避免用爱国这个词。因此如果谁说我是爱国者,我也会认为那人是在骂我,而且我要回骂,你们全家都爱国!

在我离开的这段时间,中国互联网上出现了一段相当强大的视频。据说这段视频可以让西方人“胆寒”。那么强大的精神武器,如果你没欣赏过,那还不赶快把下面的视频存下来?我是存了,如果碰见有洋人欺辱我天朝子民,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下面这段视频亮出,把他们吓得心惊胆寒,不战自降。

如果你觉得我的玩笑有些过分,你应该问问这段视频的作者,在我眼里,这视频就是一个国际玩笑。我看完视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是真的?这段视频很像恶搞,因为它只会出现在三四十年代的日本,或者是60年代的中国,或者是今天的朝鲜。我脑袋中甚至闪过了一丝念头:该视频的制作者是在玩无间道(中间居然把“天朝”当褒义词用)?还是这个视频中的小学生是从朝鲜精挑细选的?因为任何一个有健全思维的人看到那玩意儿之后都会起鸡皮疙瘩,更别说加入其中了。

这也就是这段视频的可悲之处——它的目的是什么?它真的让西方丧胆了吗?任何一个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都会知道这问题的答案。

事实不好听,但我喜欢说比较直接的事实:它的真正目的就是提供给愤青一个YY的工具。这段视频可以让他们看到祖国的未来还是“有希望的”,可以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精神炸弹无比强大,连小孩都能吐死一堆西方人,世界的未来一定会是我们中华帝国的。

但我看到的,是一群没有灵魂,没有自我的行尸走肉。那些可悲的成年人在外面是“感情屡屡被西方伤害”却被自己的主子告诉说不能反抗(我觉用“漫天哀愁,一地冰碴”形容他们挺合适的);而在自己家里却是刀枪不入的义和团,连一首诗都可以把那些可恶的西方人打得屁滚尿流。光是自己YY还不行,这些人已经沦落到要靠拖未成年人下水来满足自己的YY了,以为让一群孩子们念几句“将反华者狠狠的踏在脚下”;“地震的余波也能把法兰西催跨”就真的能够强大了,他们不可悲,那可悲的是谁?

更可悲,可怜的是视频中的那些学生们,他们究竟有几个知道自己在朗诵的这首诗的含义?这些人,特别是那位老师,有什么权力把孩子们当作可供自己使用的道具?这不是什么“西方的自由主义思维”——他们所敬仰的党先烈们宁愿死在狱中也不愿说违背自己理想的话,而今天这些所谓爱国者相比起那些“国军”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连小孩都不放过。

其实这段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当不错。它能够让你看到很多问题,从中国对下一代的教育,到诗中所展现的那种“做鬼也幸福”式的成年愤青思维,简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你思考很多问题。

我个人的感觉是,中国这个世上最伟大的国家迟早会强大,但在此之前,一定会为被长期放纵的极端民族主义付出惨重代价,之后这个国家才会真正的长大——我知道有人可能要反驳我,换位思考一下,如果美国人是今天的我们,特别是视频中所展现的那种狂妄自大的德性,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怎么样?

回到开头提到的“爱国”。其实没我说得那么夸张。我真正讨厌的人是那些爱国爱得不成人形的那些“人”,为了“爱国”他们可以抛弃一个作为人的基本准则(诚实,不伤害同类等等……)。真正的爱国我还是欢迎的,至于辨别谁是爱国者,谁是爱国贼,我用的判断标准很简单:爱国是爱,不是恨,更不会凌驾于是非之上。

另外一点让我感到奇怪的是,人肉搜索引擎哪里去了?当有人羞辱儿童的身体时,网民没有说放过他;而这个人羞辱了儿童的灵魂,该怎么说?杨师群教导自己学生要包容都被痛骂,难道我们唯一能够包容的就是煽动仇恨的那些人?

【2008大选】一个没有价值观的国家无前途可言

今天两大党的党魁,工党(Labour Party)的Helen Clark和国家党(National Party)的John Key 在电视一台进行了选举前的第一次辩论。我没空,错过了前面半小时,就辩论本身来说,我觉得不相上下。海伦大姐很老练,回避问题的技巧比John Key要优秀得多,在话题的转移上也是如此。不过你也很容易猜到她会怎样说,因为新西兰人对她太熟悉了。至于John Key,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很明显缺少这种辩论经验。

另外,就我关心的话题说说。

经济——这个是没得说的,要把经济搞上去,资本家当道的国家党很明显占优势。但就我来说,我更关心是否每一个新西兰人都会受益于经济发展。如果是像中国那样GDP暴涨,不过全被国外资本给带走了,对国人没什么任何好处,那我还宁愿要一个慢一点的经济增长。

犯罪——这我有点失望,两个人都不敢明确表示要坚决打击犯罪,而是弹性的表示要允许民众合理自卫。如果这一点不改变的话,关心犯罪问题的华人可以就要失望了。我建议不要期望国家党上台后会在这方面有大的动作。我估计,国家党能做的,就是像Micheal Laws一样,把所有棕色皮肤的人全当成帮派成员。

教育——我觉得两大党都没抓住主题。NCEA是我见过的要求最低,最简单,但也十分详细的一套教育系统。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任何华人子女都可以闭着眼睛达到大学入学的语言和数学标准——别告诉我你不会用计算器算100+100等于多少。真正的问题在于学生本身,他们不愿意学习——这就开始复杂了,社会问题,家庭教育,经济问题,也难怪两大党都把这一点简单化。

环境——这是我真正关心的问题,也是十分讨厌国家党的部分,John Key在那里说要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中取得平衡,我倒是想问他一句,如果没有良好环境,没有可以让我们生存的空间,要经济发展有何用?更不用说新西兰的良好环境是其主要出口产品,农产品在海外畅销的一个主要招牌。

其实要达到Helen Clark所提出的全国碳中和的目标并不难。新西兰和其他发达国家不一样,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是农业所排放的甲烷等气体(放屁税就是如此来的),而不是二氧化碳。新西兰没有什么工业,而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交通——在未来,我们不可避免的会更多地依靠公共交通,而二氧化碳排放量自然也会降低。

环境这个议题的价值早已超出了其本身,而成为了一个社会议题。我喜欢新西兰的其中一点就是,新西兰人一直有前卫,甚至激进的社会价值观,并且以它们为荣。新西兰人会自豪的告诉你他们是世界上第一个给妇女投票权的国家,第一个宣布本国为无核区国家,并不惜为此和美国闹翻。新西兰人为了阻止自己的橄榄球队和只有白人球员的南非队比赛,不惜上街游行,发起暴动。

这些都是新西兰的national identity,怎么说,国家的性格。而John Key则回避了关于1981年南非橄榄球队在新西兰比赛的问题,称过去的事情不重要,新西兰应该向前看。这没有错,但那个问题对很多选民,特别是老一辈的选民很重要。因为那不仅是对过去的看法,而是你个人价值观的体现。John Key回避这个问题,甚至称他对这个决定国家性格的决定性事件“没有看法”,则就是在告诉我,他没有社会价值观,他只有金钱价值观。

顺便提一下,1981年当时是国家党的Robert Muldoon执政。而90年代南非民主化之后,当时的总理,国家党的Jim Bolger在访问南非时公开就当年政府允许南非队的造访表示道歉。

新西兰是一个小国家,经济再怎么发展,也无法和美国之类的大国匹敌,而且几乎是永远要受制于外部环境。但新西兰人一直坚信他们能够改变世界,在社会和改革议题上,新西兰也确实起到了全球性的带头作用,包括八十年代的激进市场自由化改革。

如果这个国家在环境问题上不能有所建树,不能做世界的领头羊而是跟随在别人后面,那么新西兰就什么都没有——一个国家,至少得有至少一样值得自己骄傲的东西吧?(除了橄榄球队之外)。因此,John Key如果不能改变他们的观点,那我不会考虑这个政党。

在选举之前还会有2-3次的辩论(不知道电视三台的辩论直播决定了没有)。

澳大利亚高中将会使用维基百科作为教材

Aussie high schoolers get Wikipedia course
悉尼先驱晨报, via stuff.co.nz
2008年5月27日

作者:Stephen Hutcheon
译者:Arctosia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高中学生明年将有机会在课堂上学习维基百科。当地的教育部门把这个世界排名前十的的网站,列为了英语课程大纲中一选修课的规定教材。

这门选修课名为“世界村”(Global Village),学习世界不同地方的不同社区如何彼此交流和互动。维基百科,和其他一些书籍和电影,被列为了这门课程的规定教材。

Read more

关于 … 教育和一些问题

最近在做一个project,和全国和地区的教育程度有一点联系。

我一直就知道新西兰整体的教育程度并不高,但不是很熟悉具体数字。现在有了,2006年的人口调查显示,全国15岁以上居民,最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大约为15%,其中10%是本科学历。另外17%的人最高学历为大专。

美国人口普查办公室的算法有点不一样,22.2%的18岁以上人口拥有本科学历或者更高。

我没法找到中国的数据。他们的统计数据似乎不像这里的那么透明,网站上点几个链接就能找到。但我估计至少在高等教育这一部分不会低于新西兰。中国有~45%的城市人口,因此就算农村教育再怎么落后,平均数上也应该不会太难看。

新西兰有22%的15岁以上人口是没有学历的,基本上是初中毕业就和学校说拜拜了。我本来以为学历不高的问题和农业有关系,就是那种中国人的传统思想,种几个菜要什么学历,我在家里都可以种。但事实似乎不是这样的。

新西兰还有22%的人口没有任何学历。新西兰的学历制度从高中开始,你的第一张证书通常是在16岁,完成year 11(相当于中国国内高一)的时候获得的(Level 1 Certificate),人口普查是从15岁开始的,因此一定有人在普查时还在上学。但是把15-19岁年龄段的人抛开之后,这个数字还是有13%。

相比之下,工作在农业方面的人口只有6.8%。 我很好奇那剩下的7%在干什么,但很可惜,没有相关资料。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观念和中国的不一样。新西兰人和毛主席有同样的看法:“华佗读的是几年制大学?李时珍又是几年制?”高学历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你也不会因为学历不高而受到歧视,对于雇主来说,你的能力比你的学历要重要得多(当然,如果你不识字的话,那是另外一回事)。前段时间去世的世上第一位登上珠峰和征服三极的希拉里勋爵,以前就是一个种地的农民,只是比别人多两个爱好——养蜜蜂,和爬山。

导演魔戒三部曲和新金刚的新西兰人Peter Jackson也没上过大学——甚至连导演都没学过。全是从8岁生日时母亲送的小摄像机开始自学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就不重要。前面这两个例子都有“天分”的成分存在,而毕竟,包括你和我在内的绝大部分人是没有这个天分的。这时候就要通过教育来发掘人们的能力了。但现在新西兰的问题就在于,高等教育学费太贵,虽然可以通过无息贷款解决,但毕业后就意味着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再加上劳工短缺问题,这导致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比如要修建一个楼,或者桥梁什么的,设计工程的工程师等技术人员还没有铺钢筋混凝土,或者搬运工人的工资高。既然都这样了,大家很自然的就会认为上大学没有必要,学那么多反而赚得少。但问题是,没有设计者,那些干体力活的人到哪里去找工作?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人老是反对海外劳工的原因之一——他们来了,我们赚什么?

至但少我认为,这种局面还真得靠大量廉价海外劳工来打破。体力活不值钱了,大家自然就会去读书了。

—–

关于教育,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现在的执政党工党,传统上被认为是左派政党,为弱势群体说话的。该党成员有两个特点:他们都长得歪瓜劣枣的,另外一点嘛,很多人以前的职业都是大学/高中老师。

如果我的记忆没出问题的话,总理海伦阿姨是奥克兰大学政治系老师,副总理是爱丁堡大学历史系老师,教育部长和种族事务部长是高中老师。还有一个挺有名的前社会发展部长David Benson-Pope,在任时他以前的学生走出来指责他在当高中老师时滥用体罚,甚至包括将网球塞入学生嘴里。

有个玩笑里,新西兰两大党之一的国家党对这一点很不舒服,无论他们的学历再高,工党都可以说,这些人都是我们教出来的!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因素的影响,至少我接触过的大中小学教职员中,还没遇见一个不支持工党的,而工党这几年也对老师特别大方,好几年都没听到老师罢工了。而在国家党政府期间,这种罢工几乎年年发生。题外话,中国的老师们也应该集体入党,然后搞党内和平演变,薪水自然就上去了。

但也许是老师的职业病,特别是高中老师,学生的一切事情,从家庭问题到成绩问题,学生的一切都要管。如果他们把整个国家都看成他们的学生了,如果没有选举制度的话,那新西兰最终将会成为一个保姆国家。

这种情况已经在发生了。政府在多项问题上忽略民意,而施行他们认为是正确的做法。其实也就是说,“学生们都是错的,让我来教你们……”。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反掌罚法案,将刑法中允许父母以“合理力度”惩罚子女的条目取消。70%+的新西兰人反对,但一样被议会通过。

真理有时候确实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对于一个政党来说,相信这一点就等于自杀。看看工党的运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