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

今天5点左右从床上爬起来看奥巴马的就职,昏昏沉沉的,也没注意到什么,简单说说。

实际上我对在这次金融危机前期上任的国家领导人都是不抱太大希望的。政客依靠选票,而选票怎么来?倒不是要政客做多好,只要超出了选民的期望就行了。对于奥巴马来说,美国,甚至全世界的人们都对他有着很高的期望,在国内被期望解决经济危机,对外要改善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还有一个中国。

奥巴马真的有那么神奇吗?不见得。无论你看Obama,还是我们这个小国家的John Key,他们的就职演讲搞都有一个特点——不断的向选民泼冷水,都有类似于“情况不会很快好转”,“我们要坚持住”之类的话语。在这种情况下上任的领袖,和选民的蜜月期通常都会比较短。我们的那位钥匙先生已经开始面对现实了,不过奥巴马可能会长一点,因为他除了代表改变,还代表了美国的多种族社会和“美国梦”。

但无论如何,蜜月期总有结束的一天。

说说奥巴马所带来的政策——逐渐从伊拉克撤军其实是我最不喜欢的一条。伊拉克的烂摊子是美国人创造的,如果美国人走了,责任又会落在“国际社会”身上。但对美国利益,不得不说是有益的。至于经济我不是很懂,但就算再不懂经济的人都知道,奥巴马的援助方案中那么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基里巴斯国的拖鞋和衬衣。

唯一让我有点耳目一新的是,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说了一句是类似于“美国在消耗全世界资源的时候,也要考虑到那些被影响的人们”。我很少从美国人口中听到这种语言,虽然他后面又说了一句“我们不会为我们的生活方式”道歉,但至少承认了这个问题,总是一个好的开始。奥巴马的政策中包含了“绿色经济”,以经济危机为契机,大量投资环保事业,我觉得是非常值得其他国家,特别是基里巴斯国的4万亿和新西兰国的钥匙先生学习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冲突,环境保护只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冲突。

至于奥巴马究竟怎么样,还需要观察一下。不过他在就职典礼上的口误倒是让我对他满怀信心——也许在这方面,他能继承布什唯一的优点?哈哈。

经济衰退?有吗?

放假回来了。今年的天气不错,比往常凉快些,但基本上保持着晴天。

最近表现不错的不仅是天气。在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很多人预计今年的圣诞购物季节将会是最冷淡的一次。但在新西兰和其他国家,疯狂的购物潮似乎击退了人们的担忧。我看到电视上的报道是,无论是刷卡总金额还是数量,今年都超过了以前。电视上接受访问的人甚至反问道,“经济衰退?有吗?”

不过还是有隐忧的。

从不参与这种活动的我今年也不能免俗,圣诞假期差点把自己的钱包给掏空了。不过让我打开钱包的原因并不完全是因为低价商品;更重要的是,现在低价囤积生活必需品,未来的一年就能减少除食物之外的开销了。今年民众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那些比食物次要一些的“必需品”上面,例如衣物,必须要更换的大小家电等等。我很少看到有人去买那些可有可无的奢侈品。新闻报道也似乎证实了这一点,虽然总额增加,但单笔交易金额其实是下降的。

很多人都和我有一样的想法。所以说今年购物的人潮与其说代表了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倒不如说是对未来缺乏信心的表现。

我相信商家明白民众的这种想法。今年很多商品的价钱低得相当夸张,经济衰退就在眼前,商人突然好心做慈善了?不见得。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手上囤积的货物不能当饭吃,得让它们尽快变成现金,囤积起来好过冬。

这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商品的价格今年降到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步,民众得益,而商家也能尽快把存货转成现金。我现在甚至开始认为,经济危机看上去并没那么糟糕,大到房产,利率和汽油价格,小到食品,几乎是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在下降——这不就是我们一年前所希望的吗?这看上去更像是贪婪的资本家的危机,而一般民众,看上去似乎还能得利。

当然前提是你得保住你自己的工作。但在新西兰这种国家,工作并不是唯一的保障。一个完善的福利系统和社会安全网给了人们多花钱的机会。他们知道国家会在困难时刻帮助自己,因此对自己未来的担心更小,因此也更愿意花钱——那些大叫发福利“不公”的资本家可以说是短视的。

2009不好过,不过假日中的疯狂还是给了我一些信心。

汇报一下我买了写些什么——其实也没什么,主要是大量衣物,冬天的都准备好了:),一些小家电,然后给自己买了个不错的无线键盘,换掉了以前那个几块钱的便宜货。打了5折,很不错,敲上去基本上就听不见声音,而且感觉我自己的速度也快了很多。我比较注重键盘,鼠标之类的外设,因为你天天都得摸这些东西,还要在这上面工作,一个季度至少得清理一次键盘。

跳水了

新西兰元-美元汇率
新西兰元-美元汇率

今年我回国的意愿又降低了一分……(图片来源:The National Bank of New Zealand

不过好在我赶在1纽币兑0.66美金的时候将这个空间续费了两年……希望三年后纽币能涨回去吧?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我个人认为0.5-0.6的汇率对新西兰经济来说应该是最有利的。新西兰的进出口两方面都很重要,没有出口,农业无法生存,但如果进口商品涨价,带来的将是严重通胀,因为我在我电脑桌上看了一眼,似乎没有找到新西兰本地制造的东西。

不过感谢上帝,新西兰汇率再低,屁股后面似乎永远会有一个汇率更低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人们坚持发扬大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贱卖自己一滴汗一滴血造出的袜子,衬衫啊之类的东西,换得西方国家的低物价,而这个可爱的国家不求回报,他们只需要一堆又一堆的废纸。没有他们,西方国家的人们可能早就完蛋了

【2008大选】一个没有价值观的国家无前途可言

今天两大党的党魁,工党(Labour Party)的Helen Clark和国家党(National Party)的John Key 在电视一台进行了选举前的第一次辩论。我没空,错过了前面半小时,就辩论本身来说,我觉得不相上下。海伦大姐很老练,回避问题的技巧比John Key要优秀得多,在话题的转移上也是如此。不过你也很容易猜到她会怎样说,因为新西兰人对她太熟悉了。至于John Key,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很明显缺少这种辩论经验。

另外,就我关心的话题说说。

经济——这个是没得说的,要把经济搞上去,资本家当道的国家党很明显占优势。但就我来说,我更关心是否每一个新西兰人都会受益于经济发展。如果是像中国那样GDP暴涨,不过全被国外资本给带走了,对国人没什么任何好处,那我还宁愿要一个慢一点的经济增长。

犯罪——这我有点失望,两个人都不敢明确表示要坚决打击犯罪,而是弹性的表示要允许民众合理自卫。如果这一点不改变的话,关心犯罪问题的华人可以就要失望了。我建议不要期望国家党上台后会在这方面有大的动作。我估计,国家党能做的,就是像Micheal Laws一样,把所有棕色皮肤的人全当成帮派成员。

教育——我觉得两大党都没抓住主题。NCEA是我见过的要求最低,最简单,但也十分详细的一套教育系统。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任何华人子女都可以闭着眼睛达到大学入学的语言和数学标准——别告诉我你不会用计算器算100+100等于多少。真正的问题在于学生本身,他们不愿意学习——这就开始复杂了,社会问题,家庭教育,经济问题,也难怪两大党都把这一点简单化。

环境——这是我真正关心的问题,也是十分讨厌国家党的部分,John Key在那里说要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中取得平衡,我倒是想问他一句,如果没有良好环境,没有可以让我们生存的空间,要经济发展有何用?更不用说新西兰的良好环境是其主要出口产品,农产品在海外畅销的一个主要招牌。

其实要达到Helen Clark所提出的全国碳中和的目标并不难。新西兰和其他发达国家不一样,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是农业所排放的甲烷等气体(放屁税就是如此来的),而不是二氧化碳。新西兰没有什么工业,而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交通——在未来,我们不可避免的会更多地依靠公共交通,而二氧化碳排放量自然也会降低。

环境这个议题的价值早已超出了其本身,而成为了一个社会议题。我喜欢新西兰的其中一点就是,新西兰人一直有前卫,甚至激进的社会价值观,并且以它们为荣。新西兰人会自豪的告诉你他们是世界上第一个给妇女投票权的国家,第一个宣布本国为无核区国家,并不惜为此和美国闹翻。新西兰人为了阻止自己的橄榄球队和只有白人球员的南非队比赛,不惜上街游行,发起暴动。

这些都是新西兰的national identity,怎么说,国家的性格。而John Key则回避了关于1981年南非橄榄球队在新西兰比赛的问题,称过去的事情不重要,新西兰应该向前看。这没有错,但那个问题对很多选民,特别是老一辈的选民很重要。因为那不仅是对过去的看法,而是你个人价值观的体现。John Key回避这个问题,甚至称他对这个决定国家性格的决定性事件“没有看法”,则就是在告诉我,他没有社会价值观,他只有金钱价值观。

顺便提一下,1981年当时是国家党的Robert Muldoon执政。而90年代南非民主化之后,当时的总理,国家党的Jim Bolger在访问南非时公开就当年政府允许南非队的造访表示道歉。

新西兰是一个小国家,经济再怎么发展,也无法和美国之类的大国匹敌,而且几乎是永远要受制于外部环境。但新西兰人一直坚信他们能够改变世界,在社会和改革议题上,新西兰也确实起到了全球性的带头作用,包括八十年代的激进市场自由化改革。

如果这个国家在环境问题上不能有所建树,不能做世界的领头羊而是跟随在别人后面,那么新西兰就什么都没有——一个国家,至少得有至少一样值得自己骄傲的东西吧?(除了橄榄球队之外)。因此,John Key如果不能改变他们的观点,那我不会考虑这个政党。

在选举之前还会有2-3次的辩论(不知道电视三台的辩论直播决定了没有)。

【2008大选】海伦大姐发钱啦

工党党魁,总理海伦·克拉克今天在奥塔哥大学的讲话中宣布,如果工党成功连任,他们将会逐步取消学生津贴中的父母收入限制,直到于2012年将限制完全取消。这也就是说,只要是18岁以上的学生,就可以申领学生津贴。

如果要申领学生津贴,现在需要参考父母的收入(不管他们有没有资助自己的子女),超过一定限额,学生就没有申领的资格。

当然很明显这是买选票的策略,但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聪明的策略。这很明显不是针对今天的学生的政策——等到完全实行之时,他们基本上也成人了。再说学生一般是工党的稳定票仓,不用太在意。

这项政策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中产阶级家庭,父母40多岁,孩子马上要上大学,包里有几个钱,但又没有太多钱的那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拖累自己的生活,但他们的收入又刚好超过了学生津贴的要求。对于他们来说,John Key 40多块钱的减税肯定比不上学生津贴的诱惑力大。

可以说海伦大姐的方向是对的,中产阶级基本上是每次选举的中心(除非两大党干了非常对不起他们基本票仓的事),把他们争取过来了,也就赢得了选举。

现在还没有最新的民意调查,估计这项政策又能让工党和国家党的差距拉近一些。

就我来说,这项政策让我在大选中更倾向于工党。主要的原因是,左翼的社会主义工党基本上表里如一,你虽然不同意它的观点,但它也不会为了你的选票而说你喜欢听的话。右翼就不一样了,给我的印象是:阴险的资本家,表里不一。国家党的发钱政策(减税)可以刺激经济,而工党的发钱政策就是选举贿赂——难道那些学生们拿了津贴之后就把它们放在自己的灶台上供着?还不是要花的嘛,富人的钱刺激的经济,学生的钱就只会打水漂?我看到的是,学生是最需要花钱的群体。

既然都是刺激经济,那我更希望能有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而不是加大贫富差距。高收入阶级还是贪婪了点,把穷人养起来有什么不好,多交2%的税,换取廉价劳动力,减低自己被流氓无产阶级绑架的机会,没有比这更好的交易了。

关于 … 三鹿

我不是专家,是不是奶粉导致的肾结石,我不知道……请关心我的文摘。

我只是想说一个信息,这事件和新西兰有关系。新西兰乳制品巨头Fonterra(恒天然),前段时间(去年?)才收购了三鹿集团43%的股份。虽然现在证实Fonterra没有提供任何有问题的奶粉的原料,但如果三鹿最终负上全责,那也将会对Fonterra是一次异常严重的打击。

当然,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这个是没得说的。如果有人有意隐瞒事实,那绝对不能饶恕,一定要将这些人扔进监狱,受害的都是我们的未来啊。

给国内的读者……Fonterra是国际乳制品业巨头之一,大概1/3的国际交易都经过其手。它是一家典型的共口产口主口义企业——股东就是10,000+名给企业提供原材料(牛奶)的农民。我想这是一个好方法,让农民入股,干坏事的机会也就小了很多。

Fonterra是新西兰最大的企业和最大的出口企业。每年对股东(农民)的分红相当于经济的风向标,分红多了,大家开始担心农民到处乱花钱促进通货膨胀;分红少了,大家开始担心新西兰经济是否陷入衰退。

这件事对Fonterra很可能会产生影响,持续关注中……

——–

另外,很遗憾这个星期的一九八四读后感可能无法按时奉上了(还是没能坚持住……)。因为其他人要书,我把书还回了图书馆,而要在至少下周才能重新借出其他版本。周一到周四也没怎么阅读,关心世界末日去了:)结果看了半天还是看不懂那些生涩的物理概念。

一个有点意思的东西

BBC在英国南安普顿港口“漂流”了一个瓶子——只不过这个瓶子是一个涂上了BBC标志的集装箱。在接下来的一年中,BBC将会在全球追踪这个集装箱的动向,包括它里面装了什么东西,在什么港口。

这个特殊的集装箱中安装了GPS定位系统,人们可以随时查看集装箱的最新动态

根据介绍说,这个被命名“the Box”计划的目的是向观众们展示国际贸易背后的机制,以及全球化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至少在新西兰这样的国家,我估计我房间里恐怕找不到一件本地生产的大件物品。绝大部分家具,电子产品通常都是made in china,从中国海运过来的。如果没有海运,这个国家马上就会被打入第三,噢不,天知道是第N个世界?

很有趣的一个东西,已经订阅了。我估计这个集装箱可能会在中国,或者东亚花掉不少时间——或者也许会像今天电视中主持人开玩笑时说的那样,在海运途中意外坠海。

关于 … 新西兰工党政府年度财政预算

最近都在关心地震,很久没关心新西兰国内了。

昨天政府公布了选举前的最后一次财政预算。在国家党John Key在减税方面步步紧逼的环境下,工党也推出了自己的减税方案。

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在大部分新西兰人学会如何储蓄之前,我们根本不应该减税。否则个人在减税后所获得的额外价值很快就会消失——因为通货膨胀让钱变得不值钱。

我没详细看预算,没时间。只是看了别人整理出来的关键部分。除了减税而外,预算在福利,教育,医疗的投资也有大幅度的增加。财政部长Michael Cullen看上去今年是全豁出去了,不成功今年选举就等着就成仁:预算中根本就没有留多少财政盈余的空间。

我想这应该是工党在保有自身传统选民的前提下,能拿出的最好财政预算了。

这对国家党的选举策略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是工党终于也跟着减税了,不过坏的方面,国家党要如何向中间选民说明,他们的减税方案为什么比工党更好,而且不会导致“借钱来减税”或者“变卖家产来减税”等等情况的发生。而很多新西兰人,对七十年代痛苦时期的记忆仍然相当深刻。

我很期待看到最新的民意调查。看看工党成仁了没。

噢,另外我忘了说,我计划在这里文字直播今年的大选。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像新西兰这种人口只有中国一个省会城市的小国家,他的可悲之处在于,你无法拥有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从原油,到自然资源,你的部分命运是不可避免的要掌控在外国人手中的。

新西兰在7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中出售了大批国有财产,森林,电信,铁路……这种变卖家产的措施当时直接导致了工党的下台。不过三十年过去了,虽然由外国资本所控制的国家资产导致政府施行政策的困难,但大部分时间,一般人也没有觉得这个国家就少条胳膊什么的。

实际上我认为当年的变卖是相当正确的决策——30年后的今天,新西兰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自由的市场之一。而在国家党的管理下,那些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基本上都属于占着茅坑却拉不出黄金的东西。

我不熟悉经济,就不多说了,再说这里能了解这个国家三十年历史的人也不多。

我想说的是,三十年前,只有像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会投资这个小国家;而在今天,新西兰越来越受到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注意。不过新西兰准备好了吗?

全国最大的机场,奥克兰机场曾经被不同投资基金提出收购案。内容大同小异,不过机场股东却有不一样的想法:阿拉伯投资基金的收购被大多数股东反对,而加拿大养老基金的提议却没有在机场股东那里遭遇任何阻力。

最近这几天,李嘉诚所拥有的长江实业正在和新西兰的Vector洽谈收购惠灵顿电网的事宜

阿拉伯人都不敢要,中国人他们就更怕了。 例如这一篇来自新西兰著名右派杂志的文章:中国间谍:李嘉诚

不过很幸运的是,这些人毕竟是少数,他们始终无法影响大政策环境。但是,这些“少数人”必须要时刻表现自己才能争取到那么一丁点的“希望”,所以自由发表一下言论也很正常。

雪山~狮子~旗,中国造。

如果你订阅了我的文摘的话,今天早些时候你就会发现我加入了不少这方面的内容,中英文都有。不过我看到的大多数评论都是将其当作笑话看。

也不是什么大事。中国一家工厂收到海外订购雪山~狮子~旗,也就是“藏DU”旗帜的订单。全工厂,包括老板自己都不知道那旗帜有什么含义,只是觉得它很“鲜艳”。 后来工人在电视上看到该旗帜才知道大事不好,赶紧报警。(中文/英文报道)

首先要感叹的就是,我们这生活中真的找不到非“Made in China”的东西,这鬼地方真是世界工厂,什么东西都造!

至于和“渔民政策”相关的东西,我就不说了,大家都清楚。

另外这让我想起了关于列宁的一个故事。别人问他消灭资本家,要到哪里去找那么多吊死他们的绳子。列宁回答说:“放心,资本家会卖给我们的!”

中国是资本主义社会吗?现在的国际潮流是,资本主义国家变着花样退税发福利,更像社会主义;而声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却事事都向“钱”看齐,恍若一正牌资本主义国家。