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体育

忙完了,可奥运会也完了:(

这几天看大家讨论奥运留下了什么东西,我的看法是,中国人所热爱的”第一“名号又增加了一个,网络更加开放了(到现在还没被重新封锁,希望我不会在以后回来把这一点删掉),而那几个被划为游行地点的公园,告诉了官员们阳谋这一套还没有过时::申请者几乎个个有去无回——真正的开放和民主还是很远。

政治就不说了,说说”举国体制“这个东西。主要是看了这篇人民网的最新指示:奥运时评二十七:谁说中国不是体育大国

中国的举国体制长期在海内外受到批评。称其违背了体育精神,不公平的竞争,毁掉了那些成绩不够好的运动员的一生。具体例子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其实我个人认为,举国体制还是商业化都无所谓。参加体育,谁不是冲着那几个奖牌去的?主要问题是,这些体制的目的是什么。人民网的那篇文章提供的答案则是体制产生金牌,而”金牌大国=体育大国”。至于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争“体育大国”这个名号,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偷换概念,产生“金牌大国=经济大国=天朝上国”之类的逻辑。

举国体制对那些体育不发达的国家,有时候是合理的。是先有金牌还是先有全民健身就像那个鸡和蛋的问题,一个项目金牌其实也可以鼓励大家参加这项运动;而如果体育发展全部依靠兴趣,商业,虽然也会有效,但所需的时间漫长,需要有一代人,甚至更久的时间在社会中培养出参与体育的文化。

我的结论是,体制只要对开展全民体育有益,那就是合理的。

但我们的问题是,我们似乎忘掉了举国体制——金牌——鼓励全民健身这条路线中最后的那个部分,而把金牌作为了这个体制的目的。大把钱培养运动员不是起带头和广告作用,而是去拿金牌,这个路线变成了举国体制——金牌——民族自信心、为国争光等等。

看看中国最近几届,特别是这一届的奖牌榜就知道了,金牌榜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的金银铜牌数量不成比例。而得了银牌铜牌在场上痛哭的中国运动员更是时有所见。

说到底,又回到了中国人把体育政治化这个老问题上。金牌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导致其在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特别是对于体育部门的官员们来说,远高于发展全民健身的价值,因此很容易造成轻重不分的局面。

只有当有一天我们为了体育本身,而不是为了金牌而去参加体育,我们才会正确看待金牌的意义,而那个时候,中国才是真正体育大国。

价值观

胡紫薇姐姐曾经转过一位法国外交部长的话,称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大国(这话真好,到哪里都可以用)。

价值观,换个更常见的词来说,就是软实力,文化之类的东西。如果你玩过《文明》(Civilization)这个游戏,对这个东西应该有很深刻的理解。刀枪很重要,但只要有自己的文化足够强势,敌人再强大,只要不被灭族,就有翻盘的机会。

不过中国人还有是一个老毛病——无论什么事,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将其遗忘。紫微姐姐也就是半年前转的这段话,但现在你在去看舆论,“奥运让中国成为大国”这种观点到处都是,价值观这回事早就忘了,拒绝体育政治化更是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其实我们又能输出什么价值观呢?就像对待金晶或者刘翔那样的人格分裂症状?还是像何可欣年龄或者开幕式假唱那样作假?

不要和我说何可欣年龄问题是媒体报道失误。那么多家媒体真的就能报错一个人的年龄?包括.gov.cn结尾的体育局网站(原页面被删,这是Google快照)?对不起,在有更让人信服的证据之前,我认为一些成年人的诚信是有问题的,有种就别删这些页面,既然问心无愧,那又何必隐瞒呢?

事实就是,我们根本就没有价值观,国家利益就是我们的价值观,为了做一个“中国人”,可以放弃一些做“人”的基本准则。

就算有这个的所谓价值观,那也掌握在了真理部的手中。从何可欣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真理部的厉害之处,再久远的资料,只要是不合老大哥意的,统统的都可以找出来抹杀掉。“谁掌握了现在,谁就掌握了过去”,你现在在网上再也找不到有何可欣“错误年龄”的新闻报道了,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一个不幸的人被彻底从记录中抹杀掉,变成奥吉尔维同志。

其实话说回来,虽然何可欣的两个年龄中有一个是假的,但我更倾向于认为她确实有16岁,而城运会的年龄是假的。

这个女孩应该是第一次参加类似奥运级别的国际比赛,以前只在国内“交流”——而城运会是有年龄限制的。我觉得官方不太可能会那么傻开国际玩笑,应该是国内体育局把她的年龄改小了。原以为只是在自己家里开一次玩笑,和“国际形象”无关。可是没想到的是,说谎怎么都会留下痕迹,还是被洋人们发现了。

所以那些说“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世界”的人,也应该明白,洋人不是傻瓜,他们有自己的眼睛,不会轻易的上当。与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把自己搞成人格分裂,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真实的才是最美的,而不是打肿脸充胖子。

要发展我们的自己的价值观,就应该从正确认清自己的价值开始。

———

继续繁忙中,我还要消失两个星期左右吧。

始终不是一场纯粹的奥运会

以前我就在想,那些天天说要把体育和政治分开的人,要求一场”纯粹的运动会“的那些人,有哪些又是真正的懂哪怕是一丁点体育的?

李娜昨天在网球比赛中被淘汰出局。这倒无所谓,但比赛中间她对观众叫了一句“shut up”(闭嘴),很多FF们就不干了。

我看了新闻报道中的片段,实话说,那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实在是大得吓人。特别是每当李娜击到或者将要击球时,那声音简直是……

我就不说素质的问题了。但这种现象的出现告诉了我很明显的一点:坐在观众席中的中国观众,恐怕就没有几个有一丁点网球知识的,不然都应该知道,网球是一项要求安静的运动,欢呼鼓掌可以,但是要在已经确定比赛者得分/死球之后。

虽然那句shut up有点情绪失控,但我觉得是完全情有可原的。观众吼完,比赛结束,他们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可运动员不一样,比赛就是他们的全部,备战四年就是为了这一天,所以他们要求绝对的专心。就像有个人在你专心工作时大吼大叫,谁都会不高兴。

不知者无罪,但据说李娜的那场比赛中,官方是数次提醒要求安静的。其实还得感谢李娜吼的是英文,虽然她无论吼哪国语言都会被FF们骂,但吼英文,至少说明那不是针对中国观众的,外媒也少了一点素材。

据说这种情况不少见。在体操和比赛中,热烈的加油声也是导致运动员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比赛还没结束,只是刚刚完成了一个高难度动作,观众们马上就开始大吼大叫,全然不顾比赛还在进行当中——这太可怕了,体操一个闪失可能就不仅仅是失利的后果了。

总得来说,这些事情给我的感觉是,一些观众们是去表现自己“爱国情操”,而不是去看比赛的。要让别人知道自己多“爱国”,不出点声音哪行?不信你看看这里的评论就知道了,“是中国人就……”,“李娜不配做中国人……”。这和以前各次事件中的暴民没有区别,“爱国无罪”,所有影响到他们所谓“爱国行为”的人都是汉奸。

爱国本身是无罪,可那些以爱国为名而做出的事情就不一定了。

不过还好跑步不是一项要求安静的运动——否则我真为刘翔感到担心。

我就知道,这届不会那么差的

到昨天晚上之前,新西兰奥运奖牌数仍然是个0,让很多人开始对新西兰的前景感到担忧。不过今天早晨,新西兰已经以2金,1银,2铜的成绩列名奖牌榜第14新西兰在划艇比赛中收获1金2铜,自行车1银,铅球1金

虽然这个成绩相对于中国,美国等体育强国,实在算不上什么,但考虑到新西兰只是一个400万人口的小国家,本国奥委会严重依赖商家赞助和民众捐款,很多参赛者们都是业余的——就算是世界冠军,如果找不到商家赞助,也要找工作养活自己,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这也是为什么新西兰奥运团体项目一向很差的原因——没钱,凑不齐一队专业队员,像和中国交战的足球队,就只有三名专业队员。

更重要的是,相对于那些“体育强国”来说,新西兰虽然奖牌榜不强,但却是真正的体育大国。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体育爱好,居民区的街上更是常常可见长跑的人们。可以说,这个成绩,是全民体育得来的,而不是靠政府花大把钱买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单人艇比赛,2005-7年世界锦标赛冠军Mahe Drysdale今年本是金牌热门,但突然重病,两星期不到瘦了5公斤多,差点把决赛的位置丢了。最后以第三名的位置冲过终点线之后立刻体力不支,被拖到岸边的救护车中。

对我来说,这就是一枚金牌。

如果你想关注这个国家,接下来的几个热门项目是铁人三项,青岛的帆船比赛,还有一个有铜牌机会的女自行车追逐赛。

作假的定义

我消失的这几天中,奥运开幕式又被抖出来了不少事情,其中两个分别是,那个唱歌小女孩林妙佳只是对口型,而且声音还不是她的;和用电脑制作的烟花表演。

我当时是意识到烟花的速度和直升机的速度好像不太和谐,至于唱歌的,没发现。

其实我很不明白,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吗?还是很多人的老毛病:追求完美,特别是在洋老爷面前。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某个政治局委员那么喜欢用最完美的脸蛋配上最完美的声音。

可问题是,世界上有完美这个东西么?几岁的儿童,哪一个不是缺几颗牙齿的?再说你现在完美了,你也不能保证每一次有洋人在场的时候都可以对口型?用现在的完美来抬高大家对以后的期望,最终吃亏只会是我们自己。

说到底,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一些人极度的自卑心,生怕自己太差。

不过单就这两件事情来看的话,将它们称为“作假”,我倒不是很同意。毕竟文艺演出用点电脑效果,事先配好音是可以理解的。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台上的表演者只是对口型,就应该大大方方的说“演员XXX,配音XXX”,而不是试图隐瞒这个事实——否则就不是演出细节,而是人品的问题了。

就算无法现场说明这些问题,导演们也该在之后的第一个机会向大家透露这些事实,并且这样做的原因。只要理由不是太荒唐,大家都能接受。不过现在是,很多人纯粹是因为林妙佳“天籁般的声音”而喜欢上了她,而官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选择了沉默,什么都不说,当然就会让大家感觉到“自己被欺骗了”。

信息公开有多么重要,看看四川地震就知道了。不过很可惜,很多人还是学不会,有什么事情,还是隐瞒为先,这件事如果早点说,其实根本不是什么严重问题,不过现在林MM的知名度已经打响,在国际上有了名声,再来告诉大家那是假了——这当然是作假了。

我认定作假的方法很简单,用假烟花,或者给演员配假声音,这都不是问题——只要你尽快(当然不是几十年后)告诉我那是假烟花,假声音,那么这中间就不存在欺骗行为;否则不管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拿A冒充B的行为都是作假。

不过可能是因为我“与众不同”,我的这种观点好像得不到国内人们的同意。我能想到的例子就有惠州三中中学捐钱事件,而且还振振有词的说“只是补拍,不是作假”;CCTV中的火炬手空投事件还有最近新华社拙劣的PS技术,似乎都在告诉我,我们是容忍造假的——只要不被发现。

可谁能保证呢?

做人还是老实点好。

———-

我还要消失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