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记录

虽然是本地的概念,不过我想这个blog的读者也许会感兴趣,所以说说。

新西兰的土著毛利人,每一个部落都一定会有一个类似于议事堂的东西(Marae,直接翻译就叫大房子)。要完全解释清楚很不容易,因为中文没有对应翻译。但Marae更像是部落的中心,不仅是议事,成员间的社交,未成年人的教育,甚至睡觉都在里面。如果是部落外的要来造访,通常的规矩是必须在门外等着,要在部落表示欢迎之后才能进入Marae,进行一个相当正式的欢迎仪式(Powhiri)之后才可以随意交流。

大部分毛利部落在这方面都有一个传统:女人不能坐在第一排,只能坐在男人的后面(特别是在两方对坐的情况下)。在一些更严格的部落里,女人甚至没有发言权。这条规矩有多么严格?最近20年中新西兰出了两个女总理,甚至在一段时间中国家三权的最高领导都是女人,可这条规矩还是让前总理Helen Clark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拒绝再次参加类似的活动,甚至把她给气哭了。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这样的规矩听上去是标准的歧视女性。但毛利人却有另外的看法,我听一位女性的解释是,这样的规定恰恰是因为女人是受保护的对象。因为在以前,部落并不知道访客的真正来意,如果在交谈中一言不合打起来了,可以确保最先被牺牲掉的是男人(囧),而负责部落繁衍的女人有更大的存活机会。

所以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一些事情,也许并不是对方的本意。但现在是文明社会,不随便乱动手了,这条规矩还有必要保留吗?

最近和一群同学去Marae看望一位同学,她的儿子去世,遗体在Marae内接受瞻仰。由于我们中绝大多数人都不懂毛利语,所以听不懂对方在讲什么。不过有点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主人特地安排了两个懂毛利语的女性坐在第一排做翻译,似乎对这规矩完全不在意。从传统的角度来看,这条规矩似乎正在瓦解,在长期接待游客的地方这种规矩据说瓦解得更快。

但在毛利人与政府的交流中,强硬派则要求必须按照毛利人的传统行事。我倒不认为这是因为这些传统对毛利人有多么多么重要,不能作出一点点让步 —— 我一直认为毛利人比较包容,你尊重我,我就尊重你。但独立文化的重要性就在于此,特别是弱者来说 —— 这彰显“我”和“你”的不同,你现在进入了我的地盘,我不是你的附庸。

但是不是有这样想法的族群就一定是在策划“独立运动”?

Sue Bradford 辞职

新西兰议会中最具色彩的人物之一,绿党的Sue Bradford今天宣布,将会在10月底辞职。根据她自己的解释,她对5月时没有竞选成为绿党党魁感到失望,她尊重党内的民主决定,但她认为是时候离开议会,回到草根政治当中了。之前我曾经写过篇blog,指出她的希望不大,更多的是生不逢时。现在社会正在向右转,而她又被选民认为是绿党中最左的一个,由她带领绿党,绝对是有害无益。

在80年代,Bradford是一名颇为有名的政治活动者,极力反对当时政府的右翼政策,多次被逮捕。在大学时代,她学习了历史,政治,中文和新闻,不过很奇怪,我似乎从来没她讲过中文。

Bradford已经连任了4届议员,不过她最著名的行为无异于提出反掌罚法案。她是一名非常两极化的人物,人们要不就是十分恨她,要不就是十分喜欢她。我觉得我是后者,她是绿党中社会政策的先锋,除了反掌罚法案之外,她帮助将青少年打工的最低工资提高到了和成人的同等水平,维护监狱母亲的抚养权。绿党从来没有进入过政府,作为一名左右两大党都不想靠近的政党议员,Bradford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般来讲,一个在野党议员的私人提案几乎不会被通过,但她提出的议案却有很高的通过率。

就此来说,我一点都不认为被冠名“极左”的绿党是一个极端党派,如果真的是极端,那么将不会得到代表多数群体的大党支持,但每次Bradford的私人提案都有大党支持,例如反掌罚法案,120人议会中只有7个人投了反对票。但选民开始反对的时候,这法案在其他政客的口中,就变成Bradford一个人的了。 我尊敬像Bradford这样坚持自己信念,为弱者说话,而不是跟着选民随风倒的政治人物。

不过,她也有失败的时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她曾经试图将刑法中对于“强奸”的定义拓宽为 男-男/女-男 和间接的性接触。在失败之后,她第一次承认她曾经是受害者

她的离开,标志着议会中又少了一个真正敢说话的人。

再来两年

这个blog的空间的使用期限已经到期了,再三考虑,还是决定再续费两年 —— 虽然纽币汇率使得我有点肉痛。不过不用担心我消失了,我至少还会在这里呆两年。

我还记得这个blog满一岁的时候,我也有一篇类似的总结。当时最大的感想是:中文网络的生存环境实在是恶劣,到处被抄袭。

实际上这一年来我的想法有一些变化。就我所知,在新西兰,我是唯一一位长期通过blog这种媒体进行本地时事评论的中文blogger,而不仅仅是像这里所谓的中文“媒体”一样,翻译英文媒体的内容。让我肉痛的空间费用促使我想办法把这个blog的特点转变成一点补偿空间费用的广告之类的。不过仔细想想,还是算了,我这东西,一个三流大学生的喃喃自语,实在不好意思拿出来要钱,还不如乐得让人民群众免费观赏。

blog的乐趣不仅仅是金钱,没事的时候,翻翻以前的那些东西,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两年时间并不短,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个世界,还有自己 —— 有时候甚至连自己都不同意自己以前的观点了。未来更是不可预测,我是一个特没目标,而且随遇而安的人,天知道两年之后我会跑到哪里去。唯一可以预测的是,我那个时候应该已经毕业了(前提是我能及格:))。

但我不准备靠blog为生,这里讨论的内容也和我的专业没有太大关系,因此一旦有现实压力,我第一个放弃的就是blog,就像前一个月一样。因为这个原因,我也正在考虑将这个blog的主要内容做一些更改。内容不会有太大变动,但我的目标是,减少废话,争取言简意骇。

好了,还是近一年来的访客统计:

  • 与上一年比Pageview变化: + 180.5%
  • 访客来源国家:中国(70.5%),美国(8.55%),新西兰(6.84%),澳大利亚(3.25%),英国(2%)。
  • 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奥克兰,成都,广州。
  • 大约10%的访客是通过下面5个关键词找到我这里的:高也,08宪章/宪章,温影帝,5月35日,真理部。
  • 除首页之外访问最多的页面: 中国人民是全世界最坚强的(5.5%)
  • 搜索引擎市场占有率(在我这里的):Google (75.9%),百度(21.7%) …… 其他差不多忽略不计。
  • IE/Firefox占有率: 70.2% / 18.9%

毛利语言周

这个星期是毛利语言周Maori Language Week, te wiki o te reo Māori),政府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鼓励所有新西兰人了解而学习这一门官方语言。每一年的这个时候,电视,广播等媒体中都会出现更多的毛利语。去年这个时候,Google推出了毛利语版搜索界面,今年,微软释出了补丁,提供毛利语的Windows界面。而电视上最显著的变化是,这一个星期,电视一台的天气预报中把地名换成了毛利语,而且完全没有英文对应地名给观众参考。

我想也许在这个blog里给本地华人读者简单聊聊这个话题,顺便介绍几个词语,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

和其他欧洲国家殖民地的原住民一样,毛利人同样也有遭到压制,和殖民者开战,失去土地等类似的历史。但和其他殖民地相比,新西兰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国家的建立是通过殖民者和原住民之间订立的条约而建立的,而不是武力。英国皇室和毛利人通过怀唐伊条约建立的平等伙伴关系,条约规定了英国皇室的对新西兰的责任,其中一个就是要保护毛利人的”Taonga“和他们相应的权利。

Taonga的简单翻译是treasure,或者说是宝藏,但包含的意义比金银财宝要要宽得多,任何对民族重要的东西,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属于Taonga,包括语言本身。近年对毛利语的保护,其现实法律基础就是怀唐伊条约那一条规定。

不过由于毛利人的比例始终占全国人口少数,现实生活中,新西兰仍然是一个英文社会。不过保护一个语言的意义并不在语言本身,因为语言背后,更多的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和文化,而这些东西是无价的,不管这个民族有多么的弱势。

好了,介绍几个单词。很多毛利语单词已经进入了新西兰英语,看看文化部的“每一个新西兰人都应该知道的100个毛利词语”,你会发现你已经知道了不少,不过我还是从名单里挑两个来说说。

当我在脑袋里搜索新西兰之外的读者可能感兴趣的词语,第一个词就是mana。其实这个词在太平洋地区中的很多民族,从夏威夷到新西兰的原住民的语言中都有,但主要是毛利语。这些岛国文化相信每一个人,每一个物都有mana。不过让我认真解释这个词,我却发现似乎不可能。如果你玩英文游戏的话,很多游戏中人物的“魔法值”,英文的对应单词就是mana,原意也大概如此,不过范围更广,例如在新西兰独立宣言中,这个词的含义就变成了“主权”。

另一个外国人最为熟知的毛利语单词是Kia Ora。最为熟知的含义是非正式场合下的打招呼,但现实生活中,这也是一个让我无法解释的词。Kia Ora的表面含义是(祝你)身体健康,但实际运用中,我见到的最好释义是这个词可以表示“从‘你好’到‘再见’,和两者中间的任何情况”。

作为一个地理爱好者,我更熟知的是地理名词,因为每个地方的最初名字,无论在任何国家,背后都有一些故事,或者是神话故事,或者可以帮助了解该地的地理历史和演变。

奥克兰市在毛利语中叫Tāmaki-makau-rau,我知道听上去很长,也不好记,但如果明年的奥克兰政体改革按计划进行,今天的Auckland City管辖范围将会正式使用这个名字,而把Auckland这个名字给大奥克兰地区,所以不记住不行:)这个词字面含义是一千个情人(的地方),听上去很浪漫,不过本意和谈恋爱没有关系,而是奥克兰土地肥沃,所以是人人都向往的地方。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名是Wanganui,或者按照当地毛利部落所坚持的正确拼写方法,Whanganui。字面含义很简单: whanga – 海湾, nui – 大。比较有意思的是毛利部落为了改回“正确名字”所作出的努力。该地区甚至还为了名字中的那个h进行了一次公投。不过问题在于,不像奥克兰,Wanganui没有英文名字,所以更名涉及到了整个城市,而不仅仅是毛利人。但就算公投失败,大部分人平时提到这个名字时,虽然拼写是错的,但读法却是正确的。

严晓铃案

网络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点,就是让我坚持公开,透明这两个原则,常常和我聊天的朋友都知道,我有一句口头禅就叫做“我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公开其实是一个不太合适的词,我心里想到的是英文“open”,其中也包括了对外界的包容,例如“open for suggestions/critisms”。这个年代,要想彻底隐瞒一件事是件颇有难度的事情,因为你常常会发现,你对你自己的了解,甚至还没有Google对你的了解多。因此与其去做无用功,还不如大方的欢迎别人来评价。

在有些情况下,如果做了亏心事,每个人都会很自然的想着要隐瞒这些事情,实话说,我也会这样,这很正常。但问题是,比起时候费尽心思隐瞒而言,我们为什么就不能选择不做那些亏心事呢?试图用权力和暴力来消除那些人不光彩的一面,改写历史,都已经被无数次的证明无效了,可总有人一次又一次的白费这个力气。

是的,我说的就是被非法拘禁的那几位网民,和他们所“诽谤”的那个案子。因为人还在他们手上,我有点担心网上过度的反应会对他们不利,所以我不敢说多了,可这一次我实在是看不过去了,六个人对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一个数字,一个相对于14亿人口来说,微不足道的数字。但对于他们的亲人来说,这六位网民是他们的儿女,父母,或者兄弟姐妹。这六个人当中也有我在Twitter上的朋友。但不管他们和你的距离有多远,有多么的不相关,可别忘了,他人今天的不幸,明天就可能发生在你的身上,你如果今天不为他人呐喊,明天就没有人会来帮你。

我们厌倦了听那些过时的理由,“这是体制,无法改变”,什么是体制?我们就是体制。当你对那些靠“体制”,“权力”施行罪恶的人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你就相当于对这个所谓“体制”投下了赞同票。事实已经证明,仅仅是网络本身,就已经可以对现实产生直接的,正面的影响,例子不胜枚举。

其实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很简单,很有效,就是不要放弃关注这个案子,我承认在网民被捕之前我没有注意到这个案子,但感谢福建警方的提醒,这件事我永远也不会忘掉了。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不妨Google 搜索一下某些关键词看几篇文章,保持自己的关注。

如果你愿意做更多,不妨给那些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而身陷囹囫写一封信,寄张明信片,让他们知道,他们永远都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