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关于 … 网络审查

这篇blog主要是实验一些东西,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接着看下去,否则可以忽视……

我们都知道网络审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GFW(对外),一种是网站的自我审查(对付内部不良信息)。像Google.cn那样的审查就是对内。

Google.cn,或者是所有搜索引擎的审查一般有两种——针对关键词,和针对结果里的网页。针对关键词的封锁很容易辨认,当你看到这种情况发生时,就是搜索引擎上的关键词封锁起了作用——至于我搜的是什么词,我就不说了,自己看:)但这种审查很容易被绕过,因为只是关键词被封锁,搜索结果其实还在Google的索引里,因此稍微改一下关键词就可以跳过 – 至于怎么跳过,为了保护我朝的青少年,好像不方便在这里说,俺们要反低俗。

另一种就是针对内容的审查了。通常这是相当“反动”的网站才有的待遇,网站中部分或全部页面被Google移除,也就是说,无论你再怎么改你的关键词,也不可能看到来自这些网站的结果。但因为这通常是人工处理的结果,费时费力,一般只针对大网站,否则像我这种全身上下爬满了敏感词的blog,你是不太可能从Google里看到我的。

说起这个原因是最近关于“08宪章(零八宪章)”的封锁。当你在 Google.cn里搜索“零八宪章”时,你虽然看不到任何结果,但显示出的页面和我前面提到的那种关键词封锁所显示的页面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不像是关键词审查,而是对内容和网站的审查。

这也就是说,搜索引擎的封锁最近更上了一层楼。以前是人工分辨有害内容然后加以封锁,现在可能刚好相反,除非人工把你放出来,否则带有零八宪章关键词的页面全部都先从索引里屏蔽甚至删除掉了再说。如果这属实的话,对很多网站,特别是论坛或者是博客网站是很可怕的,因为一旦有一个人在某一个角落里发了带关键词的帖子,那么它将会通过像很多博客侧栏中都有的“最新评论”之类的东西,牵连一群页面。

还记得前段时间我说我的主页从Google.cn中神秘消失再恢复?我怀疑和这个有关,因为在发那篇blog之后,刚好把和08宪章有关的那一篇给挤出了首页。

为了证实一下这是否属实,我故意没有处理这一篇里的所有关键词。如果我的判断没错的话,这篇blog在被Google收录之后,将再次导致我的首页不可见。到时候我再在下面更新。

Google 比较快,一分钟内就收录了。

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我的首页还在,但大概了解是怎么回事。”据当地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这个过程应该是自动的,但只有在搜索结果中会显示出charter 08四个中文字的时候,才会把你从Google.cn里去除。可以尝试一下搜索上文中离关键词比较近的句子再搜索离得比较远的句子,你会看到区别的。

但这条规则好像不适用于所有网站:

总是会有漏洞的
总是会有漏洞的

难道我被特别眷顾了?

关于 … 2008版权法修正案92A条款

新西兰本地有一条争议性相当大的法律就要在下个月生效了。去年初的Copyright Act(版权法)增加了section 92A,具体的法律条文如下:

92A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must have policy for terminating accounts of repeat infringers

“(1) An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must adopt and reasonably implement a policy that provides for termination, in appropriate circumstances, of the account with that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of a repeat infringer.

“(2) In subsection (1), repeat infringer means a person who repeatedly infringes the copyright in a work by using 1 or more of the Internet services of the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to do restricted act 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copyright owner.

其实92a – c和后面那几条都有些关系,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在这里看PDF全文

我有点懒,就不翻译了。我以前就简单说过版权法的这个修正案,简单来说这和欧美国家在讨论的三振出局政策有些类似,但92A并没有明确规定三振出局,只是要求ISP要有一些方法和规定,掐断屡次进行盗版活动的用户的网络链接。如果你是爱下载BT的留学生之类的人物,我认为你暂时还没有理由感到恐惧。Section 92的一个问题就在于,其用词十分的模糊,并没有对具体操作手段做出规定。我想还需要让这几条规定在实际操作中运行一段时间,才能看出真正影响。

不过你愿意实行你的民主权利,抗议,给地区议员写信,还是干嘛,这里有很详细的指导

我虽然是个“年轻人”,但我自认为我还是非常尊重版权的。从这个blog里你就应该能看出来这一点。我几乎不全文转载他人的文章,转载的也是属于在网上流传已久,原作者不可考的内容;其他需要转载的内容,我通常使用摘要+链接的方法,以使其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内。

版权是鼓励人们创新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最好的方式,但至少现在看起来,还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至于在版权上的冲突,我个人的感觉是,很多人像我一样尊重版权,但版权的存在要求各方都要尊重相应的法律,并且互相尊重对方——那些版权拥有者天天吵着我们尊重他们,但他们从来就没有尊重过我的感受和权利。

熟悉我blog的人应该知道,我常常称MPAA或者RIAA这些组织为“版权恐怖份子”。他们对很多作品有版权是没错,我也尊重他们的权利。但这些版权组织的行为已经超过了自己所拥有的权利,毫无意义的去骚扰,恐吓一般民众,侵入他们的生活。随便举几个案例:【1】【2】【3】

版权恐怖份子最常用的一个手段就是妖魔化p2p。p2p本身是并不违法的,但因为绝大部分盗版都是在p2p network上进行的,因此他们从不介意大肆攻击这种合理的网络分享方式。ISPs也跟着版权恐怖份子吆喝,因为切断P2P网络对他们也是有好处的。但当版权恐怖份子跟进一步,要求ISP检测盗版时,两方就不高兴了,因为那要花很多钱

版权恐怖份子自称尊重法律,但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从不会告诉你,就算你下载的是版权内容,在很多情况下,那也是并不违法的。在很多国家(我并没研究新西兰是否也如此),如果你已经拥有正版CD,在网上下载一份副本是合法的。如果你在网上下载一部电视剧,只要你通过当地的电视台也能看到这部电视剧,那也是没什么法律问题的——下载和通过电视录下来有什么区别?在很多情况下,盗版违法之处在于传播这种行为,而不是复制或者下载。

回到新版权法的问题。92A最大的疑虑就在于:如何监查谁在下载,查出谁在下载了版权内容,又如何判断他的行为是否合法?

我不认为新西兰的任何一家ISP会花大本钱去主动检测自己用户的P2P流量——没那个闲钱,也没那个必要。版权恐怖份子爱财如命,通常也不会赞助ISP去搞这些东西。因此最可能的方法,就是通过P2P Network辨认来自新西兰的IP了,简单又廉价。但前面已经说了,只是发现你在p2p中下载版权内容,并不意味着你就是铁板钉钉的坏人——也许只是你电脑里的木马在上传/下载资料。根据无罪推定原则,在通过确实证据证明你的下载是违法行为之前,不应该有人有权通过任何方式惩罚你。

但你认为版权恐怖份子会花大钱确定你有罪,然后再断你网吗?

这就是92A的问题。这条法律的未来取决于版权恐怖份子手中,如果他们用该条款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没有人会有意见。但很遗憾,根据他们过去的行为,我没有理由不相信,很多版权恐怖份子会利用这一条骚扰一般民众。

低俗到底

补充一下对最近网络扫荡的看法

我比较关心网络,因此这几天一直在关注这个“低俗风暴”事件。那个公布低俗网站的什么什么中心好像上了瘾一般,最近又把一批网站打成了“低俗网站”,其中包括MSN和myspace。我敢打赌,每一位中国网民都访问过至少一个被公布的“低俗网站”,也就是说,我们中绝大部分人不仅是精神病,而且还是一个低俗的人。

那要如何才能让自己不低俗,做一个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呢?很简单,你在低俗网站中心就能找到答案:

我想我如果天天看这些网站,我也不会有精神病了。感谢D。
我想我如果天天看这些网站,我也不会有精神病了。感谢D。

如果你记性不错的话,你可能会记得就在1个月前,中国网络也有一次类似的严打——如果你不知道的话,也不是你的错,因为官方并没有大加宣传。那次严打更注重于政治敏感的内容,当时因为压力,短期内产生的效果相当明显,基本上每一个门户网站的首页上都被迫删除了部分常规栏目;而在非网络媒体方面,南方集团的报纸……永远都处于挨打的最前线,损失了江艺平。

但我不认为那次严打是成功的,除了成功的移除了南方的江艺平,一旦严打结束,那些D不喜欢的“小道消息”又迅速的出现在了各大网站的页面上。

有这个背景,这回的严打就比较容易理解了。D意识到直接对付“政治敏感”内容是无效的,因为D不好意思公开打击那些网站,毕竟这有违自己“伟光正”的图像。而用一个名义上的非政府组织以“保护青少年”和“低俗”这种名义来进行打击,不仅可以公开,而且可以造成社会压力。“低俗”这个词是深得“不折腾”真传的,它们俩都像中国法律一样,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没有一个确切的含义,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做出不同的解释。

但只是严打大网站可能是不够的,因为真正的“谣言”和“网特”都在二三线网站和个人blog之上,因此可能在把火烧到这些网站之前,“反低俗”是不会结束的。如果我的判断正确的话,中国网络在今年的前途十分黯淡,连个人blog可能都逃不过,服务器或者BSP在国内和平时传谣比较猖狂的个人blog今年要特别当心。如果你是这样的blog作者,以防万一,先自己把内容备份好吧——牛博网已经又一次倒下了,还不抓紧时间?

关于 … Google

今天检查了一下我的名字Arctosia在Google里是否还属于会引发“据当地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 ”这句话的关键词。看上去是比以前“进步”了,以前要翻几页才能看到这句话,今天第一页就会显示。

另外我发现了一个奇特现象,看图:

我的首页呢?
我的首页呢?

不知道是不是我多虑了,但我天天用无数次Google,从未见过如此排列结果方式。而且好像只是Google中国版“谷歌”和我的首页过不去,如果用中文国际版做同样的搜索,显示的结果却很正常(国内的同学可能会被强制重定向到谷歌)。

更新:Google很神奇,就在我发这blog一个小时之后,一切恢复正常,而之前近一个星期都是图中的那种现象。

我对Google是越来越不放心了。如果你和我一样,使用了很多Google所提供的服务,不妨参考一下我下面所列出的单子。看完之后,你会发现,作为一个商业公司来说,Google似乎知道了太多关于我们的事情。

关于我个人,Google 知道……

  • 我的邮件(Gmail)
  • 我的阅读,包括我平时最常读什么,阅读习惯和我关注的话题(Google Reader)
  • 我的行程(Google Calendar)
  • 知道我想找什么,我找过了什么(搜索记录功能)
  • 知道我收藏的网页(Google Bookmarks)
  • 我的照片(Google Picasa)

关于我的blog,Google知道:

  • 所有访客在这个blog里的基本上所有行为(是的,“所有访客”指的是你,如果你的浏览器有Google Toolbar,而且处于登录状态,我猜测Google可能还会知道更多)(Google Analytics)
  • Google也差不多知道这个网站的一切,当然,除了密码之外(Google Webmaster Tools)
  • 这个blog的订户分布(Feedburner)

我觉得我并不算一个重度的Google中毒者,而且这个单子并不完整。

Google下一步可能会继续垄断我生活的其他几个方面。一是Google Apps,不得不说,很好用,我的域名就是用其提供的邮箱和其他一系列服务。但Google.com/a最近有继续侵蚀的倾向,例如我的大学,在把电子邮箱服务转到Google Apps之下之后,最近又开设了Google Docs的服务。可以预见的是,那些对科技并不是那么熟悉的教授们可能会更倾向于使用更方便的Docs来创建和分享文件。

另一个方面就是最近发布的Google Chrome。虽然对我来说,暂时还引不起我的兴趣因为它没有Firefox强大的插件,但就一般的浏览来说,足够了。

至少我觉得,作为一个商业公司来说,Google知道我太多私人的隐私和习惯了。现在Google是还没怎么做恶,但一旦真做起恶来,那个恶将会是前所未见的恐怖。这些信息如果只是分开看,也许不怎么样;但如果把它们都通过你的Google帐号联系起来,可能“一切”这个词太夸张了些,但Google能知道关于你的绝大部分特性,他们所获得的资料不会比人口普查差——但人口普查是匿名的,如果你在Google帐号中留下了真实资料……

但非常矛盾的是,我知道这一切,但我却一直在用Google的各种服务——无论是技术,提供的功能,或者是性价比,Google的大部分服务无疑都是市面上对普通用户来说最优秀的。

国际天文年

国际天文年
国际天文年

还是没啥新闻,说说这个。

把2009年设为国际天文年的一个纪念意义在于,400年前,伽利略使用了一架小型望远镜(401年前发明的:)),第一次对太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人类第一次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木星的伽利略卫星……等一系列前所未见的物体。

推行这个国际天文年的一个重要意义,我认为,在于,未来100年如果科技进步速度加快,将会是人类历史上的另一个地理大发现时期。也就是在400年前左右,天文学的普及使得在海上所航行的船只在茫茫的大海中知道自己航行的方向,直接帮助了地理大发现时期的探险。而在今天,地球之外的空间就是我们未来航海的目标——我们对外界,特别是太阳系外的知识基本上还是0。旅行者一号已经飞过了塞德娜的轨道,成为了旅行最远的人造物体,但那花了30多年的时间,人类可没那么长的时间可以等待。

有首名叫《星星点灯》的歌,里面有一句歌词,大概是“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再也看不见了”,意指现代社会的光污染使得城市的夜空就如白天一样光亮,而天上的星星都“消失”了。我们中的很多人,再也没有在夜晚仰望星空的习惯了。这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光污染,至少我认为,满天繁星的“去神明化”才是真正的原因。在科学知识普及的今天,那些星星不再有浪漫的传说和含义,而其现实意义又和绝大部分人的生活太遥远——在一个十分注重现实的社会,谁会去管多少光年外正在发生的事情?

天文学无论是从理论还是观测方面,都是一门十分高深的学问,但你并不需要这些知识才能享受天文所带来的乐趣:我的物理知识基本上就是鸭蛋。但很遗憾,我周围找不到一个有天文爱好的人,哪怕连认识几个星座的人都可以算进来。

我把我大学中两个自由选修课的其中一个给了天文。那个课有三个讲课的教授,但他们都无一例外的赞美了选修他们课的学生——倒不是因为选的是他们的课,其中一位教授说,“你选修天文这个事实告诉了我,要么你愚蠢至极,选了这么一个需要大量计算的科目(洋人的数学都很差),要么你是真心的想来上这个课,发自内心的想知道我们这个世界之外的那个世界,有比一般人更远的眼光。”

我非常同意。如果一个初次见面的人告诉我他的兴趣包括天文,那么他给我的印象将会比一般人高,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这告诉我这个人不太可能是一个自大狂妄的人,因为真正向外看的人通常都能明白知道自己的渺小。

所以当你有任何烦恼,或者闲得无聊的时候,不妨关心一下我们这个世界之外正在发生的事情,很简单,不需要你搞明白霍金的那些理论,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抬起自己的头(当然,如果你的天空上能找到星星)。你也不需要一个专业级的天文望远镜,一个简单的双筒望远镜就意味着你拥有了比16-17世纪以前所有天文学家更好的器材。

至于在新西兰,因为不是那么发达,在像奥克兰这样的大城市都能看到主要星座;另外我试过,任何一个稍微长焦一点的镜头,加上一个三脚架,已经足够拍出大部分星座和一些比较亮的星云的模糊轮廓,例如M42

如果你订阅了我的文摘,你应该已经发现我常常分享一些天文方面的最新图片和消息。另外今年如果我有时间的话,我可能会选择翻译一些有意思的图片的消息,放在这个blog——感谢万恶的美帝国主义,NASA公开的绝大部分内容均没有版权,属于公有领域,因此我们可以自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