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大选】11月8日

海伦老大姐今天正式公布了大选日期——11月8日,标志着选战正式开始。

这个日期和不少人预期的一样。这届选举的日期很难选择,传统上新西兰在星期六投票,而11月1日有橄榄球队All Blacks比赛(是的你没看错,橄榄球比选举重要),而11月14日是坎特伯雷地区的公众假日,10月25日的周末是长周末(劳动节),很多人都会出门旅行。

不过11月8日也有一个问题,美国选举将会在三天前左右刚刚结束。无论是谁赢,对工党都会产生问题。奥巴马的主题是“change”(改变),而工党已经在台上坐了九年;如果是麦凯恩赢,同属右翼的国家党也会占优。

所以说你该输的时候,是无论如何都逃不了的:)

第二十八个

小国家有一个好处,人少,面积小,方便管理。传说中六七十年代之前,新西兰的就业部长可以报出每一个失业者的名字和居住城市——因为就那么几十个。

至于想起这一点的原因是,今天凌晨在奥克兰地区曼努考一名警员在执行任务时中枪身亡。我看新闻才知道,新西兰每一个因公丧生的警员都留有详细的记录,今天早晨不幸牺牲的警员是全国自1890年以来第28个死于执行任务期间的警员

这数字看上去不怎么样,但这个国家的警察平时执勤是不带枪的——也就是说,如果突然遇到开枪的犯罪份子,他们能做的就是跑回警局拿枪,或者坚持在现场,直到值班警长拿枪到现场。

今天的这个案子就是如此。两名便衣警员试图在深夜偷摸到贩毒成员所居住的房屋外,向他们的汽车上安装追踪装置。不过没想到被发现,对方开枪,两名警员只好徒步逃跑,但人家开着车……所以马上被追上,一人当场身亡,一人还在医院里。

让我感到很惊奇的是,他们明知道面对的是贩毒帮派的成员,他们也知道曼努考市(Manukau City)是新西兰暴力犯罪重灾区,居然还让两个冒最大风险第一线警员不带枪,而安排的后援则在几条街之外,知道出事再赶到现场根本就来不及。

新西兰民众历来不希望警方带枪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如果警方带枪,那么犯罪份子就更有可能使用枪支,而直接受害的则是公众。这在以前也许是正确的,但现在是就算你不带枪,对方也会开枪,这不得不让人重新思考这条政策了。

在这个国家,警方出了任何事情,那都是大事。这起事件虽然情况还不明了,但警方仍然需要解释很多事情——被发现之后,那两名警员有没有表明警员身份?而警方是否低估了该行动的危险程度,不负责任的把警员的生命置于危险当中? 如果让开枪者说“我以为我是在打小偷”而逃脱严重刑事罪名,那才是真正的不幸。

无论如何,我要向两名警员致敬——就算是逃跑,他们也是沿着最容易被发现的路边逃跑,而不是躲在其他居民的花园中。

还有最后一天

也许明天就是世界末日?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器(Large Hadron Collider,LHC)明天就要正式运作了。这是一个相当大并且很有名的项目,科学家希望通过这个对撞器对宇宙的起源,暗物质的具体性质等一些物理学的BOSS级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的解答。我不懂物理,至于具体的技术细节,请参考维基百科

LHC之所以出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有些人认为它是人类终极自杀武器,认为机器开动之后会产生奇异物质或者是黑洞,摧毁整个地球,甚至是整个宇宙。当然摧毁整个宇宙似乎和我们没太大关系,就算塌陷速度快于光速,吃掉整个宇宙都是多少亿年后的事情了(原子时,不是和光有关的那个时间)。

那么摧毁宇宙的事情会不会发生?我说过了,我物理很差,不知道。事实上没人可以百分之百肯定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包括CERN的科学家们。

但任何一位严谨的科学家,都不敢对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拍着胸脯说“我百分之百保证”。对未知领域的预测是建立在现有知识的水平上的,不过总有0.00…%的几率,有人类未知的知识影响这个实验。

不过科学的严谨,到了人们的口中就完全变样了。我听到别人说的是,“XXX科学家也无法完全排除发生毁灭性事件的可能”。

我记得的另外一个例子是,O.J.辛普森的案子。控方使用了DNA证据,而“出现拥有相同DNA特征的一个人的几率是千万分之一还是多少(忘了具体数字)”。结果辩方反驳说,这就是说,美国三亿人口中就有三十个人有嫌疑——而且陪审团还采信了这种观点。

总归来说还是科学素养的问题。感谢变态的数学和科学教育,中国人在这方面不知道比洋人强多少倍。

至于明天是不是世界末日,我个人估计不太可能。我还是相信科学家的,除非那一群科学家都不想活了。如果明天我们统统完蛋了,那也不错,俺有点困,可以好好睡一觉,不用交论文了,哈哈。

如果不幸真的发生了,地球也不会在瞬间毁灭。因为产生的是微型黑洞,它的膨胀需要一点时间。所以你至少可以肯定,你可以活着看见黑洞的模样——朝闻道,夕死可矣:)

一个有点意思的东西

BBC在英国南安普顿港口“漂流”了一个瓶子——只不过这个瓶子是一个涂上了BBC标志的集装箱。在接下来的一年中,BBC将会在全球追踪这个集装箱的动向,包括它里面装了什么东西,在什么港口。

这个特殊的集装箱中安装了GPS定位系统,人们可以随时查看集装箱的最新动态

根据介绍说,这个被命名“the Box”计划的目的是向观众们展示国际贸易背后的机制,以及全球化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至少在新西兰这样的国家,我估计我房间里恐怕找不到一件本地生产的大件物品。绝大部分家具,电子产品通常都是made in china,从中国海运过来的。如果没有海运,这个国家马上就会被打入第三,噢不,天知道是第N个世界?

很有趣的一个东西,已经订阅了。我估计这个集装箱可能会在中国,或者东亚花掉不少时间——或者也许会像今天电视中主持人开玩笑时说的那样,在海运途中意外坠海。

新语

没什么空,这周看书看得更慢了,刚刚看完介绍真理部职责和新语(Newspeak)功能那部分。虽然在读者看来,这是一门荒诞的语言,但是上,新语的部分词语,例如Thought Crime(思想犯罪),double think(双重思想),和严格来说不算新语的Big Brother(老大哥),都已经进入了日常使用范围。

根据真理部研究司职员Syme的解释,新语的目的不仅是消灭所有用“旧语”所著的知识,更是要消灭思想犯罪的可能性,所有反动的词语都被消灭了,人人都会思想纯洁者。

我不太明白这一段的逻辑,也许反动这个词可以被消灭,但反动行为似乎是消灭不了的啊?人是先有行为再有语言,就像原始人先有打猎这个行为,然后在用语言来描述这个行为。就算一个集权用行政力量消灭一个词语,也无法消灭和词语对应的行为。

联系到我天朝大国,“XXX被杀”这种表述方式也许可以被禁止,但人们总会发明出“XXX被俯卧撑”之类的替代产品。至于网上论坛中出现的***,XXX之类的被屏蔽词语简直就是小儿科了。老大哥是彻底从词典中把反动词语消灭,也不能确定是否奏效;而一些人以为在网上把一些词语变成***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我只能说,幼稚。

我看的是有注解的《一九八四》,书中的注解提到了Sapir–Whorf hypothesis(萨丕尔-沃夫假说),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该假说指“人类的思考模式受到其使用语言的影响,因而对同一事物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既然是假说,就是还有讨论的空间,虽然我不同意这假说,但也不下结论,先放在这里吧。

另外,你无论对社会进行任何强制改造,都不可能把每一个人变成“思想纯洁者”。书中关于新语的介绍几乎都是借研究司职员Syme的口中说出的。主人公温斯顿甚至认为Syme说得太直白,把新语的目的说得太透彻,党不会喜欢这样的人,因此他确信Syme迟早会被“蒸发”掉。

从另一个角度看,要创造新语,老大哥就不得不需要像Syme这样的人。对《一九八四》社会中的聪明人来说,聪明人是越少越好,最好只有老大哥那一个。但老大哥再强大,也不能一个人干完所有的事情,于是Syme这样的人就有用处了。

不过当然,历史已经证明了,太能干的人总是死得太快,而且总是死在“自己人”的手上。

——

另外,“刘鹏:体育的政治色彩淡,但政治功能强。

我可没说这和上面的话题有关系。

又是一个情字?

薛乃印的事情还没有完,前几天的一起谋杀案受害者又被证实是华人。虽然警方现在没有透露案件的更多细节,但据华人社区里传言,很可能又和感情有关。

被害者叫Yi Ren(英文名Tina),今年30岁,来自中国北京。她的尸体于2日下午在奥克兰Newton的公寓中被发现。

一名23岁的华裔男子已经因此案被逮捕。是的,你没看错,23岁和30岁。这有点让我搞不懂了,也许和情没有关系,不知道,要等警方透露消息。

此男子已经与今天在奥克兰地区法庭提堂,但法庭禁止媒体在下次开庭之前公布此人的姓名。

不知道我blog的订户中有没有本地心理/社会系的大学生。有的话不妨做一下研究。华人之间的暴力犯罪,我印象中,很多都和感情有关。我们文有顾城武有乃印,还有前几年的那个把自己老婆送到妓院,然后杀掉的那位(叫什么名字来着,我忘了)。

这三起肯定不是全部,应该还有。

至少就我感觉,移民们在这方面的确是有精神压力的,毕竟是在另一个国家当外国人。而生活的不顺心很有可能导致感情纠纷。

很遗憾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谨向死者家属表示哀悼。

检方:刘安安是被领带勒死的

老薛在监狱里住了几个月之后,终于又出现了(新西兰司法效率实在太低)。

今天在奥克兰地方法院召开了薛乃印谋杀刘安安案件的庭前听证会。检方在会上提供了更多关于案件的详细资料。

检方认为,薛乃印是在去年9月11日至12日期间用领带勒死了刘安安。薛乃印之后就逃往了美国。检方同时透露了在2007年7月,薛乃印曾经用斧头试图打破刘安安在惠灵顿的房屋的大门,至于薛乃印的动机,没有说。

听证会将会在这个星期继续进行,本博将会一直关注。如果你忘了这个案子……本博以前的记录在这里

Google Chrome 体验

和我预计的差不多,Google Chrone就和Talk一样是一个简单,轻量级的软件,没有什么多余的功能,甚至连没加任何插件的Firefox都算不上。

不过毕竟这是一个beta版。有些功能现在只是雏形。

Read more

死刑

对杨佳的判决可以说是预料之中的。不管你是否同情他,你都应该承认,那六位警察并不该死。既然他做了,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说死刑并不过分。

但这一切并不完全是杨佳的错,但他却要和那六位警察一起承担后果——真正的凶手,该死的制度,依然好生生的活着。

Google终于学会俺的大名了

如果想搞明白一个人的来龙去脉,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的名字放在Google里。

不过我的名字可能没多少搜,以至于让Google认为Arctosia是一个拼错的单词,询问你是不是想拼“Arctic”。不过今天我检查Google收录页面时,这个建议没有了

难得啊,都快一年了。只是不知道Google什么时候才会认为俺的名字不再敏感

Google如何学习新词的步骤相当神秘。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Google被新西兰以至于全球的女权主义者强烈指责,因为如果你搜”she”(她),Google会返回“你是不是想搜索”he”(他)”。很显然,Google不会蠢到自己主动这样做,我个人认为,应该是he在网上出现的频率远高于she。

如果你不知道我名字的含义……其实没有含义,是我由古希腊语arktos编来的,原意为“熊”,和我另外一个马甲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