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大选】Helen Clark by Stealth

昨天听到新闻说,国家党(The National Party)要在当选之后继续工党政府Working for Families的家庭补贴计划。

这样算来,工党在任九年以来的KiwiSaver,Kiwirail,Kiwibank(很多Kiwi)等主要政策基本都被本应在政治光谱另一边的国家党给全包了。

这让我想起了国家党党魁John Key以前对Working for Families的评价:“Communism by Stealth”(伪装得很好的共产主义)。现在看来,John Key没准是“Helen Clarkie by Stealth”。

玩笑归玩笑,不过这种选举策略总的来说是对的。

国家党上一次输掉选举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党魁Don Brash太右了。虽然竭尽全力,大幅度提高了国家党的议席,但过于右倾的一个主要问题就在于——吸引不了工党选民。虽然国家党多了20个席位,但那是以牺牲未来盟友的席位为代价的,而工党就少了一席而已,更左的绿党也是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在新西兰,大党全部是中间路线,无论是往哪边偏,都会选输。

所以这种充当第二个Helen Clark的选举策略是正确的。选民一比较,老大姐有的你都有,老大姐没有的你也有:减税,那我为什么不选你呢?

当然,我可不在乎你减税的钱是哪里来的,我后代的债务和我有什么关系……

【2008大选】关于 … 外交部长温斯顿·彼得斯

当然,虽然是移民就知道这人有点恐外症,但至少我认为,Winston Peters这人还是新西兰政界中一个不错的人物,有能力也有经验。他带领的New Zealand First(新西兰优先党)是议会中可以说是唯一真正的中间政党,至于他本人,在很多事情上你不得不同意他的看法。

在一些情况,例如讨论移民问题时,这人虽然发挥不了有积极意义的作用,但至少能说出一点有娱乐性的话。

这才是一名专业的政客。政客的作用就在于,如果你能为选民做事,那当然最好;如果你实在没能力也没那个心思,你至少也要有娱乐选民的功能。新西兰的另外一个例子是Rodney Hide,中国的例子是老江(其实我现在挺想念他的,我的太阳,梳头发,多有娱乐性呀,不像胡整天死板着脸)。

Winston Peters一个不好的地方在于他的形象有点阴险,成天叫嚷自己手上有谁的“肮脏秘密”。所以当我听到Peters因为自己的脏事而陷入麻烦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像The Simpsons里面的Nelson一样,对他大笑两声:“哈哈”,这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笑归笑,其实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他至少对Owen Glenn那十万块钱是不知情的。就像我前面说的一样,Peters是一名资深的政客,他知道如果在这方面撒谎的后果是什么。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因为他又抖出了一堆脏事,包括在担任赛马部长前接受该行业的捐款。

我不熟悉议会的规章制度,所以我无法评价这些捐款触犯了什么规定。但很明显,Owen Glenn在申请摩洛哥名誉领事,而Peters又是外交部长。无论是外交还是赛马,Peters接受这些人的捐款都是造成事实利益冲突的。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很多捐给优先党的政治捐款,都不是直接捐给政党,而是一个叫The Spencer Trust的基金会中。当这个基金向政党捐款时,就不会透露真正捐款者的名字,而是用基金的名义。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基金是Peters的弟弟所管理的。

这件事随着另一笔25,000元的捐款被一起抖了出来。这种基金虽然是合法的,但是绝对不合任何政治道德的,对Peters的政治生涯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反正现在是没人信任优先党了。

在最近的的民调中,优先党的支持率只有3~4%,不到5%的门槛;不知道Tauranga选区的民调。不过如果今年National(国家党)大胜的话,我估计Peters的这个选区议席也拿不到。

也就是说,我们终于要和从政30多年的Peters说拜拜了。到时候我还要哈哈两声,哈哈。

马欣欣绑架案 – 第五天

马欣欣(Cina MA)绑架案已经进入了第五天,除了满天飞的谣言之外,警方仍然不愿意透露调查进展。根据New Zealand Herald报道,绑匪仍然没有和警方或者马欣欣的家人联系。

上面的内容来自新西兰警方今天早晨的新闻发布稿,可以在这里看到。

另外就是要求大家耐心,称警方一直是以马欣欣的安全为最高考量,只有在能保证这一点的前提下,警方才会公布更多细节。警方对The Dominion Post表示,他们坚信马欣欣仍然活着,并且希望绑匪尽快联系他们或者马欣欣的家人,以便展开谈判。

暂时就这么多,有新消息我再更新。

———————

我的看法。

我对警方的保密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如果你贸然向公众发布消息,却不能迅速找到马欣欣,这很有可能会逼绑匪狗急跳墙。特别是在绑匪处于暗处,你对其身份,目的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这种保密是正确的行为。

大多数绑匪的目的是钱,并不想对被绑架者实施人身伤害。所以为了达到目的,他们迟早得露面。

我的猜测是,绑匪原来的计划是要到钱就放人,但没想到这件事情引起了如此大的关注。要钱吧,马上就会暴露自己;不要,整件事对他们来说就没有意义了。

我个人希望,这些人是在等待媒对该事的兴趣消失再出现。

关于 … “中华台北”

周末出去散了散心。照片一张:)不是什么旅游景点,就是一般的海边,所以也不怎么样。

———–

两岸又因为小事吵起来了。大陆要在北京国际新闻中称台湾为“中国台北”,而台湾则坚持“中华台北”的称呼,并且称大陆方面不尊重当年“奥运模式”的共识。

我以前提到过“奥会模式”。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争夺国际上中国代表权时,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是用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方式,或者按蒋中正的话来说,“汉贼不两立”,体育比赛中有你就没我。

奥会模式是两岸那个时候非常难得的共识。双方搁置主权争议,在体育方面以“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和“Chinese Taipei”称呼各自的队伍。大家谁也不抵制谁,在非政治场合同场竞技,一起提高。

Read more

关于…反犯罪游行

奥克兰亚裔针对近期恶性犯罪发起的游行今天在南奥克兰的Botany如期举行。据维持秩序的警方估计,整个游行大概有1-1.5万人参加

我本来想去给我的blog读者们带点照片回来,可今天实在是有事走不开,没去成。

我个人很不喜欢所有以种族来划分的游行。犯罪是一个任何种族都逃避不了的问题,为什么只是亚裔反犯罪?解决犯罪问题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参与解决的问题,而且一个不分民族的游行更能向政府展现反暴力,反犯罪的广大民意基础。一堆亚洲面孔,就算扎成一堆,在外人看来,也就是“少数民族”的社区成员而已,而且还会给他们“这不关我事”的感觉。

这次游行是由一些人新成立的Asian Anti-Crime Group(亚裔反罪案组织)所组织的。至于为什么我用的词是“一些人”,因为我对组织者和这个组织的目的实在是不了解,大概包括组织社区义务巡逻队之类的吧。

但我在新闻上见过。其中一个负责人,大概是说,如果有贼进入我的家里,我就杀他(”I kill him”)。

这一点在今天的游行中也不断出现,包括要求鼓励使用枪支对抗犯罪,恢复死刑等等。

我还是那句话,一味的鼓励以暴制暴无论是从道义上,还是实际操作中,都不是一个好主意。鼓励罪犯使用更严重暴力这一点就不说了,但就一般民众而言,谁能够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制服家中入侵者?

如果自身安全都保障不了,那你能否保证被制服的是犯罪份子,而不是你自己?

当然,新西兰一味鼓励民众保命要紧的态度也是不对的,不过也不能鼓励大家不要命地去搏斗。我的建议是,当遇到类似情况时,如果还能冷静思考,则考虑自己能否制服入侵者,能则打,打不赢了再跑,不行就先跑吧。

毕竟无论怎么说,东西被偷了有保险公司,命没了可没有保险公司给补上。

当然,如果你已经条件反射似的打过去了,这就没办法了。请把上面的话当废话。

关于 … Chowick 席位

这个今年新增加的议会席位已经更名Botany … 不过我个人喜欢这样叫。

这对华人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席位,当地的亚裔,特别是华裔比例,是全新西兰最高的地区之一。国家党派出了自己华裔议员黄徐毓芳(Pansy Wong),行动党派出了王小选(Kenneth Wang)。工党还没有什么消息,不过我个人认为,有一定几率派出其华人参选人霍建强(Raymond Huo)。

Read more

关于地震 … 我们应该搞清楚的问题

现在救人已经救得差不多了,这些东西可以说了。没什么意思,存个档,让自己不会忘记这些事情;也是尽自己的一份力,让一些人不要有那种“多拖一会儿他们就忘了”的侥幸心理。

  • 突发事件消息不畅

如果地震那时你在上网的话,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地震发生之后,来自四川的大部分网民几乎是瞬间从网上消失。而在其他地方的朋友纷纷陆续报告感到地震,而且很多人都从当地的地方网站上看到了不同的消息,称本省的什么地方发生了2-4级地震。

当然,不用多久,此类消息即被删除。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至少就我看来,政府对于紧急突发事件,至少是在地震这一方面,信息传送的管道十分不畅;否则我很难想出一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我们有一个庞大的地震监测网,但它们却在各自为政,分别报告自己地区的“地震”,而根本没有在第一时间意识到这是一次大地震所传出的震波。

我甚至都有点怀疑,刚开始报道的那些小地震都是编出来的,为了社会稳定而已。

Read more

生男生女一个样?

前段时间新西兰“生物道德伦理委员会”(the Bioethics Council),发表报告称,政府应该允许父母在一定的前提下自由选择婴儿的性别

当然,任何选择婴儿性别的行为在中国是违法的。

委员会提出的前提是:这个婴儿不是正常受孕,而是试管婴儿。根据现在的法律,除了避免严重遗传疾病和症状,所有选择婴儿性别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委员会希望父母们能够拥有做出该决定的权力,以此平衡家庭中的性别,特别是,一个家庭如果已经生了三个男孩,那么他们应该有权力选择一个女孩。

当然,对中国来说,在正式取消计划生育前,这个讨论是没有意义的。

就我个人来说,我非常不喜欢这个报告。生育权是天赋人权,但选择生什么性别婴儿的权力可不是。

我不信教,所以在宗教方面我对这一点没有问题。不过家长们要人权,那么没生出来的小孩有没有人权?家长们有选择婴儿性别的权力,那么婴儿有没有选择自己性别的权力?更进一步的来说,他们有没有选择自己家长的权力?

很明显,没有。就算有,婴儿们也无法说出自己的决定。从婴儿的角度来说,这种性别选择的前提是建立在“子女是父母的财产”这一条之上的。父母们就像选择自己衣服的款式和颜色一样选择自己子女的性别。

很显然,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但整份报告的建议就是建立在这个前提之上的。选择婴儿的性别是为了满足父母的需要和愿望,而没有考虑婴儿本身的利益。

根据先驱报的网上调查显示,70%的受访者反对选择婴儿性别的权力。虽然这个报纸的网络调查常常以不准著称,但就算减掉20%,那也是对半开。我估计没有政党有胆量去提案这种政治自杀性的法律。

我想这份报告真正显示的是社会全面转右,过度强调个人自由的一个开端。希望中国不要接鬼这个东西。

又是南奥克兰

南奥克兰的的曼努考市(Manukau City)治安一向有问题。不少帮派都把奥克兰地区”总部“设在那里,从盗窃到谋杀,这个地区的犯罪率常年居奥克兰地区之首。南太平洋版的时代周刊甚至出过专刊,报道该地区严重的治安问题。

在过去的两周中,该地区已经发生了三起命案。一家酒铺被抢劫之后,老板被枪杀身亡;一名年过八旬的华裔老人在家中被袭击身亡;今天又听到了一起不幸的消息,一位华裔女性在购物中心外被抢劫之后被劫匪的车辆撞击身亡

具体每个故事我就不复述了,实在是不忍心,请打开链接自行查看。

南奥克兰的犯罪浪潮又把社会治安问题提上了议程。我到不认为种族因素是这些攻击的原因。南奥克兰欧裔人口不足50%,随便在街上抢劫一个,抢到少数族裔的几率比欧裔人口的几率更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